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皇帝"在美國受訓做"人"

發表:2009-07-06 03:2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一個名叫龍龍的中國孩子,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並在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屢屢奪冠,是學校重點培養的高材生。可是他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甚至早上起床還要父母幫著穿衣服。

龍龍的母親說,過去他們望子成龍心切,認為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父母可以滿足一切要求,所以對孩子是有求必應,就怕孩子受委屈,什麼家務都不讓他干。令父母不解的是,他們付出越多,孩子越不領情,時常莫名其妙地向父母發脾氣。

一次,母親發高燒,龍龍一杯水都沒端給母親,甚至連一句關心的話都沒有。龍龍的父母諮詢心理醫生。醫生說,孩子是"人格缺陷"。無奈之下,父母忍痛將孩子送到美國來參加國際學生培訓項目。

已經接納過幾個中國孩子的帕克對記者說,中國孩子有不少優點是美國孩子應該學習的,比如聰明好學、理解能力強、基礎知識紮實,但他們共同的缺點是動手能力差、缺乏團隊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弱等。

帕克說,龍龍剛到他家時,對干家務最反感。當其它孩子高高興興地幫廚時,龍龍要麼傻站在一旁,要麼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一次,帕克讓龍龍把垃圾拿去扔了,龍龍說,"我還沒學會呢"。帕克說,"如果你今天不把垃圾倒了,就別想吃晚飯"。龍龍儘管聞著最喜歡的烤雞腿饞得不行,但就是不屈服。

帕克全家和龍龍的父母前後方密切配合,又是心理輔導,又是軟硬兼施,龍龍堅持到半夜,終於去倒了垃圾。從那以後,每天倒垃圾成了龍龍的"必修課"。以後他又學會了為自己準備中餐,學習之餘還常常幫廚,參加社區的志願者活動,獲得了當地頒發的志願者貢獻獎。

談起中美兩國家庭教育的最大區別,研究教育學的帕克說,就其所見所聞而言,他感到不少中國父母往往對孩子百依百順,而美國父母一般不溺愛孩子。

帕克還回憶起自己孩提時一段難忘的經歷。一次,全家去野營。父母為了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和動手能力,要求每個孩子為大家準備不同的東西。帕克負責飲用水,可是因為粗心大意,他少準備了一份。野營途中,他口渴難忍,向父母要水喝,但遭到拒絕,結果愣是一口水沒喝上。帕克說:"因為有了那次教訓,我徹底改變了丟三落四的習慣。我真要感謝我的父母。"

帕克父母的教育方法是不是太"死板"和"殘忍"了?帕克說,他原來也這麼認為。但父母事後向他解釋了這麼做的幾點考慮:一是有益於培養孩子為他人著想的品質,讓他們明白只有首先"我為人人",然後才能"人人為我"的道理;二是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要為他的失誤付出代價,並學會從失誤中吸取經驗教訓;三是幫助孩子培養認真嚴謹的作風。

以上中美兩個家庭教育方法的比較,涉及的只是兩個"點",不能代表"面",但其中有許多東西值得中國父母認真反思。

本文來源:【新三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