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有個語言習慣,愛給自己尊敬或敬畏的人或事物冠以"老"字,譬如老子、老爺、老虎。朋友們,你可知道有一種受人尊敬的職業也被冠以老字?別說是老闆啊,老闆不是職業,當然舊時拉車、套車的車老闆兒除外。答案是老師。
中國人說"天地君親師",師雖叨陪末位,所依仗的卻是真正的實力。
"師"是個會意字,從帀從呂,帀是包圍意,呂是小土山,四下裡都是小土山,表示眾多。其本義是古代軍隊編製的一級,二千五百人為一師。《周禮》上說:"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後來師泛指軍隊,現代軍隊中還有師,隸屬於軍,下轄幾個旅或團。
"師"除了這個本意,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指"老師"了。為什麼叫師呢?大約古人覺得教學生就跟率師打仗一樣,需要極高的戰略智慧。韓愈《師說》中講:"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那為什麼又叫"老師"呢?有兩種說法:
一說"老師"原是宋元時代對地方小學教師的稱謂。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詩云:"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貌。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後專指學生對教師的尊稱,一直沿用至今。
一說"老師"一詞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後來把教導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
兩種說法都有些道理,倒讓我們這些學生小子費盡思量了。
中國古代對教師的稱謂頗多,除老師外,還有以下幾種:
夫子。這是孔門弟子對孔子的尊稱。夫子有飽學之士的意思,孔夫子這個教師的祖師爺自然當之無愧。
西席、西賓。據說漢明帝劉莊常到太常府內,聽啟蒙恩師桓榮講經。漢代席地而坐,漢明帝安排桓榮坐西面東的坐席,以示尊敬,從此,西席便成了對教師的尊稱,也稱西賓。
師長。這可不是現在軍隊的首長,而是古時候教師的尊稱之一。
山長。五代時,蔣維東隱居衡岳講學,受業者眾多,尊之為"山長"。此後,山中書院的主講教師亦稱"山長"。久而久之,"山長"成為對教師的一種尊稱。
先生。這是古代對門館、私塾老師中年長者的尊稱,後來延伸為對所有老師的尊稱。
教授。原為學官稱謂,自宋代始,宗學、律學、醫學、武學等科均設"教授",以傳授學業,後來成為老師的尊稱。
《水滸傳》裡的智多星吳用常被稱為教授,其實是指他原來當過私塾先生。
師父、師傅。這兩個詞語音相同、語意相似,來源卻不一樣。師父源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簡稱師父。而師傅則源自官職太師、太傅、少師、少傅,或為輔佐國君之官,或為教導太子之官,或為虛銜,統稱為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