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上的清明(圖)

作者:張春波 發表:2010-04-04 23:3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清明時節,柳樹抽出嫩綠的細枝,春風把柳葉裁剪得細細的,滿目碧翠,千萬條垂下來,絲絲縷縷,綠蔭習習。這份隨風飄拂在清明中的美麗,讓人想起一種人生態度——明淨,簡潔。

清明節又稱寒食節、柳節。唐代詩人來鵬在《清明日與友人游玉粒塘莊》中寫道:「幾宿春山逐陸郎,清明時節好煙光。」煙光,即指柳色。裊裊炊煙中柳枝若隱若現,陽光一照,更是如煙似霧,春光無限。一年好景清明日,正是踏青賞柳時,歷代文人墨客留下許多詠柳的名作佳句,賀知章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寫的是勃勃生機;周邦彥的「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漂綿送行色。」寫的是離別之意;李清照的「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寫的是哀怨之情。

清明離別,折柳相送。早在《詩經·小雅·採薇》裡就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詩句,惜別之情溢於言表。李白對清明的離別無限悲傷,寫道:「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南宋吳文英在《風入松》中吟道:「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寥寥數語,情人間折柳送別,依依不舍的情景躍然紙上。古人贈柳送友,意味著無論漂泊何方都能枝繁葉茂,而細嫩纖柔的柳絲則象徵著綿綿情意。另外「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之意。

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中繪有一頂從汴梁郊外掃墓回來的轎子,上面插滿了楊柳枝,可見宋代插柳、戴柳之風盛行。清明祭祖,事涉鬼魂,為了防止邪氣侵襲,就插柳於戶,戴柳於首以避之。這個風俗源於一段讓人驚心動魄、蕩氣迴腸的歷史——春秋時,介子推追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列國,曾割下股肉給重耳充飢。重耳復國當上晉文公以後,介子推便偕母隱歸山林。晉文公為了感恩,燒山逼他出來受封。介子推不肯,和老母一起被活活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翌年,晉文公率群臣祭拜介子推,見墳前死柳復活,千萬條嫩絲隨風輕拂,便用柳枝編了一個圈戴在頭上,以示懷念。由此,插柳、戴柳便延續成每年清明祭奠的習俗。清明之時,人們摘採新柳,或簪柳葉於髮際,或戴柳圈於頭上,或纏柳絲於鬢畔,春色滿頭,清爽怡人。

清明是從柳枝上開始的,柳色濃了,清明也就明瞭。楊柳依依,呈現一種清新和樸實的氣息,這也許就是它的可貴之處,一種清明之境界吧。



来源:西安晚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