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失業人口多,加上近年來社會購買力幾乎被房地產吸盡榨干,2008年的最終消費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Getty Images
自從2008年底以來,中國經濟要充當拯救世界的"諾亞方舟"這一說法不絕於耳,中國領導人所到之處也擺出一付經濟救世主的姿態。但一年多時間過去,再來檢視中國經濟,就會發現這一年中國經濟唯一的"亮點"就是房地產。只不過這亮點現在已經被海外專業人士看作一個超級大泡沫,正在討論它何時破滅,破滅之後的中國經濟將進入何種狀態的大蕭條。
政府吹脹的資產泡沫
在房地產價格瘋漲的同時,中國的製造業、出口貿易以及就業率都未出現好轉態勢,按常規判斷,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根本無力支撐瘋漲的房地產市場。
2009年,中國房地產投資佔了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額的四分之一。
從2008年末期開始投放的4萬億救市款當中,有2萬億經過中央國企下屬的房地產公司流入了土地市場。這些央企手握中央政府給的救市款,在各地的土地拍賣會上,屢次拿下堪稱"天價"的地王。據統計,大陸目前有七成央企本身行業效益大幅下降,均已放棄正業,一個華麗轉身,成為"地產公司",圈地自肥,囤積居奇,再僱用槍手在媒體上大炒"地荒論",指望價格被炒上去之後賣地賺取差價。
過去製造業景況不錯時,土地已經成為不少地方政府的主要財政支柱(佔財政收入來源的60%左右);目前百業蕭條,政府對土地的依賴自然更深。房地產對中國經濟貢獻到底有多大?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測算,2009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為7.7%,其中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只有4個百分點,投資貢獻了7.3個百分點,出口對經濟的貢獻為負數。投資貢獻當中,房地產居功至偉。
中國網民將"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中共自吹自擂的"革命歌曲"依韻翻新:"沒有房地產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房地產就沒有新中國。房地產,它辛勞佔耕地;房地產,它一心謀暴利。房地產,它忽悠就能活;房地產,它一心救中國。它指給了富豪圈錢的門路,它引導政府走向豪奢。它堅持了瘋漲8年多,它改善了官員的生活;它構建了陞官GDP,它收取了稅費好處多。"
通過房地產價格瘋漲,中國又實施了一輪財富再分配。
房地產這架金錢水泵吸乾了社會購買力
在2008年以前的十多年裡,中國經濟號稱由投資、外貿與內需這"三駕馬車"拉動,但其中"內需"這駕馬車始終半死不活,國內消費率始終在低位徘徊,儲蓄率居高不下。無論是國家統計局還是地方統計局的城市調查隊所做的調查,都表明子女教育、養老、醫療與住房支出是迫使城市居民儲蓄的主要原因。在2007年中國經濟處於"繁榮"末期之時,北京、上海、深圳等標竿性城市的房價漲過萬元大關,許多缺房戶已經感受到嚴重壓力。自2009年3月以來,在政府的金融政策與房地產政策的強力催動之下,房價一路上揚,如今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已經超過每平方米2萬元,3萬元/平方米以上的樓盤亦比比皆是。
中國多年以來亟盼啟動的"內需"必不可少的社會購買力,被房地產這架巨型水泵吸乾榨盡。中國早就流傳"一套住房消滅一戶中產階級","一套住房消滅一個百萬富翁"的說法。有人根據購買力將購房者分為四個層次,在購買力頂端的是企業經營者和明星,他們購買多套上千萬元的別墅高檔房,等待獲利回吐吃差價;第二個層次是一些壟斷性質的高收入行業如石油化工、電訊行業的高層管理人員,這些人往往擁有好幾套房子;第三個層次是普通老百姓,靠全家湊錢及銀行貸款買房。第四個層次是城市裡的最低收入階層、打工者和進城農民。他們根本買不起商品房,只能購買小產權房和拆遷復建房,或者其他住房。
房地產資產的高度泡沫化,導致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經濟蕭條狀態下,中國的億萬元級富豪的財富卻在持續增長,中產階級(尤其是沒有購置房產者)的財產在縮水。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0年經濟藍皮書》指出,中國房價收入比超出合理承受範圍,85%家庭無能力買房。2009年12月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副部長級官員)賀鏗接受記者採訪時,稱自己是副部級,"也買不起房"。
