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建省靠的是什麼?就是當時以淮軍為主的部隊,頂住了法軍的進攻。1885年10月12號臺灣正式建省,劉銘傳出任首任的巡撫,七年中,他立下卓越功勛。譽為臺灣近代化之父。1895年,甲午戰爭結束後,臺灣被迫割讓給日本,已經開缺回鄉的劉銘傳聞訊之後,病重嘔血,於當年不治身亡,時年59歲。
道光十六年(1836)丙申生於安徽合肥西鄉大潛山下之蟠龍墩,漢族,祖上世代以農為業,在兄弟中最小,排行老六。劉銘傳幼年曾染天花,臉上留有「陷斑」,同鄉人叫他「六麻子」或「幺麻子」。他的父母是老實巴交的莊稼人,父親劉惠人稱「劉老好」。有一次,有個偷伐劉家樹木的賊被捉住,劉惠為了息事寧人,一邊設宴款待捉賊者,一邊偷偷放走了伐木賊。劉銘傳的性格裡卻似乎沒有多少父母的基因。據說他二目如電,說話嗓門很大,同年齡的夥伴都怕他。後來上了私塾,他也沒有像父母期望的那樣好好讀書,而是喜歡自己身為一方「主帥」,帶領一群小夥伴玩開仗的遊戲。他不屑以農耕為業,更不想通過科舉榮身,對「四書」、「五經」沒有興趣,而喜歡研讀兵書、戰陣、五行雜書,傳說他曾經登大潛山仰天嘆曰:「大丈夫當生有爵,死有謚,安能齷齪科舉間?」
劉銘傳11歲那年,父親去世,不久兩個哥哥也相繼去世。這樣,老母親更難以約束劉銘傳,他偷偷參加了販賣私鹽的團夥,後來索性幹起打家劫舍的勾當。有一次,當地一個地霸大聲呵斥劉家人供給不及時,然後揚長而去。劉銘傳聽說後非常生氣,對他的幾位兄長說:「大丈夫當自立,安能耐此辱哉?」說罷就徒手追趕地霸,追上後攔在馬前,要求與他決戰。地霸聽後狂笑道:「你這小孩子敢跟我過不去?我給你一把刀,你有本事把我殺死,你就是好漢!」劉銘傳聽後大喜,從地霸手裡接過刀,猝不及防地將他殺死,然後騎上地霸的馬,按住馬頭,大聲叫道:「這個地霸侮辱鄉親,我殺了他,願意聽從我的,我們一起保衛鄉里。」圍觀的幾百名窮苦青年當即表示願意聽他的號令。而劉母周氏據說「嚇破了膽」,驚嚇而亡。後來劉銘傳顯貴時,每逢母親生日和忌日都「涕泣悲怨不已」。
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已解甲歸田,在鄉間隱居多年的劉銘傳憤然而起,準備重赴沙場,殺敵報國。清政府任命他為督辦臺灣事務大臣,籌備抗法,不久又授福建巡撫,加兵部尚書銜。劉銘傳於1884年7月16日抵達基隆,第二天即巡視要塞炮臺,檢查軍事設施,並增筑炮臺、護營,加強臺北防務。在他到達基隆的第15天,戰爭就爆發了。
1884-1885年的中法戰爭,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越南北部及中越邊境進行;第二階段戰火擴大到福建臺灣沿海,有陸戰和海戰兩個戰場,尤以臺灣陸戰最為激烈。這是臺灣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來一次規模最大、歷時最久、戰鬥最為激烈的反抗殖民侵略的戰爭。在此之前,鴉片戰爭時期英國軍艦對於臺灣至多是騷擾牽制;日本因琉球船民被殺侵犯臺灣,雙方也並未正式接觸。此次法軍侵臺,實屬決心佔據,事態的嚴重遠非前兩次可比,可以說,這是近代臺灣真正的大保衛戰。
