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撤資外逃現象蔓延,自去年底以來,外資英國蘇格蘭銀行、瑞士銀行、美國銀行等先後拋售中國銀行的股票。圖為瑞士銀行(UBS)在紐約的大廈。 ( TIMOTHY A. CLARY/AFP/Getty Images)
最近這幾年來,中共趁著海外金融風暴以及國際貿易萎縮,國際的資源資產價格下降這個機會,加速的向海外採取投資並購的措施。
中共在海外投資可以分為這幾大類:一個是收購企業;第二個是收購資源;第三個是投資金融。收購企業是集中在家電、電腦、手機、汽車執照等等行業,現在是轉向投向資源和金融併購,並購的風險隨著投資的加大而增加,這種風險正在上升。
近兩年來中共在海外投資並購的勢頭迅速的發展,從2002年的2億美元迅速上升到2008年的205億美元,佔當年中共對外總投資的50%。
並購主要集中在能源、礦產、製造業、商貿、服務等領域。中共想趁國際貿易市場資源價格的下跌,國際金融流通疲乏這樣一個機會,動用了中共在海外巨額的外匯存底來購買海外資產。
根據過去歷史的記錄,中共並購海外的資產,失敗率是相當高的。最近發生的中鋁並購澳洲的力拓失敗,是一個最新的例子。力拓和中鋁這樣一個交易失敗,最重要的原因在哪裡?
在於西方的民主國家,對共產主義集團的國家的警惕和擔憂。在今年的2月份,英國的金融時報就發表評論時就估計,這一次中鋁購買力拓的18%股份的貿易併購,投資了195億美元,很可能不會成功。
關鍵在於,因為中鋁是個紅色企業,來自於共產主義集團。在這個案子提出來不久,在澳洲輿論媒體進行廣泛的評論,澳洲的居民、澳洲的百姓持強烈的反對態度。
同時澳洲的政治領域、國會議員,他們提出強列的批評,批評現任的澳洲總理太靠近中共,這種生意做下去會讓澳洲在全世界佔第三大的礦業公司受到中共集團的影響和控制,所以他們非常擔心民主國家的安全,他們不願意用一個民主國家的礦產資源去支持一個獨裁國家的政權,這是一個關鍵的關鍵。
那麼澳洲力拓又需要資金不讓力拓破產,在這個焦點上,後來經過世界各國各方面的協商,尤其是澳洲和美國的協商之後,決定拒絕中鋁的併購。
在6月8日正式宣布拒絕中鋁的併購18%股份。那麼力拓現在資本從哪裡來採集?從全世界各個方面、各個方位以及原來股東增加資本來繼續維持這家公司,拒絕中共集團的沾染,這是最近一個非常明顯的中共並購海外投資失敗的的例子。
我們從歷史上來看,過去這幾年來講中共並購海外企業也好、投資金融企業也好、購買礦產也好,大宗買賣得到成功率並不高。比如有一個類似的例子,2005年8月中海油(CNOOC)以185億美元並購美國優尼科石油(Unocal),出的價格比當時一家美國公司雪佛龍,多出20億美金的價格,用超過雪佛龍的價格來並購優尼科。
結果立即受到美國國會的阻止,美國國會通過決議不讓中共的中海油去並購優尼科。可見得在民主國家裡面,他們有一個強烈的意識,就是全球一些資源缺乏或者貴重的資源,絕對不能落入到獨裁專制國家的政府手裡頭,讓它們來控制,或者用這些資源去支持、去供養這些政府,回過頭來威脅全世界的和平。
這一點不論是美國也好,澳洲也好都有一個高度的共識。可是由於中共的手上有兩兆美金的外匯儲備,它又不能拿到國內來用,要在外頭就要相應的消耗一部分,否則隨著美元這樣波動,它一直要受損失,所以它一部分錢就釋出去採購各種各樣的資源。
就在6月9日中國有兩家石油公司宣布正在和外國商談,商談什麼?就是中石化(Sinopec)準備以最高80億美元的價格去競標西非和中東等地區石油。同時中石油和中海油這兩家公司也準備以40億美元的價格去競購美國公司在迦納沿海氣油田的30%的股權。同時中石油還宣布以10億美元收購新加坡石油45.51%的股權,並且它們要花47億美金在伊拉克標得一塊油氣田的開發權,所以中國的這三大石油公司花了177億美金去採購標購上述這幾個地區,包括伊拉克、非洲這些油田的開發權。
儘管中共花了這麼多的錢,這麼多年來在海外投資,可是看起來它們受的挫折很多。失敗率很高,其中野心很大,它們野心大的其中的一個原因,它們要想和中國現在是經濟第三大的國家相匹配。中共認為中國現在有錢了,那麼中國應該在是界各國控制一些資源,不要受到資源賣方的價格的控制,所以它們控制資源,自己成為買家,它們是野心很大,甚至於想要全部的控制,或者全額的控制。