並非"中央的好經讓地方的歪嘴和尚念歪"
可以說,正如我在一篇〈中國房地產,成也政府敗也政府〉(《看》2009年8月13日)的文章中談到的那樣,2009年這輪房地產價格瘋漲完全是政府催生出來的。10月以後,中國國內指出房地產泡沫化存在風險的文章日益增多,分析者指出,住房租售比(每平方米使用面積的月租金與每平方米建築面積的房價之間的比值)超過400倍,高於國際通行標準(1:200到1:300之間);住房空置率高達50%,是國際標準(5%~10%之間)的5倍至10倍;金融機構在房地產裡的貸款(包括開發商貸款、土地貸款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已經達到幾十萬億,將造成新的壞帳,等等。
中央政府並非不知道這些政策的後果無異於飲鴆止渴,只是中國製造復甦之路遙遠,政府投資項目大多打了水漂,地方財政要靠房地產,60餘個產業的生存繫於房地產,所以明知繼續扶持房地產等於給中國經濟注射毒品,明知依靠創造資產泡沫的復甦策略將造成儲蓄和資源的不當配置並加劇貧富差距,也只得繼續下去。就在2009年12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政府又對地產行業採取了一系列鼓勵政策,將鼓勵房地產消費、加快房地產投資、加大保障房建設作為未來一段時間政策的主基調。這些政策又為房地產市場打了一針嗎啡,讓房地產商與投機者持續保持興奮狀態。
中國經濟將可能成為"鐵達尼"號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發生一年多以來,眾多專業人士加以檢討,認為有五大因素阻礙世界經濟復甦。這五大障礙是銀行有毒資產(包含壞帳與風險較高的貸款)、銀行監管缺位、大規模失業、世界經濟結構失衡,以及一些難以預測的因素,如一波又一波讓人類頭痛的疫情豬流感之類。
這五大障礙中國現階段都存在。
銀行有毒資產增加、銀行監管缺位。由於北京政府投入4萬多億巨款救經濟,採取了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銀行不良貸款大大增加,資本充足率大大下降。2009年11月下旬,中國銀監會(CBRC)要求各大銀行必須提高資本充足率。據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估算,中國11家大型上市銀行要達到更嚴格的資本標準,總共將需要籌集3,000億元人民幣(440億美元)的資本。
失業率過高。中國的失業問題歷來就非常嚴重,失業率多少也是個誰也無法弄清的謎。這裡援引兩個數字:2008年7月,原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對媒體透露,中國失業人數估計高達2.5億,再加上2009年失業農民工與失業大學生約5000萬,共計約3億失業人口,佔了中國勞動力人口的30%以上。失業人口越多,用於消費的錢越少,加上近年來社會購買力幾乎被房地產吸盡榨干,中國的最終消費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2008年中國居民消費率(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為35.3%,不僅低於處於經濟蕭條期的美國(70.1%),甚至低於印度(54.7%)。
經濟結構失衡。消費率偏低,投資率過高,是中國經濟近30年以來結構失衡的主要問題。中國經濟增長當中,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1978-2005年,全球的年均投資率為22.1%,亞洲國家的年均投資率為27.8%,中國的年均投資率為38.9%,不論與發達國家比,還是與發展中國家比,都明顯偏高。隨著中國加入WTO之後,這種結構性失衡不可避免影響全球經濟,最後形成了全球經濟的結構性失衡,如中美經濟關係:中國生產、美國消費;中國政府通過購買美國債券來支撐本國出口,使其最大的貿易夥伴美國得以維持信貸和消費。
事實證明:2008年以來是中國經濟由盛而衰的轉折點,2009年的GDP增長只是依靠資產泡沫催生出來的非理性繁榮,隨著經濟泡沫的破裂,中國必將進入非理性蕭條,中國經濟不僅未能成為拯救世界的"諾亞方舟",反而有可能成為"鐵達尼"號。
《看》雜誌訂閱網站http://www.watchinese.com
来源:看雜誌53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