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簡單,最近有幾人合寫了一本書,向世界宣告"中國不高興"。
在以前的一篇文章中,我談到今日中國的一些知識份子對時局的思考過於封閉與偏執,與上世紀初的開放與包容精神相比可謂"一代不如一代"。我舉的是胡適的例子。胡適那一代人雖然也知道中國要建立"有兵的文化",但並不把中國之落後簡單地歸罪於國外勢力或者"帝國主義",而是首先從內部找中國落後的原因。在胡適看來,那個時代的當務之急是完成文化與制度上的改良,一方面要"整理國故,再造文明",另一方面實施憲政這平常人的政治,以清除"貧窮、疾病、愚昧、貪污、擾亂"這困擾中國幾千年的五大禍害。
當說,不高興是一項基本人權。問題在於,誰能代表"中國不高興"?
眾所周知,中國作為一個國家組織,本身並無情緒。既然中國是無數中國人組成的,如果有情緒,有喜怒哀樂,那也是具體每個中國人的事。早在若干年前,龍應臺先生寫過一篇流傳很廣的文章---《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在這篇文章中,龍先生說:"在一個法治上軌道的國家裡,人是有權生氣的。"而且,"不要以為你是大學教授,所以做研究比較重要;不要以為你是殺豬的,所以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也不要以為你是個大學生,不夠資格管社會的事。你今天不生氣,不站出來的話,明天 ---還有我、還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為沉默的犧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種、有良心,你現在就去告訴你的公僕‘立法委員'、告訴衛生署、告訴環保局:你受夠了,你很生氣!你一定要很大聲地說。"
"不高興派"可以告訴國際社會你很生氣,但不要冒充中國。我在國外也經常見到"一個人的示威",比如有一年在柏林的馬路邊上便看到一位中年男子舉著個紙牌---"反對美國入侵伊拉克"。但是他只代表自己。如果他自詡代表德國,代表所有德國人的意志,那他就已經是一個"侵略者"、一個"意淫犯"了。
每個人都有不高興的事情。借這個機會,我想說說作為一個中國人同時作為一個人,有哪些事情讓我不高興。當然,在此我只代表自己。即使許多人看完我的"不高興"而感同身受,我仍要強調我所說的只代表我自己的經驗與感受。
細想下來,今日世界與中國讓我不高興的事還挺多,不妨略舉數例:我的父母在鄉下吃了一輩子苦和虧,被征了一輩子的皇糧國稅"剪刀差",到老年卻沒有社保,以至於我不得不像"臨時政府"一樣為他們盡責,不同在於我不向他們徵稅。為什麼21世紀的中國仍要"養兒防老"而不能做到"養政府防老"?那麼多的財政收入究竟要用到什麼緊要地方?政府不養納稅人。為此,我不高興。
我回到鄉下,看到村莊空空蕩蕩,道路坑坑窪窪,一片蕭瑟景象,家鄉長了幾百年的大樹被掌權者販賣。在那裡,我真切地感受到故鄉淪陷。為此,我不高興。
走在城裡,我看著新修的馬路被一次次挖開,雖然GDP因此增長,有人因此賺錢,但既然總要這樣折騰,為什麼不給馬路預裝一根拉鏈,而且只在半夜拉開?為什麼人民(當然包括行人)沒有免於被折騰的自由?為此,我不高興。
開車時,我看到三三兩兩的婦女抱著租來的孩子站在馬路中間乞討;不開車時,我看到司機從不知道禮讓斑馬線上的行人,有時甚至將人撞飛。
在一個代議制國家,我的利益被人堂而皇之地代表。然而,代表我利益的人姓甚名誰我竟不知曉---即使是那隱姓埋名的佐羅,我也知道他的刀劍與相貌。他們從來沒有向我詢問過我需要什麼利益。為此,我不高興。
我照章納稅十幾年,沒有收到過一張稅單,更不知道自己所交的稅款最後用在哪裡。為什麼有稅務局,沒有"稅權局"?為什麼憲法裡只有納稅的義務條款而無權利條款?都說預算是眾人之事,但是我從來沒有看到過公共預算。我偶爾也捐了一點小款,但據說有善款在一些地方被挪用截流。沒有預算的政府就是"看不見的政府"。為此,我不高興。
今日中國,"拆遷黨"四處招搖。在沒有《物權法》時,我盼著《物權法》出臺,以阻擋"推土機經濟"掃蕩民宅;然而,《物權法》出臺後,掃蕩民宅的事仍然時有發生。我曾經一廂情願地謳歌"‘釘子戶'引導人民",然而事實卻是"更多的‘釘子戶'倒在路上"。當窮人家的房子,"風能進,雨能進,推土機更能進。"為此,我不高興。
獨坐書房,讀西歐財政史。讀到17世紀英國中央政府給社會帶來的經濟負擔不到5%,想到2007年中國財政收入佔GDP比例佔到了20.80%,而且財政收入的1/3被用於"三公消費",大學生不去創業,而是爭考公務員。國富民窮,權力誘人。為此,我不高興。
我時而文思泉湧,給一些媒體寫文章,誰知文章發表後裡面有幾句話不是我寫的。為此,我不高興。
打開電腦,我做網站有人不高興。下網之前,我看見周久耕說不讓房價下跌是為人民服務,我知道他在說謊。為此,我不高興。
深更半夜,我打開電視,無數影視明星和藥販子混在一起,像吃了春藥一樣亢奮,他們從早到晚販賣假藥,將當代中國人想像成最易上當受騙的"東亞病夫"。為此,我不高興。
網路銷售大行其道,如今實體書店一家家倒閉。偶爾逛書店,發現幾個"不高興"的人偷梁換柱、以偏蓋全,以中國的名義冒充我在不高興。為此,我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