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快有一個星期了,我家的信箱出奇的空空蕩蕩,連一份垃圾信件都沒有。每到平日郵差送信的時間,郵車乾脆連我家門口停都不停。送完街口的兩戶人家的郵件,便一溜煙絕塵而去。剩下我頗感失落地站在窗前—這個世界好像把我們遺忘了。
我雖然覺得蹊蹺,但卻做夢都想不到,過去自己常常以為是天方夜譚一般的「身份盜竊」(Identity Theft)的故事,竟然已經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如果沒有一封從中國來的加急信,我也許還一直被蒙在鼓裡呢。寄信人都等急了,頻頻打來國際長途電話,催問信收到了沒有。我只好向當地郵局查詢,最近有一封給我的加急信,是不是投錯了。郵局的回答卻讓我大吃一驚:這封信早就在三天前送達,取件通知也發出了;因為郵寄人要求本人親筆簽字,現在就等我去取了。待我再問通知送到哪裡了,對方報出來的地址更令我瞠目結舌—我居然已遷居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市某某街的一所公寓了。
郵局的職員說,我曾在一個多星期前,填寫了一份因搬遷而要求轉寄所有郵件的表格。至於詳細情況,對不起,我必須親自前往郵局,證明我是本人之後,才能進一步討論。無奈,我只好帶齊證件,來到市區郵局,要求將地址改回來。讓我不解的是,盜用我名義的人,不必任何身份證明,就輕而易舉地將我的通信地址給改換掉了,而我卻反而要證明我是我自己。為了將丟失的郵件追回來,我還得先在本地報警備案,再將此事上報郵政稽查員(Postal Inspector)。我後來才知道,我已經是密州第五位被這人盜用身份的消費者了。
本以為這件煩惱事算是過去了,沒料到惡夢才剛剛開始。兩週後,我接到了一個電話,對方是我的信用卡銀行,想要核實一下,我是不是認可使用我的信用卡帳戶,向銀行透支六千美元現金。因為我是這家銀行多年的客戶了,透支現金完全不符合我的消費習慣。我馬上將此事與不久前的偷換地址事件聯繫起來。不出所料,盜賊在偷得的郵件中,拿到了我的信用卡月報表,連同不曉得從何處弄來的個人資料。然後冒充我向銀行要到一張特許使用卡(authorized user card)。所幸的是,這小子太過貪婪,新卡剛到手,就想去取大筆現金,結果引起了銀行的懷疑,先行將帳戶凍結了。想想可真玄呀,如果他用信用卡正常消費,那麼一時半會兒是不會被發現的。
我馬上將這個信用卡帳戶報失關閉,請他們給我重新寄一張新卡。按照銀行的建議,我又向美國各大信用局(credit bureaus)報告自己的身份被盜,將我的個人信用資料檔案示警。從今往後,謝絕任何給我提供信用或貸款的廣告宣傳信件。所有信用申請,都必須由我本人核實。銀行的調查員告訴我,根據以往的經驗,盜賊是不會就此罷手的。
果然,我很快又接到了一家我從沒打過交道的銀行貸款部的來電。他們幾經周折才聯繫到我,要查證我是否在申請一筆個人貸款。這家銀行在處理我的一份貸款申請過程中,突然看到我的信用歷史亮起了紅燈,於是趕緊打住。不久,我發現盜賊已用我的名字,在Sprint行動電話公司開了一個戶頭。這不,第一份賬單來了。我打電話給Sprint,說明我的身份被盜用了,這份賬單並不是我的。我被告知,如果我想拒付和要求關閉這個帳戶,我得給他們提供各種證明材料,其中包括經過公證的身份證複印件,警察局的報警記錄,兩份證明我現住址的賬單或銀行報表等。
事情還沒完呢。感恩節到了,我在商店裡買了一臺廉價電腦,興沖沖地到收銀處用信用卡付款。剛一刷卡,收銀員的臉色就變了。我出示身份證也不行。不由分說,我在眾目睽睽之下,被保安請到了辦公室。當時的情形,說有多尷尬就有多尷尬。接通了頒發信用卡的銀行的電話,我將所有的個人資料、密碼等一一作了核實,購買的電腦才被放行。這事我說起來就氣憤,沒聽說盜用我身份的賊人被制裁,我反倒成了嫌疑犯了。
其實像我這樣身份被盜的人,並不在少數。據2005年9月3日美國政府公布的報告說,在過去五年間,約有二千七百三十萬人的身份被盜,僅去年一年,就有九百九十萬名受害者。身份盜竊使商業和金融機構一年就損失了四百八十億美元,消費者的損失則為五十億美元。正因為如此,《新聞週刊》(News Week)將身份盜竊稱為「本世紀增長最快的犯罪行為」。
