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恐歸族」大增 在故鄉留守老人難過年

發表:2010-02-13 23:5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近來最熱門用語「恐歸族」,背後反映出留守老家的老人們今年難過年,也顯示年輕人在都市謀生難的壓力。

陰曆臘月29,按照河南傳統習俗要「蒸饅頭」。中新社報導,河南駐馬店的王先生在妻子的催促下無奈地到超市買年貨。他獨自拎著購物袋,扶著樓梯扶手,氣喘吁吁地爬上6樓,「不買糖了,孩子今年不回家,沒人吃。」王先生覺得「這個年一點滋味都沒有」。

兒子大學畢業後留在深圳工作,王先生家裡只剩下4個老人——80多歲的父母親和王先生夫婦。2月初,王先生夫婦和往年一樣問兒子年底何時回家,得到的答案是「加班,不回了」。

事實上,王先生的兒子只是中國眾多「春節恐歸族」的一員。這是近期中國興起的一個新名詞,指那些在外地工作、由於種種原因無法回家團圓的人們。

報導說,「恐歸族」的恐懼並非對回家有所抗拒,而是在節日回家的種種煩心事折磨下一種本能的反應。

王太太說,兒子沒什麼錢,火車票又不好買,才主動申請加班。「我每次一接他電話,他奶奶就問他什麼時候回來,以前讀書還有個寒暑假放,現在1年只能回1次,兒子還不回。」

上海的黃小姐也選擇加入「恐歸」行列。她說,今年沒什麼積蓄是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自己已步入適婚年齡,暫無理想對象的她害怕父母嘮叨不停。

一些網站和報紙的問卷調查顯示,經濟壓力、父母逼婚、春運一票難求、同輩攀比壓力大等等,是頗為流行的「恐歸」理由。

面對兒子託老鄉捎回的禮物,王太太沒有心情拆開就放在一邊,「我原本打算偷偷匯點錢給他,讓他手頭寬裕點好回家,可這孩子倔,要面子,不聽話。」

社會學家認為,中國有一種傳統文化心理叫「衣錦還鄉」,所以導致恐歸族壯大的局面。目前眾多家庭獨生子女居多,春節期間留守父母會更容易感到孤獨。
 



来源:中央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