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9-07-31 13:59:25作者:
大致來說,從1978年到1998年,這20年高考的變化是不大的。考試的內容、方式、招生的規模以及一些具體的政策等等,都比較穩定。真正大的變化,始於1999年的高校擴招。我們現在所關注y,對高考制度本身的衝擊也更大了。
教育、考試歷來就是社會階層流動的主要方式。而在當代中國,高等教育在精英的遴選和再生產過程中,承擔了最主要的職責。
給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加分,並沒有什麼不對,可以促進素質教育,也是對高考制度的一種補充。但是這些加分政策實施後,變得很難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高考的簡便性、明確性和公平性,也破壞了高考的政治-社會功能。
比方說,這些高考加分的政策出臺之前,很少聽取農村學生的意見,不能反映他們的利益。很多地方在進行高考改革前,也都舉行了座談會、聽證會。但是,中國科技大學前校長朱清時院士就發現:高考改革這樣一個牽扯農村學子命運的大動作,鮮有聽說教育部門在農村學校舉行座談會,聽證會上也很少出現農村學生代表。
事實確是如此。我手頭掌握的資料,國內一所排名前20位的大學,曾作過一個統計:
這所大學所招收的體育特長生,絕大部分來自東部地區,比例超過四分之三;而且絕大部分體育特長生來自城市,70%來自大中城市,20%來自小城市或城鎮,來自農村的只有6%。這些體育特長生的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也都很高,說明他們的家庭條件大致都是不錯的。
藝術特長生在高考中同樣可以得到加分。而這所大學近年來招的藝術特長生,同樣大多數來自東部省區,比例超過70%,西部省區佔到15%,中部省區最少,不到10%。生源地也很集中,北京、廣東、遼寧最多,佔了70%。
從生源地類型來看,88%的藝術特長生來自大中城市,只有11%來自小城市或城鎮,沒有一位藝術特長生來自農村。
而這些孩子的父母普遍擁有比較高的學歷,85%的父親和80%的母親擁有大本或大本以上學歷。
這就反映出,由於家庭經濟狀況和生活水平的差異,大城市的、富裕家庭的學生,在藝術教育方面享有更多的機會。為什麼藝術特長生裡很少有來自農村的學生,這個很容易解釋,因為學習成本很高,農村孩子承受不了。農村孩子基本上沒有條件學鋼琴、芭蕾舞。
但是從這些藝術特長生進校後的情況來看,他們中僅有4%學習成績排名進入全部學生的前10%,僅有26%學習成績進入排名前50%;更有19%的特長生,成績排在最後幾名。
我並不是反對大學招收藝術、體育特長生,但是這種資格的認定,涉及很多部門,這個過程即使完全公開,也不容易監督。因為專家、評委說了算,他們才有發言權,一般老百姓怎麼去判斷?
所以我認為,有很多類型的高考加分,作為高考改革的一部分,風險太大,成本太高,不易於監督。高考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公平,在這個領域裡,公平比效率更重要。增進高考的公平性,才應該是改革的目標,要是不利於公平,就應該廢止。
從近年被揭露出的一系列"黑幕"看,很多高考加分,都因為標準太"多元",所以極其容易滋生腐敗。在沒有制約機制之前,堅決不能放權,否則將導致社會階層固化。
大學應該是公平的、開放的,不管是什麼背景的人,都可以通過大學成為精英。大學尤其應該注意,照顧那些聰明勤奮的農村孩子,照顧窮苦人家的子弟。如果大學都成了金錢、權力與教育資源交換的地方,那大學就真正墮落了。
假如讓我來提政策建議,那我甚至認為,應該恢復全國一張卷子,加強高考的"全國統一",取消那些不容易判斷、傾向性太強的加分,恢復"裸考"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發稿團體的觀點、立場)
教育、考試歷來就是社會階層流動的主要方式。而在當代中國,高等教育在精英的遴選和再生產過程中,承擔了最主要的職責。
給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加分,並沒有什麼不對,可以促進素質教育,也是對高考制度的一種補充。但是這些加分政策實施後,變得很難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高考的簡便性、明確性和公平性,也破壞了高考的政治-社會功能。
比方說,這些高考加分的政策出臺之前,很少聽取農村學生的意見,不能反映他們的利益。很多地方在進行高考改革前,也都舉行了座談會、聽證會。但是,中國科技大學前校長朱清時院士就發現:高考改革這樣一個牽扯農村學子命運的大動作,鮮有聽說教育部門在農村學校舉行座談會,聽證會上也很少出現農村學生代表。
事實確是如此。我手頭掌握的資料,國內一所排名前20位的大學,曾作過一個統計:
這所大學所招收的體育特長生,絕大部分來自東部地區,比例超過四分之三;而且絕大部分體育特長生來自城市,70%來自大中城市,20%來自小城市或城鎮,來自農村的只有6%。這些體育特長生的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也都很高,說明他們的家庭條件大致都是不錯的。
藝術特長生在高考中同樣可以得到加分。而這所大學近年來招的藝術特長生,同樣大多數來自東部省區,比例超過70%,西部省區佔到15%,中部省區最少,不到10%。生源地也很集中,北京、廣東、遼寧最多,佔了70%。
從生源地類型來看,88%的藝術特長生來自大中城市,只有11%來自小城市或城鎮,沒有一位藝術特長生來自農村。
而這些孩子的父母普遍擁有比較高的學歷,85%的父親和80%的母親擁有大本或大本以上學歷。
這就反映出,由於家庭經濟狀況和生活水平的差異,大城市的、富裕家庭的學生,在藝術教育方面享有更多的機會。為什麼藝術特長生裡很少有來自農村的學生,這個很容易解釋,因為學習成本很高,農村孩子承受不了。農村孩子基本上沒有條件學鋼琴、芭蕾舞。
但是從這些藝術特長生進校後的情況來看,他們中僅有4%學習成績排名進入全部學生的前10%,僅有26%學習成績進入排名前50%;更有19%的特長生,成績排在最後幾名。
我並不是反對大學招收藝術、體育特長生,但是這種資格的認定,涉及很多部門,這個過程即使完全公開,也不容易監督。因為專家、評委說了算,他們才有發言權,一般老百姓怎麼去判斷?
所以我認為,有很多類型的高考加分,作為高考改革的一部分,風險太大,成本太高,不易於監督。高考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公平,在這個領域裡,公平比效率更重要。增進高考的公平性,才應該是改革的目標,要是不利於公平,就應該廢止。
從近年被揭露出的一系列"黑幕"看,很多高考加分,都因為標準太"多元",所以極其容易滋生腐敗。在沒有制約機制之前,堅決不能放權,否則將導致社會階層固化。
大學應該是公平的、開放的,不管是什麼背景的人,都可以通過大學成為精英。大學尤其應該注意,照顧那些聰明勤奮的農村孩子,照顧窮苦人家的子弟。如果大學都成了金錢、權力與教育資源交換的地方,那大學就真正墮落了。
假如讓我來提政策建議,那我甚至認為,應該恢復全國一張卷子,加強高考的"全國統一",取消那些不容易判斷、傾向性太強的加分,恢復"裸考"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發稿團體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