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看看"被就業"吧,西北政法大學為了提高就業率,讓那些沒有就業的大學生們與實際上並不存在的所謂"企業"簽訂一份子虛烏有的"就業協議",目的就是為了完成80%的就業率指標,以便下一個學期能夠吸引更多的學生來上學。其實,這類"被就業"的醜聞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很多年之前就有了,不僅一些學校公布的就業數據存在水分,就連國務院公布的大學生就業率也屢屢遭到公眾輿論的強烈質疑。
凱迪網的"貓眼看人"論壇上,作者百草止水的文章接著說,除了"被就業"和"被增長",中國還有"被幸福"。去年6月份,山東作協副主席王兆山欣然提筆作詞,替汶川大地震的遇難同胞暢談"幸福"感受,說什麼有了 "黨疼國愛","縱做鬼,也幸福"。就連那些死去的同胞也能"被幸福"一把,這個國家還有什麼神奇的故事不能產生呢?而談到"被小康",新華網上作者浦奕安的文章寫道,無獨有偶,今年2月,江蘇省對南通市轄下各縣市的小康達標情況,進行隨機電話民意調查。當地政府要求所有受訪群眾熟記事先統一下發的標準答案,比如說,家庭人均年收入,農村居民必須回答是8500元,城鎮居民必須回答是16500元;"是否已經參加了社會保險和保障"?則必須回答"參加了";"對住房、道路和居住環境是否滿意"?也必須回答"滿意"。於是,那些原本在小康達標水平之下的民眾,一夜之間就都"被小康"了。
綜上所述,《東方早報》上作者長平的文章回顧說,其實,上述種種極富"中國特色"的統計方法已經陪伴我們很多年了。在大躍進時代,類似於糧食"被高產"出幾十甚至上百倍的新聞比比皆是,由於我們至今並未對那個荒唐年代進行過任何深刻的反思,以至於當時的許多做法都或多或少地被沿襲下來了。比如說,在一些地方,村長選舉的結果可以事先內定,然後再威逼利誘村民來投票,讓他們"被民主";有些地方還會組織內部人員上網發帖,左右輿論,讓網路論壇"被民意"等等。
事實上,我們很多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曾遭遇過這樣那樣的"被"。比如,捐款並不是出於自己的意願,而是領導強制將部分工資扣下來集體上交,這就是"被捐款";再比如,自己的生活根本談不上幸福,卻被官方的統計數字描述成為"平均幸福感指數很高",這是"被統計";尤其荒唐的是,我們從未授權某個人代表自己去行使某項權利,那個人卻理直氣壯地宣稱代表了我們所有人,這當然就是"被代表"了。對此,《中國青年報》上作者曹林的文章分析認為,凡是以"被"字為前綴的片語,它們實質上所描述的都是一種弱勢的公民權利,在強大的政府權力面前"任人擺佈"的不自由狀態。究其原因,這個"被"字之所以能夠大行其道無所不在,恰恰是因為它準確擊中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權利缺失感,沒有什麼字比這個"被"字更能言簡意賅地反映出廣大民眾"缺乏自由"和"不能自主"的無奈感覺了。
那麼,所有的這些"被"又是怎麼來的呢?百草止水認為,這一切全都源自於"被代表"。按照憲法規定,中國是個由"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但在目前的制度環境下,人民又如何"當家作主"呢?那就只有"被代表"了。不過,那些聲稱代表了全體人民的各級官僚們,他們不僅未經人民選舉,人民也無權罷免他們,於是乎,他們就想怎麼"代表"就怎麼"代表"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法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