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週二,美國國會參議院下屬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Permanent Subcommittee on Investigations)就高盛「欺詐門」召開聽證會,對高盛集團在最近一次金融危機時期中的所作所為進行了質詢。該委員會指責稱,高盛集團在本世紀初的各種行動導致美國住樓市場泡沫膨脹,並於2007年全面崩盤,而高盛集團從中牟取暴利。
一財網引用路透社報導,高盛公司CEO勞伊德.布蘭克費恩(Lloyd Blankfein)與集團副總裁法布里斯.托爾雷(Fabrice Tourre)一起出席了聽證會並作證。托爾雷聲稱:「我明確否認證券交易委員會所作出的指控,將在法庭上針對這項錯誤的指控進行自我辯護。」布蘭克費恩則在陳詞中表示,高盛集團並沒有為了自己損害投資者的利益,沒有投資者的信任,高盛集團就不可能繼續生存。
參議院的一個委員會表示,高盛集團高管在複雜的抵押貸款證券方面誤導了投資者,這些證券最後都變成了有毒資產。他們的證據是在為期18個月的調查中發現的大約200萬份電子郵件及其他高盛公司的文件。此前數天,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指責高盛銷售抵押債務權益時涉嫌欺詐投資者。
證券交易委員會在4月16日提出指控稱,高盛集團及托爾雷涉嫌欺騙投資者,在一項與次級抵押貸款相關金融產品的重要事實問題上向投資者提供虛假陳述或加以隱瞞。
參議員調查委員會主席:高盛唯利是圖
美國參議員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主席卡爾.萊文(Cral Levin)表示,高盛集團在2007年住樓市場崩盤之際通過做空市場牟取暴利。
萊文稱,高盛集團並沒有尊重和實現客戶的價值,而是將客戶作為「賺錢」的對象。
萊文還指出,高盛公司在對其出售給客戶的抵押貸款相關證券產品所做的投注行為,「對華爾街的整體功能造成了負面影響。」萊文說,華爾街曾經是一個增長引擎,投注的是美國的成功,而不是它的失敗。
高盛CEO證詞:如果失去客戶信任,我們便無法生存下去
當前,美國金融體系仍很脆弱,但在很大程度上已穩定下來。這一穩定局面是依靠2008年秋那些果斷且必不可少的政府舉措實現的。與其它金融機構一樣,深陷困境時期的高盛集團也接受了政府的投資。對此,我代表我個人以及我的團隊表達我們誠摯的謝意。接受政府投資8個月後,高盛以23%的年收益率全額將這部分資金歸還給了納稅人。
如各位所知,10天前,證交會針對高盛一項交易提起了民事訴訟,可以說那是我職業生涯最糟糕最痛苦的日子之一,並且據我所知對高盛的每一位員工來說也是如此。我們十分推崇這樣一種企業文化:重視團隊合作、依靠誠信經營並會像獎勵完成工作的人一樣獎勵那些拒絕完成違背原則工作的員工。高盛在140年的經營中始終以客戶為中心,如果客戶認為我們不再值得他們信任,那麼我們便無法再生存下去。
但是,我們強烈反對證交會對高盛進行的指控。我知道,如此複雜的交易在許多人眼中是怎麼樣的,對他們來說,這似乎是一個證明華爾街已如他們認為的那樣失去控制的證據。我們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來平衡一種關係,即一方面信息靈通的客戶認為某一活動對其投資目標十分重要,而另一方面公眾剛認為這種活動過於複雜,承擔風險過高。
調查委員會將他們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了抵押貸款證券市場上的一些具體問題,我認為在風險管理的環境下考慮這些問題十分重要。
我們十分確定,保守的風險管理一直是我們奉行的基本原則。我們的風險管理程序在過去沒有、在未來也不會提供某種確定的信息,管理程序已突出了房地產市場前景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指導著我們的決定來減小企業的整體風險。
儘管高盛在經歷這場金融危機的兩年間整體仍然實現了盈利,但我們在住宅市場活動中損失了約12億美元。我們沒有對住樓市場作出大規模的空頭押注,也絕沒有作出不利於客戶的押注,我相信我們在以股東和監管機構期望的方式管理著我們的風險。
高盛CFO: 07年做空樓市 08年變為做多
根據高盛集團首席財務官大衛.溫尼亞爾(David Viniar )在週二為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的聽證會準備的證詞,高盛集團在2007年開始對抵押貸款市場的「做空」,以此來對沖公司在該領域的損失。
溫尼亞爾在證詞說到:「從2006年12月開始,我們就開始看到我們的抵押貸款相關產品每天遭受的損失。」
溫尼亞爾說,他當時與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舉行了會議,討論了這個問題。溫尼亞爾表示,討論的結果是,我們試圖通過做空抵押貸款市場彌補住樓市場危機所帶來的損失。 但在2008年,他說,投資組合轉向了「做多」的立場。
「雖然在抵押貸款市場的巨大波動,造成的‘做多’的虧損,被‘做空’的巨大收益所抵消,但這些對我們的淨營業收入影響不大,「溫尼亞爾說,總的來看在2007年和2008年,高盛住樓市場的淨營業收入為負面。
巴菲特沉默不語
股神巴菲特一直對高盛事件緘口不言,這可不是他此前的一貫作風。巴菲特此前向高盛投資50億美元,而高盛一董事可能事先將該消息泄漏給涉嫌內幕交易的一位交易員。若將這些因素考慮進去,巴菲特在公眾面前保持沉默可能是明智之舉。
不過,3月時情況可不是這個樣子。當時巴菲特在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商業新聞臺(CNBC)採訪時表示,"你不可能找出比布蘭克費恩(Lloyd Blankfein)更出色的管家."布蘭科費恩是高盛的CEO。
當時高盛的公共形象還沒惡化。自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上週起訴高盛欺詐之後,這位奧馬哈的聖賢一直保持沉默,而此前他是電視台商業頻道的常客。在《華爾街日報》捅出高盛董事Rajat Gupta將巴菲特投資高盛一事泄漏給涉嫌內幕交易的交易員之後,巴菲特亦無半字評論。
當然巴菲特可能是為了即將的公開露面或下週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年會而節省口舌。預計下週將有3萬多股東齊聚內布拉斯加的奧馬哈,參加倍受關注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年會。不過若巴菲特仍有意支持高盛,他或許意識到高盛當前的態度加大了這樣做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