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最近在悉尼出席澳洲央行組織的討論會期間表示,中國的通貨膨脹已經顯現,雖然仍處於低位,但中國必須對目前的形勢保持警惕。周小川的這番表態立即引起了各界的極大關注,這是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決策者第一次將「通脹預期」直接提升至現實的通脹,勢必直接影響中國未來宏觀政策的重大變化,因而備受關注。
在此之前,無論是2009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是高層的表態,對中國物價指數的變化的標準版本是警惕「通脹預期」而非現實的通脹。也就是說,在此之前,政府認為現實的通脹並不存在,就政策的著力點而言,是預防「通脹預期」演化為真正的通脹。當然,支持這個判斷的最重要的依據是CPI,即居民價格消費指數,在2009年貨幣政策空前寬鬆的一年,CPI卻大部分時間處於負數狀態,直到12月份才轉負為正,微漲1.9%,距離3%的通脹線的確還有距離。
但是,就2009年下半年物價的整體走勢而言,一般認為中國已經出現了通脹的危險,而並非是單純的「通脹預期」問題:
第一,輸入性通脹已經顯現。自2009年下半年開始,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暴漲,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帶來的影響已開始逐漸向國內轉移,帶動PPI的上漲,從而帶動物價的上漲。特別是,最近啟動的國際鐵礦石談判將未來鐵礦石價格預定為上漲40%,更為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揚埋下了伏筆。
第二,中國的CPI不僅失真,而且存在結構性的問題。考慮到2008年CPI的基數很高,用同比的數據根本不能反映物價本身的走勢。如果從環比來看,物價上漲的趨勢很明顯。應該明白,2009年CPI的數據建立在2008年的基數之上,2008年全年CPI是5.9%,創下了13年來的新高,在這麼高的基數上用CPI來衡量整個物價的真實走勢,顯然沒有太大的說服力;另外,如果看看CPI和PPI的變化態勢,2009年,CPI同比在連續9個月負增長之後於2009年11月正式轉正,12月漲幅擴大至1.9%。因此,從環比看,CPI在7月份持平之後,已經連續5個月環比上漲,這是和老百姓的感受一致的,而PPI儘管從同比看連續12個月下降,但環比已經連續8個月上漲,這也和民眾的感受相一致。從環比來看,物價上漲已是現實。
第三,貨幣供應並未減速。2010年1月份貨幣供應又超萬億,流動性過剩的局麵料想在今年不會有大的改變。
第四,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漲。2009年上半年我國12個省份遭遇嚴重乾旱,僅吉林就造成700萬噸的玉米減產,玉米減產已經導致玉米價格自6月中旬以來不斷上漲。由於玉米是飼料的主要原料,其上漲就會引起肉、禽、蛋、奶、魚、糖等副食品價格上漲,以及食品價格的全面上漲,而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在2010年的趨勢未減。
第五,資源性價格改革啟動帶動了水、電、煤、油集體漲價的傳染效應。
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對於物價未來的走勢在政策上高度關注,且不可掉以輕心,引發惡性通脹,這在以往的歷史上都是有深刻教訓的。周小川首次將中國物價的態勢從「通脹預期」提至「低通脹」,很顯然是基於政策轉變的考慮,這種表態的變化是及時而正確的。而且,這種率先預警通脹,提前佈防,在央行的歷史上的確是第一次。而從各界對2010年1月份CPI的預計看,差不多在2%左右,而保守的預計,2月份CPI將達到通脹的分界線3%,通脹的態勢將極為明顯。在通脹加劇的情況下,央行未來進一步通過提高準備金和加息的手段收縮貨幣很可能提速,以避免和以前一樣,貨幣政策反應遲緩導致通脹惡性發展。
儘管通脹已經成為現實,但2010年中國經濟的最大挑戰卻並非通脹問題,對於央行而言,資產價格泡沫才是未來最可怕的敵人,特別是以房地產和股市為代表的資產價格泡沫的破滅。數據表明:2009年,全國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6232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9371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42.1%。而房地產銷售總額達到了令人咋舌的4.4萬億,佔GDP的比重高達13%,過剩的流動性導致的房地產泡沫嚴重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人們擔心,由於央行關注到了明處的物價通脹,而對於房地產等資產價格泡沫的危險關注滯後,可能導致從價格泡沫產生的輸入型通脹問題。房地產泡沫一旦破滅,大量的資產將湧向實體經濟,惡性通脹就會成為必然。
央行直面通脹問題固然可喜,但如果說通脹是「明槍」的話,房地產價格泡沫則是「暗箭」,央行貨幣政策的最大難處就在於既要防「明槍」,更要躲「暗箭」。2010年,貨幣政策選擇的最大挑戰莫過於我們能否讓資產價格泡沫通過調控軟著陸,避免對物價和經濟本身造成太大的傷害。
来源:南方都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