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群體性事件是社會穩定最大威脅

發表:2010-01-27 00:1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有學者表示,未來10年,中國各地群體性事件將是對社會穩定的最大威脅,對各級政府執政能力最大的挑戰。中國官方開辦國家級應急培訓基地,試圖通過評選提高各級官員的應對能力。

中國官方的《瞭望東方週刊》星期一報導說,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應急培訓基地將在國家行政學院掛牌,採用案例教學對高中級官員進行輪訓,表明國家對突發性公共事件的關注度的提高。在經歷了去年的瓮安事件、石首事件等一系列突發事件之後,官員的"應急管理能力"成為政府執政能力的重要一環。報導援引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的話說,未來10年中,群體性事件將是對中國社會穩定的最大威脅,也是對地方政府執政能力的最大挑戰。國家應急培訓基地的培訓重點就是如何處理群體性事件。海外中文網路雜誌"中國事務"的主編伍凡指出,中國各地不斷增加的"群體事件"不是靠培訓官員的應付能力就能解決的:

"‘群體性的事件'這是共產黨說法了,實際上按照民間的說法叫‘維權抗暴'。抗議共產黨的掠奪、迫害、甚至於屠殺老百姓。老百姓開始從單個的、少量的,現在變成集體的、群體的、大規模的抗爭行動。每天都有幾百起,一年都有上十萬起以上。這個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已經連續有十年,一直數字往上升,去年一年超過十萬起。共產黨現在採取的這個辦法就是:洪水來了,就開始堵。從前年下半年吧就開始訓練縣一級的公安部門、司法監察部門、法院部門。這個事情不是應急能夠應付得了的。共產黨沒有從根源上去消除和解決為什麼出現這麼多的群體事件。"

中國國家行政學院的竹立家指出,從2000年開始,中國的群體性事件開始顯示增加的趨勢。據他們的統計,從2006年到現在,中國各地群體性事件的數量增加了一倍。他認為,這和中國的發展階段有關,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949到1978年,這30年中國以政治為中心搞社會主義建設,經過"文革"衝擊,中國的社會結構和文化氛圍受到了很大破壞。第二個階段是從1978年到2008年,這30年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計畫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第三個階段是從2009到2030年,中國的發展重心轉移到了社會制度的建設。而從2010到2020這十年最為重要。中國社會進入了艱難轉型期,社會矛盾急劇增加,必須通過體制改革和制度框架的建設來規範社會行為和政府行為。這也是從現代化走向現代性的重要階段,社會必然要經歷從不穩定到穩定的過程。因此處理好群體性事件非常重要,怎麼強調也不過分。

竹立家認為,中國未來面臨可能成為群體性事件的觸發點的五大問題:一是,社會貧富差距過大;二是,大規模的城市化過程會引發不安和動盪,加劇社會矛盾和衝突;三是腐敗,現在的腐敗已經從腐敗事件轉化為腐敗文化,未來10年,中國反腐成效的好壞對社會穩定至關重要;四是,就業問題;五是,社會信任感的喪失,不信任充斥在政府和民眾之間、信任感缺失,足以給社會穩定造成威脅。

旅美中國學者程曉農也認為,中國的群體事件越來越多,已經不能靠訓練官員的應付技巧而對待了:

"其實關於群體性事件的嚴重性,中國政府在前幾年已經多次地披露過。中國政府也早就採取一系列措施來防範群體事件的再度發生。我記得大概是去年,中國政府曾經先把全國縣一級的公安局長集中到北京去培訓,後來又把縣一級的紀委書記集中到北京去培訓。目的都是一個,就是怎麼樣防範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基本上這些訓練的目的呢並不是從制度層面上根本性地改變這些問題發生的根源。因為實際上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往往是與官員的行為非常地不當,而且激怒了民眾所導致的。這一點靠中央政府用行政命令或者是黨紀來處理是沒有用的。"

竹立家還指出,目前中國黨政幹部處理危機事件的能力不足,從石首事件和瓮安事件就可以看得很明白。一個成熟的政府,應該有能力不斷通過危機處理的案例來總結經驗,以最快的速度把經驗性危機轉變成技術性危機。這是中國危機處理的發展方向。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