1884年8月4日,法艦直逼基隆,法軍遠東艦隊司令孤拔和副司令利士比派一副官上岸,要求守軍「於明日上午八時以前將炮臺交出」,守軍置之不理。5日,法艦在利比士的指揮下齊向基隆炮臺猛烈開火,摧毀了清軍數處炮壘及營房,守軍於死傷十餘人後向內地撤退。法軍登陸,佔領基隆港,將港內各種設施和炮臺盡行破壞。6日下午,法軍陸戰隊向基隆市街搜索前進,並攻擊附近高地。守軍在劉銘傳親自統率下奮勇從各個方向進行反擊,逐漸縮小包圍圈。經過幾小時的激戰,法軍傷亡100餘人,狼狽逃回軍艦,侵佔基隆的計畫破產了。
法軍侵犯基隆首戰即告失敗,於是又向清政府提出新的和議條件,清政府再次拒絕。此時,法艦已有預謀地集中於福州馬江,乘清軍將吏相信「和談大有進步」、絲毫不作準備之際,於23日下午發動突然襲擊,把南洋水師所有戰艦全部擊沉,然後炮轟馬尾造船廠和馬江沿岸各炮臺。從此,法軍就牢牢地掌握了臺灣海峽的制海權,得以隨心所欲地全力侵臺。
10月1日,孤拔率多名士兵在十餘艘軍艦百餘門大炮的猛烈炮火掩護下再犯基隆。守軍奮勇抵抗約兩小時,傷亡百餘人,最後被迫後撤。法軍乘勢登陸進攻,基隆港灣及周圍陣地盡失,基隆市區告危。這時,法軍在利士比的指揮下正進攻滬尾。劉銘傳在得到大批法軍猛攻滬尾,滬尾不斷告急要求增援的消息後,考慮到臺北府城是統帥部所在地,軍資餉械集中於此,不可稍有疏虞。為保臺北,滬尾重於基隆,於是決定撤離基隆,移師滬尾。法軍佔領基隆後,於8日又對滬尾發起進攻。利士比以戰艦七艘轟擊滬尾市街和各處據點,然後登陸,分幾路前進。法軍不慣於陸戰,一進叢林,便失去了統一指揮,只得各自為戰。這時,預先埋伏在各處的清軍從北、東、南三個方向奮起截殺,銳不可當。在短兵相戰中,守軍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展開近戰,而法軍卻潰不成軍,傷亡纍纍。到最後,法軍彈藥已罄,全線崩潰,只得奔向海灘,逃回艦上。在這場戰鬥中,法方自認死27名,傷49名;劉銘傳在給朝廷的奏折中說:「我軍陣亡哨官三員,死傷兵勇百餘人,法軍被斬首二十五級,槍殺三百餘人。此外又俘獲法兵十四名,梟首示眾。」通過這次戰役,法國人不得不承認:「淡水的敗戰突然發生,它一方面使我們看出中國兵力的強大,一方面使我們明白局勢的危險。這次敗戰是難以補救的。」自此以後,法國艦隊只能輪流在淡水河口對這個海港實施封鎖,再沒有能力發動進攻了。
10月11日,法國擬定新的和議條件,其中一條是法國佔領基隆、淡水作為可以接受第三者調停的先決條件。由於淡水大捷,清政府斷然拒絕這樣的條件。為了挽救進攻受挫、和談停頓的困境,法國侵略者宣布自10月23日起封鎖臺灣。法軍的封鎖使臺灣對外貿易交通中斷,生產停滯,糧餉支絀。但在這種情況下,全臺軍民同仇敵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支援前線。許多大陸大小船隻,不顧風浪和被截捕的危險,採取夜航、偷渡或在東南部海岸登陸等方式,突破法軍封鎖線,把3000名淮軍、60門鋼炮、9000支步槍、200萬發彈藥、40只魚雷和10萬兩餉銀安全運到臺灣。沿海地方當局也紛紛「協餉饋械,南洋最多,北洋次之」。此外,雲南廣西兩省軍隊也相機向安南邊境的法軍陣地進攻,以為牽制。在全國上下的大力支持下,臺灣終於度過了法軍封鎖所引起的社會經濟危機,使敵人的封鎖計畫完全破產。
