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最基本的規律和價值體系,是由市場的供需關係所決定。要增加某一個產品的銷售,取決於對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以及合理的價格體系。目前來看中國房地產的需求不是問題,但價格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作為世界標準房地產的定價規則,房價應該是一家人全年收入的5-7倍是正常的,一旦超過7倍,那麼房地產的價格開始有了泡沫的嫌疑。
現在上海北京等地的房價已經飆升到了一家人收入的20-30倍,就連房價波動相對最冷靜的廣州地區,房價也達到了當地人收入的15倍的水平。相比較如今處於經濟衰退的發達國家如美國,家庭中線收入差不多為4萬5千美元,而房價現在不過是11萬美元,房價與家庭收入之比最多就是3倍而已。
中國房價相對老百姓收入相比較,中國房價之高,已經無法用泡沫來形容了。
我的同學從東京、紐約、香港回到上海,一致認為,上海的房價基本上和上述三個城市很接近了。不用和東京紐約比,香港大學生本科畢業後,一般一個月稅前工資就有一萬港幣(9千多人民幣)而且是13個月的工資,香港的個人所得稅的平均稅率只有12%,最高稅率只有17%。而國內大學生畢業後的工資水平在上海一般只有2000-3000每月的水平,大陸的所得稅稅率要超過香港所得稅率的10-20個百分點,而且我們大陸高稅率起征的收入數額,遠低於香港,同樣收入水平,大陸老百姓交個人所得稅要高出香港人至少50%。
上海內環內一些的一個150平米的公寓,總價差不多450萬,折合美元(1:7計算)65萬美元,這麼一筆數額,可以在美國高收入的新澤西州,輕鬆買下一個四臥室的三層小別墅還能帶一個半畝的院子。順便說一下,新澤西州在美國是收入排名前三的州,是紐約曼哈頓的「後花園」。還有,美國的房子買了之后土地和房子的擁有權是可以傳代,沒有70年使用權這樣的限制。
我的同學,包括我本人在內,一致認為如今在北京上海,即便像我們這樣在歐美和國內工作了十多年的老海歸,在美日歐當地,都屬於較高收入之列,而且我們都保留著中國人積蓄的良好習慣。可以我們的實力,都買不起上海北京當地的房子。
按照一些國內經濟學家的說法,買房就是愛國。按照這些經濟學家的觀點,我們都屬於「不愛國」的海歸一派。不是我們不愛國,而是我們實在買不起。因此在上海我只能租房子,雖然一個月的租金,要比現在大學生碩士畢業的一個月工資都要高,但也遠遠比買房子壓力小多了。
在這樣的房價,對於收入遠遠低於老海歸一派的中國白領來說,投資完全談不上,就算湊一個首付,都要兩代人的積蓄大部分甚至全部拋進去,而且未來20年還要一個月揹負一萬元甚至更高的按揭,三代人都被拖入了「房奴」的行列。我可不想讓我的老爹老媽為了我的按揭而天天愁眉苦臉的。
更不用提,經過了上海「麵包房」倒塌事件以及在北京看到的不少新房子開裂、漏水、地陷等現象後,自己根本不敢用自己辛辛苦苦的血汗錢來買這樣的房子。國外的房子質量,和市場房價是成正比的。而在國內,國內的親戚都告訴我,如今越是新的房子越要當心質量問題。
我們國內的收入水平遠遠低於國際水平,但我們的房價水平卻處在國際的上游標準,這樣的房地產價格、質量和老百姓消費水平,還能維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