可是這樣子做下來,這是它們的心裏打算,可是國際市場並不像它們所打的如意算盤的。國際市場在最近這幾年,尤其是去年和今年,國際並購市場非常低迷,09年第一季度下降了36%,那收益也下降了60%。
中國一位著名的併購專家馬光遠先生講,他說:"現在出去就是陷阱,而不是餡餅。"陷阱是一個大坑,你掉下去爬不上來;餡餅,你可以吃的香噴噴的餡餅,現在究竟是哪個?他認為是陷阱、是黑洞。
因為你到海外去併購,要涉及到文化、政治、法律等等各方面的矛盾和衝突。許許多多的併購的交易過程當中,對方設計了很多詭計、很多陷阱,所以使得中國的企業到海外去並購成功機率不高。
中國現在在海外所投資的,目前中國對外的直接投資的企業,經營情況大致分為:三分之一營利,三分之一持平,三分之一虧損。三分之一虧損,比例相當高了。
中共投資到海外去並購資產失敗率的案例不少。比如說TCL收購法國的湯姆遜,這是一家中國的電視製造廠公司去收購法國的湯姆遜公司,沒有成功。中國的電腦公司聯想收購美國著名的電腦公司IBM、中投公司投資黑石,或摩根史坦利、中石油收購美國的優尼科,以及最近的中鋁收購力拓,這些都是收購失敗的例子或者是經營不成功的例子。
其中最明顯的,最近的有一個例子是在歐洲。富通是一家以經營銀行和保險業務為主的國際金融服務提供商,在歐洲公司排名有20名。2007年11月因為次級貸款的關係,富通股票已經連續4個月下跌了,中國平安公司它認為現在可以去撿便宜貨了,它就出了238.7億人民幣去控股富通。
然而因為收購的前期缺少對富通淨資產預判的經驗,你對它原來有多少錢,你預判沒有經驗,這筆錢曾經讓人感到很興奮,覺得是一個很好的買賣的海外投資,卻讓平安公司遭遇到滑鐵廬。也就是在平安收購富通之後沒多久,富通集團就突然倒閉了。
國際經驗顯示,金融行業60%的併購都是以失敗告終的。在2008年中國企業在海外的併購的損失就達到了一年2千億人民幣了。我們講中共的企業想去海外並購海外的企業,投資金融資產等等,它有先天不足之處,那就指的是缺少國際經驗。
因為你在選擇要去購買或者一起合作對象的時候,往往很難準確的判斷。因為你要去購買或者合作,跟外國一個企業,前後的過程,你必定要去對付當地的司法當局。比如像美國的國會、澳洲國會,這是第一還要遇到當地的公會,公認的團體,公認的組織,還有一些其他的利害關係的人,所以那個挑戰性是非常高的。
其二,買下了外國實業之後,你還要對你原來的品牌,供應商的鏈結、上市的技巧等等這些全球性的一種事務,你要非常熟悉。
最後中國的企業你還要深入去瞭解,他們不熟悉的很陌生的環境,以及應付那些法律和司法制度等等訴訟等等。所以想要從中國的文化政治思想的背景的人,去購買外國另外一個文化思想政治背景的企業的異型嫁接。這異型嫁接又不同種,你說怎麼能夠接出果子來,所以這在生活上嫁接就不容易成功。那麼這種人文中間的嫁接,制度上不同的嫁接那就更困難了。
所以往往在勞資糾紛中,就會決定一個企業的成功與失敗。我們講,這個例子可以回歸到看看日本的例子,你看80年代,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突然成了暴發戶。跟現在中國目前在海外存有2萬億美金的狀況有點類似,突然成了暴發戶以後,到處去收購。
因為當時日本在汽車行業、家電行業、半導體的領域、以及電視機行業走出一條路。把美國的和其他的國家在國際市場打敗了,佔領了市場。這是一個原因。
那麼加上美國是從80年代的初期,一直到80年代的中期這一段,是一個經濟蕭條的時候。所以剛剛日本興起之後,美國在衰退之後的復原期還沒有完全得到恢復,所以日本大批資金就進入到美國。
進入美國以後,就收購了美國很多很多大的建築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三菱財團用13.73億美元購買了紐約的標誌型的建築洛克菲勒中心。洛克菲勒是美國有名的一個家族,他們所建造的這一個建築中心,給日本人買去了。所以美國人受到非常大的刺激,當時很多人問,難道日本要把整個美國收買了嗎?