法軍自淡水慘敗後,即集中注意力於基隆。從11月以來,雙方衝突時斷時續。1885年1月以後,戰鬥加劇。3月初,法軍增兵大批到達,3日法軍派出精銳1300餘名猛扑月眉山,5日又出動2000名直攻戲臺山。守軍腹背受敵,抵擋不住,月眉山失守,退守基隆河南岸,河北地區悉為敵所佔據。兩軍隔河對峙,直至戰爭結束。
法軍多次進攻,用了不少氣力,而始終跼促於基隆港周圍一隅之地,經常受到強大守軍反攻的威脅。為了擺脫進退維谷的困境,法軍於3月29日向澎湖發起進攻,31日佔領澎湖島。但與此同時,法軍在鎮南關大敗,導致茹費理內閣倒臺,中國佔有了極其有利的形勢。清政府決定「乘勝即收」,4月4日與法國簽訂停戰協議。1885年6月9日,《中法合訂越南條約》在天津正式簽訂,中國承認越南為法國的保護國,開放蒙自、龍州兩地與法國通商,法軍撤出基隆、澎湖,並撤銷對於中國海面的封鎖。在中國軍民的英勇抵抗下,法國侵佔臺灣的戰爭以失敗而告結束。劉銘傳領導臺灣軍民頑強堅持戰鬥,苦戰數月,為中法戰爭最終取得勝利作出了極大貢獻。增設府縣。臺灣土地面積3.6萬平方公里,清初僅設一府三縣,不久增為四縣,統治所及限於西部沿海平原地帶。後以土地日辟,人口倍增,於1875年增設了一府四縣,共有兩府八縣,然仍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劉銘傳就任臺灣巡撫後,按建省規制,以彰化位於全島中央,平原寬敞,定為省會,設首府曰臺灣府,附郭首縣曰臺灣縣;另劃嘉義以東、彰化以南、方長約百餘里之地為雲林縣,分新竹西南沿山新墾地帶為苗栗縣,升卑南廳為臺東直隸州。在省會未建以前,以臺北接近福州,先以臺北為施政中心。於是全臺共有三府、一直隸州、十二縣、五廳,劃疆分守,初具規模,奠定了今日臺灣地方行政區劃的基礎。
接連不斷的外國列強的窺伺和侵略,尤其是日本和法國的兩次大規模侵臺戰爭,使清政府逐漸認識到臺灣是「南洋之樞紐」,「七省之藩籬」,加強建設、鞏固海防已屬刻不容緩。,1885年,清政府決定臺灣正式建省,改福建巡撫為臺灣巡撫,任命抗法有功的原福建巡撫劉銘傳為第一任臺灣巡撫。建省分治後,全面推行自強新政,加強海防,推動了臺灣社會經濟的發展,加速了臺灣邁向近代化的步伐。首任巡撫劉銘傳是清末洋務運動中比較具有時代眼光、革新思想和實幹精神的傑出代表人物。在他任職巡撫的六年(1885-1890)中,對臺灣的國防、行政、財政、生產、交通、教育,進行了廣泛而大膽的改革,全面推進臺灣的近代化進程,使臺灣的面貌煥然一新。
臺灣土地面積3.6萬平方公里,清初僅設一府三縣,不久增為四縣,統治所及限於西部沿海平原地帶。後以土地日辟,人口倍增,於1875年增設了一府四縣,共有兩府八縣,然仍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劉銘傳就任臺灣巡撫後,按建省規制,以彰化位於全島中央,平原寬敞,定為省會,設首府曰臺灣府,附郭首縣曰臺灣縣;另劃嘉義以東、彰化以南、方長約百餘里之地為雲林縣,分新竹西南沿山新墾地帶為苗栗縣,升卑南廳為臺東直隸州。在省會未建以前,以臺北接近福州,先以臺北為施政中心。
有人說劉銘傳「倡淮旅,練洋操,議鐵路,建臺省,實創中國未有之奇」,而其最偉大的成就,最值得後人景仰的事功則為「建臺省」——建設一個近代化的臺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