一個飽受市場詬病的巨額再融資方案,最終順利獲得通過,究竟誰是這場融資盛宴的贏家?
市場顯然不是贏家。一方面,中國平安開了一個獅子大開口式的圈錢先例。正如中國平安最大的基金流通股股東諾安基金所說,目前中國平安的資本金比較充足,沒有必要再大規模融資,而且融資後投資項目質量如何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會給公司帶來較大的經營風險。一個中國平安,上市之時剛融資數百億元,不滿一年,又提出如此巨額再融資方案,如此輕鬆的融資方式,如此奢侈的融資數額,直讓嗷嗷待哺需要融資的公司艷羨不已。
如果中國資本市場的再融資可以用中國平安的行為來定義,那麼,這個市場在未來的日子裡將會以投資者信心的坍塌來演繹。因為一個只知索取、不談回報的融資無度的市場,遲早會讓市場資金枯竭,讓投資者聞之卻步,最終市場會因為過度低迷而失去融資功能。另一方面,當一些上市公司奉行融資市場化原則,以至想融多少就融多少時,這一看似交由市場決定的再融資市場化取向,恰恰反映了中國這個"新興加轉軌"的資本市場目前存在著亂象。
比如,我們採取的是新股發行審批制,我們用政策調控著市場指數,我們監管著市場的許多融資行為甚至上市公司的重組,但我們卻可以在行政調控的市場之外,給了中國平安一個"純市場化"的再融資空間。指數空間的政策調控與再融資市場化的不對稱共存,使得這個市場再次淪為圈錢者的樂土。這不僅給了後續圈錢者一個榜樣和示範,也不能不是對投資者信心的一個嚴重打擊。資本市場是直接融資的場所,股市原本就有資源配置的功能,這都沒有錯。
但前提是,我們必須瞭解融資者的項目和目的,以及我們的市場是怎樣的市場。如果資本市場不是一個純粹的市場化下的市場,那麼上市公司的融資行為就不能採取純市場化的取向,任其恣意妄為;如果我們承認當前的資本市場是一個需要政策調控的市場,那麼,中國平安這種惡意圈錢的行為就必須嚴格限制,甚至堅決制止。
中國平安的投資者也不是贏家。平安巨額再融資在股東大會上以92%的贊成票獲得通過,箇中原因是所謂交易型投資人是主要的反對方,而長期投資人更容易理解公司的決策。不過,這些所謂的長期投資人將會繼續品嚐他們以"市場"投票的方式種下的市場惡果。
當中國平安從149.15元跌到2008年2月25日的65.05元時,市場其實已經給出了答案。而且今後的市場還會繼續以事實告訴這些投資者的選擇,任何決定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因為一個信息並不透明的融資行為,其後的盈虧,上市公司同樣可以找到許多搪塞和應付的理由。
或許有人會說,中國平安融資的目的是為了收購海外受次貸危機影響而被低估的保險資產,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大幸事,是大小股東的雙贏之舉。且慢,誰能保證中國平安收購的海外保險資產就是最便宜和最划算的,難道全球其他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對如此誘人的投資機會視而不見?何況,中國企業收購海外資產又有多少次撿到了便宜;即便這樣的資產真的被收購,誰能保證它能給投資者帶來不俗回報。
監管層似乎也不是贏家。馬明哲說,如果這次股東大會通過,一定會根據市場的狀況,審慎考慮再融資的時機、規模以及市場的承受能力,將以股東的根本利益為首要考慮。中國平安是否真的把股東的利益放在了首位?如果考慮到了股東的利益,中國平安的股價就不可能被股東通過"以腳投票"的方式"腰斬",市場也不可能對中國平安的再融資行為有如此多的詬病和過激反應。
現在,儘管市場不歡迎中國平安的再融資行為,但中國平安並未因此而停下任何腳步。而且,平安已取得了股東大會高票通過的初步勝利,下一步將把再融資能否獲得通過的皮球踢向管理層。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說,"我們不是一概反對再融資,而是反對以圈錢為目的的再融資";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說,"將會嚴格審查A股公司的融資方案"。
如果我們沒有給上市公司再融資立法設規,比如股票上市幾年後方可提出再融資、上市公司再融資必須與再融資回報掛鉤考慮等等,那麼,管理層在審批中國平安再融資申請時,將會陷入兩難境地:如果遵循市場化原則,那麼只要上市公司股東大會通過了,監管層就沒有什麼理由否決;如果要考慮市場承受力,對中國平安的再融資項目進行嚴格審批,那麼管理層將依據什麼?
市場不是贏家,中國平安的投資者也不是贏家,監管層似乎同樣也不是贏家。那麼,誰是贏家?看看中國平安前十大股東的排名和佔比,我們就知道,贏家可能甚至只能是第一大股東匯豐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和第二大股東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
因為,他們分別持有中國平安24.19%和23.99%的股份。當中國平安用中國老百姓的錢把自己做大後,能盡情分享最大收益的當然除了匯豐還是匯豐。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