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4日,空中看地震後的汶川縣農舍。
汶川地震波及地域之廣,傷亡人數之眾,使其成為建國以來繼唐山大地震後少有的災難性地質災害。在這次災難中,震中所在省份四川死亡人數最多,為14463人(截止至5月15日凌晨),甘肅、陝西、重慶、河南、雲南,也有1人到數百人不等失去了性命。
影響人員傷亡六要素
在地震科學領域,被認為破壞性地震發生時,影響人員傷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1.地震震級和震源深度。
震級越大,釋放的能量也越大,可能造成的災害當然也越大。而在震級相同的情況下,震源深度越淺,震中烈度越高,破壞也就越重。
2.場地條件。
場地條件主要包括土質、地形、地下水位和是否有斷裂帶通過等。一般來說,土質鬆軟、覆蓋土層厚、地下水位高,地形起伏大、有斷裂帶通過,都可能使地震災害加重。
3.人口密度和經濟發展程度。
地震如果發生在沒有人煙的高山、沙漠或者海底,即使震級再大,也不會造成傷亡或損失。1997年11月8日發生在西藏北部的7.5級地震就是這樣的。相反,如果地震發生在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社會財富集中的地區,特別是在大城市,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災害。
4.建築物的質量。
地震時房屋等建築物的倒塌和嚴重破壞,是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最重要的直接原因之一。房屋等建築物的質量好壞、抗震性能如何,直接影響到受災的程度。
5.地震發生的時間。
一般來說,破壞性地震如果發生在夜間,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可能比白天更大,平均可達3至5倍,唐山地震就是一例。但破壞性地震發生在白天和晚上的可能性幾乎相等。
一般來說,破壞性地震如果發生在夜間,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可能比白天更大,平均可達3至5倍,唐山地震就是一例。但破壞性地震發生在白天和晚上的可能性幾乎相等。
6.對地震的防禦狀況
破壞性地震發生之前,人們對地震有沒有防禦,防禦工作做得好與否將會大大影響到經濟損失的大小和人員傷亡的多少。
震區地域初析
「這次地震確實出乎我們的意料。」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分析說,「四川盆地向來屬於相對穩定的地塊。」
從歷史記錄來看,繼上世紀70年代松潘地震以來,四川地區已經很久沒有發生過強烈地震了。「但換句話說,越長時間不發生地震,地殼應力的積聚就可能越多,發生強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汶川地震發生在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川西龍門山的中心。這裡位於我國南北地震帶上的龍門山活動構造帶上,也是新的西藏隆起板塊和原來的老的雲南、四川板塊交錯的地方,從這個角度講,汶川又屬於地震多發區。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二七分析說,此次汶川地震正是由於印度洋板塊向北擠壓歐亞板塊、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而高原在隆升的同時,也同時向東運動,擠壓四川盆地。在應力蓄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地殼破裂,引發災難。
此次地震的震中汶川是一個擁有11萬人口的農業縣,自身人口密度不算太大,但周圍的綿陽、都江堰等地都是四川人口稠密的地帶,加上此次地震強度巨大(震級和能量與唐山地震相當),而且屬於淺源地震,傳播廣且破壞巨大,於是造成了周邊城市人員傷亡慘重,並波及其他省份。
在這次沒有地震預報的情況下,震區建築的抗震能力遭受了嚴峻的考驗。「遺憾的是,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建築幾乎很少考慮到防震的要求。」周福霖說,「所以與日本等國家相比,遭遇同級別的地震,我們的傷亡人數常常是別人的數倍。」
縱然大多農村地區的建築會在災難面前如積木般倒下,成為幫凶,但鋼筋水泥堆砌起的城市也不是絕對的安全之地。
「我們城市的防震能力平均要比國外低20%-30%。」周福霖說,但即使在日本這些國家,也無法將傷亡數字降到一個理想水平,工程防震仍是一個任重道遠的事業。
人群和建築的高度密集,使地震對城市的威脅遠高於農村。「我很難想像,如果這次汶川地震發生在大點的城市,會是什麼樣的後果。」周福霖說。
来源:南都週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