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也指出,不想喝水並感覺冷的感冒患者,就能以發汗的方式治療。當人體出現頭痛、身痛、無汗等感冒、感染初期症狀,中醫稱為表證,解除表證的藥稱為「解表藥」,常被稱為中醫的感冒藥。
這類藥常含揮發性成分,具有香氣或辛涼的味道,故不宜久煮、久煎。例如麻黃、桂枝、薄荷、生薑、紫蘇、葛根、荊芥、防風,具有發汗解熱的作用。
即使在夏天,仍有部分患者頭痛、怕冷、無汗,這時中醫多認為需要適時出點汗,這類患者大都是冷氣開太猛,由「外寒」致病,中醫常用的辛溫發汗的「香薷飲」,以解外寒。香薷飲包含香薷、厚樸、白扁豆、炙甘草等藥,可明顯改善夏天無汗的現象。
部分感冒患者除了不能隨意發汗,也不能任意進補,中醫認為「病邪」一般是指引起發炎症狀和感染因子,感染因子未完全清除則不宜過早用補養藥,且就現代醫學的研究也認為,不少補養藥都有有收斂、抗利尿、止瀉、止汗等作用,不利病邪從尿液、排便或發汗而解。
来源:臺灣新生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