同時,美國的Sony公司來到洛杉磯收購美國好萊塢的公司米高梅。把米高梅的公司買去以後,要知道好萊塢是美國的大眾文化中心之一。全世界的電影大部分是在好萊塢出品,而日本資本投入進來,是不是要把日本的文化要移植到美國來,製造成美國和日本的嫁接的文化和電影?當時人們就想,那美國的文化給日本佔領囉!
可是日本人只是買了好萊塢的米高梅,它並沒有成功。它管理不了這一個文化企業,這文化企業不能夠產生出很優美的,讓全世界人們能夠接受的這個美國電影。之後,我剛才所講的兩個例子,洛克菲勒中心和好萊塢的米高梅,最後日本都退出去了。用比原來的售價更低過一半的價格又賣回給了美國人。所以,這一兩個戰爭打下來之後,日本人就進入到90年代,連續10年的經濟蕭條。
可見哪,海外投資你不成功,重大的投資不成功會影響到本國的經濟。這是一個日本非常明顯的例子。那麼中國,現在你投資在海外,這麼多的資本你怎麼管理?管理的好不好?這些錢最終的趨向如何?這些錢是不是最後有能夠收回來,又歸中國所有、歸老百姓所有,還是給某些私人貪污,轉變了私人財產了?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為什麼這樣講,因為全世界各個國家的併購事業99%都是私人和私人之間併購。沒有像中國是用國營企業的名義,用國家的資本跟外國去併購。中國是用中國的資本要買美國的私人資本,要買澳洲的力拓私人資本。
所以這當中,外國人的私人資本盈和虧私人負責;那中國的這個國家資本盈和虧誰負責?官員不負責,國家負責,國家最終落實在誰負責?老百姓納稅人負責,納稅人要填這個窟窿。
那我們看看,我們來問中國究竟在海外有多少國家資產,這些資產是究竟怎麼管理的?這個問題非常大。那麼最近廣東有份雜誌《南風窗》發表了一篇文章,它問:境外的資產是筆糊塗帳,誰也說不清楚有多少。
是,到目前為止,究竟中國的資產在海外有多少,在海外資產包括有兩個部分,一個是直接去投資的;一個是去買人家的地產、房產、股權、礦產、開發權等等。你能統計出來嗎?問題在於中共過去是從02年開始往外擴張、投資,這是直接投資。
在這之前還有很多國家資產在海外置產,所以這兩個不同的概念。那我們就首先看看,從商務部他們做一個統計,2007年上半年有項統計顯示,中央境外企業,和中央企業所屬二級以上的境外子企業,有743戶;中央企業境外單位總資產總額是8,197億元,淨資產是3,216億元;所有的所有者權益是2,803億元;職工人數是24萬人。
其中中方人數是17萬人,那麼商業部屬所指的資料,全部指的是海外直接投資。那麼另外一個方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部長張小濟先生,他作為一個中國官方的專業研究者。他接觸到是最新的,最準確的在境外國家資產的存量的一個統計數據。他帶領了一個課題組,經過不完全的統計,還是不完全的統計。
說中國中央企業在境外,就設立了3,460個,其中亞洲所佔的比重最大,有58%、歐洲佔13%、非洲又佔了10%、美洲佔10%、大洋洲佔2%。中國企業累計對外直接投資,達到1,026.3億美元,設立境外總資產有超過一萬多家,大大小小一萬多家。
其中,中央駐外企業和中央企業所屬的二級以上的子企業,將近是1,200家。那麼投資面佔境外的總投資,佔46%。那他這位張小濟先生,應該是說到目前為止,他能所統計到的中央這一級的最準確的數字了。可是省一級的、第一級的、縣一級的對外的投資和資產,他不知道、他控制不了。因為這些除了有商務部直接投資之外,還有境外的資產,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直接投資一個境外資產。