近年來,我們常常在媒體上,看到有關身份盜竊的新聞。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不久前曾報導過,康州(Connecticut)的一名推銷員,四年前身份被盜,在短短四個月的時間內,盜賊就以信用購物及貸款的方式,使受害者欠下了二十六萬五千美元的巨額債務。受害者因此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兩千個工時)和金錢(十四萬美元),與債權人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法律拉鋸戰,以洗清自己的名譽和債務。
目前的法律在懲治和防患身份盜竊犯罪方面,仍然很不得力。據Gartner Group研究公司的調查數據顯示,每七百起身份盜竊的案件,僅有一起最終被繩之以法。身份被盜的威脅,已經對消費者的信心造成了影響。另有一家研究公司Ipsos Insight的報告說,目前有39%的美國人,利用銀行的網路服務,但截至2005年8月為止的一年裡,利用上述服務的用戶人數卻停滯不前。在接受該公司採訪的一千名消費者中,有80%表示耽心黑客在網上竊取他們的銀行帳戶和個人資料。
這種憂慮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我們中間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是身份盜竊的受害者。有良好的信用記錄,具備高額貸款資格的消費者,就更容易成為目標。盜竊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偷換地址、竊取郵件和網路黑客,只是其中的一種。也許在你上網購物或到餐館消費的時候,你的信用卡資料就已經落入賊人之手了。因此,我的經驗是,在開信用卡帳戶時,盡量選擇在萬一發生失竊時,帳戶持有人須負的責任低,或者是零責任者。而且這樣的金融機構,還要具備高效率的消費監控系統,能夠及時將任何可疑的消費活動通知本人。再者就是為郵購或網上購物消費,提供一個虛擬賬號(virtual account),以防不測。
萬一不幸發生了身份被盜的情況,又該如何應對呢?專家的建議是,首先要在第一時間通知有關銀行,關閉賬戶,減少損失。立刻報警備案。雖然案件最終不一定能夠偵破,但你日後跟債權人打交道,還得有警察報告為證。盡快通知三大信用局的失竊熱線,即Experian(888-397-3742)、Equifax(888-766-0008)和Transunion(800-680-7289)。要求信用局在你的信用檔案上,放上身份被盜的警告,或者乾脆凍結檔案,在解凍前不能申請貸款和任何信用。信用局的警告,通常只有90天的有效期,過後本人可要求延期至七年之久。實際上,不管身份被盜的情況是否發生在你的身上,每人對自己的信用歷史都應該密切注意。按規定,三大信用局每年都可以給你提供一份免費的信用 報告。如果你是身份盜竊的受害人,還能夠額外索取一份。
美國聯邦政府屬下的機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雖然沒有查案的職責,但它卻儲存了所有報案的身份盜竊事件的資料,為各地的偵查破案工作提供協助。所以,受害人也應盡量與該機構取得聯繫。其網址是www.ftc.gov,在該網頁上可以下載身份被盜聲明(www.consumer.gov/idtheft/pdf/affadavit.pdf),填寫後郵寄給債權人。專家還提醒消費者,要拒付身份盜竊者造成的債務,因為付帳,就等於默認了,這樣反而增加了翻案的難度。另外,最好還要求債權人出示一封信,證明有異議的帳戶已經關閉,所欠債務與你無關。
但是,不管你多麼小心謹慎,盜賊還是會找到可鑽的空子,隨時變換犯罪手段。正所謂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現實中總是壞人先行騙,好人才想出來對付行騙的辦法。這不,我在經歷了身份被盜之後不久,又接到了一個電話。對方是一個很悅耳動聽的女聲,先是恭喜我被抽中了頭彩,獎品是一輛豪華小轎車。而我在領獎前所需要做的,就是用信用卡支付區區五十美元的費用,算是中獎者對慈善事業的捐助。請現在就把帳號報過去,其餘的領獎資料將隨後郵寄到。我一聽,連忙回答說,「謝謝,謝謝。但五十元實在是太少了,本人願意把這輛豪華車立刻捐贈掉。」對方二話不說,馬上就把電話挂斷了。美國人有一句話,說得一點不錯—如果一件事情好得令人難以置信的話,那多半就是假的,最好別去信它。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