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縣新店碧潭風景區旁矗立百年歷史的開天宮,地下5樓保留200年歷史的縣定古蹟「?公圳引水石硿」,象徵早年先民沿水岸鑿隧道引水的艱辛。前臺北縣文史學會理事長夏聖禮在重新調查大坪林圳歷史後,認為古蹟應更名為「大坪林圳引水石硿」更為貼切。
夏聖禮說,郭錫?最早在1740年到青潭口開圳,雖然過程艱辛,但並未成功;特別在隧道引水工程時,受限財力無以為繼,因而與大坪林五莊墾戶蕭妙興議定水源交換。石硿工程是在蕭妙興手中得以完成,當中的引水也並非提供?公圳道使用,而是提供大坪林五莊灌溉。
?公圳與大坪林圳分別灌溉臺北盆地與大坪林一帶,但一般人只認識前者,大坪林圳的重要與貢獻卻甚少人知。夏聖禮認為應還原史實,將石硿古蹟更名為「大坪林圳引水石硿」,同時配合新發現的圳頭遺址,打通沿線明渠,連通至開天宮下方引水石硿。
縣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曾繼田說,正名一案曾提報委員會審查,委員多認為大坪林圳之名已甚少人知,加上石硿工程本為郭錫?首先施作,原名無不妥,因而否決。
来源:自由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