境外的資產是包括什麼?行政機構、事業單位在境外設立的機構,而包括中央一級的行政部門、事業單位、企業在國外設立的分支機構。也包括地方上的同類型的機構,在境外設立的機構。
所以張小濟先生所統計的數字,他們最終的數字是達到了1.3萬億左右的數字,在境外的資產。而這個資產是有一個最終審計的結果出來的。在海外的中共所有的國家資產包括什麼?股權、礦權、開發權等等,所以海外的資產多樣化,非常複雜,管理得非常困難。
長期以來,中央企業對境外的子企業,管理得非常困難,往往根本監督的不到位,相當一部分被私人名譽拐騙或者貪污去了。這意味著什麼?國家資產的流失,這流失有多大,至今為止,中共當局根本無法追究、無法追查。
有的公司用公家的名譽投資到海外,可是投資的時候,是用掛著私人的名譽去登記。登記之後經過幾年,再用私人名譽轉化成改變公司的名字,這一轉化就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資產的轉移。
其實,中國的國家資產在海外的流失,他的危機北京當局有沒有感覺到?在什麼時候感覺到的?那就是在新加坡發生的中航油事件之後。可是在這個之後,又再發生了中儲銅、國儲棉這些事件,使得很快就感覺到,這些事情發生之後,國家的資本流入到私人口袋裡了。
因為,中國現在的外匯和財產管理規定,對企業的約束比較多,所以不少企業通過對外實際的投資,來迴避中共當局對外匯的控制。這些企業往往投資千方百計的逃 避監管,不參加登記。比如說,在美國的紐約,中共領事館估計,當地的中共企業有270家,在領事館登記只有130家;而美國方面估計,中資背景的企業有1,000家。
所以他們就千方百計的用個人名譽登記,逃避了做為國家資產。而中共就通過在英國屬地維京群島或者開曼群島,設立了離岸公司的方式,實現了境外上市。比如說,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海油、中銀香港等等,他們一般都有三級或者四級的企業架構。
什麼叫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中央一級、派出的的機構就是二級、二級派出以後再用私人名譽一登記變成三級、再變成私人易手以後,變成四級了。所以一級到四級以後這麼一轉變,這樣一來,境外的國家資產產權,這清查、核查就不是現在的產權登記了。
只要經過大量的產權界定工作,來區分境內國資和境外國家資產,這樣就增加審計很大的難度。所以大量的交易,幕後交易、關聯交易、利益輸送這個鏈條太複雜了。
在這種狀況下,中共知不知道這種情況發生?他知道很清楚。中共想不想把徹底解決?他不想。為什麼?這是給太子黨們、貪官污吏們,一個貪官污吏極好的一個機會。
趁這個機會,並購海外資產變成二級資產,完了再變成三級、四級資產,以後變成他個人資產,這是極大的私人利益發財的好機會。他願意把它變更目前這種管理生產的模式和狀態嗎?他不希望,他是希望這種"模式變動"不要變動。
這就證明了一點,中共政權,在末日到來之前的一種拚命瓜分國家財產的現象,嚴重的發生了。一條船要沉了,大小老鼠們拚命搬運貨物逃跑,免得一起跟船沉沒。所以,這就是說"中共的海外資產投資風險增加,中資加速的外流變成私人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