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在數年之前,美國電子業經常會相互探詢:「貴公司在中國拓展業務的策略為何?」如今問題可能改為:「貴公司在中國遭遇甚麼難題?」
美國「聖荷西信使新聞」報(San Jose MercuryNews)報導,中國大陸目前對外資的吸引力更勝以往,當地的生產成本依然低廉,市場也不斷擴大,包括4億網路用戶和7億手機用戶,但當地對外資的歡迎程度不斷降低。
谷歌公司(Google)因智慧財產遭到侵犯和網路審查問題而與中國政府出現緊張關係一事,凸顯許多西方企業日益對中國方面感到不滿。未來美、中關係若因人民幣匯率等問題而更加緊張,這些美國公司在中國的處境必然會更艱難。
曾在柯林頓時期擔任美國亞太事務副助理國務卿的謝淑麗(Susan Shirk)說:「無可避免,一段時間之後,他們會不再歡迎外資企業,也不再提供優惠待遇。但如今我們連平等待遇都享受不到,我們面臨到他們為保護本國企業而設下的非關稅障礙。」
正如谷歌一般,其他公司現正檢討在中國的業務。美國電子業預測師沙佛(Paul Saffo)說:「我看,未來會有更多公司不動聲色地打退堂鼓,至少會限制在中國市場的曝險程度。」
美國企業數十年來都是中國最大推力,諸如惠普電腦(HP)和奇異電器(GE)等公司已在中國投入總額上百億美元來設立世界級的研發中心。但隨著本土商業部門趨於成熟,中國政府的重點已轉移到培養本土優質企業的全球競爭力。同時隨其經濟地位不斷提升,中國也比較敢於對外資企業提出要求。
許多美國公司因顧慮遭中國報復,而不願公開表示不滿,但確實對中國犧牲外國競爭對手以嘉惠本土企業的官方政策感到泄氣餒。北京美國商會上週公布調查報告顯示,37%的科技公司抱怨銷售萎縮,因為中國政府偏好本土企業的產品。這些外資公司並擔心,中國未來的優惠政策可能會使企業競爭進一步遭到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