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6月18日報導 在人們印象裡,江南的初夏總是伴有綿綿的細雨。然而,今年的雨水來得格外早,雨勢也十分猛烈。連日來,南方多省暴雨傾城。湖南、廣東、貴州、江西等南方省份相繼出現強降雨天氣。水漫街面、要道阻塞,一座座城市彷彿浸泡在水中。罕見特大暴雨為何頻襲南方?城市規劃如何解決「暴雨積澇」的頑疾?近期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暴雨積澇,是國內眾多城市的頑疾。此前廣州遭遇歷史最強暴雨襲擊,雨量之多歷史罕見;雨強之大歷史罕見;範圍之廣歷史罕見,造成的損失也相當驚人。由此引發了民眾質疑與拷問:如果「好了傷疤忘了痛」,不借暴雨之機深究建築設計、排澇預防、項目管理、警報與應急機制等諸多城市管理課題,面對常年傢俱被「泡」、貨物被「沖」、小汽車被「灌」的市民,何談「宜居」二字? 這一問可謂問到了城市政府的痛處,問得好[1]!
江河生於自然,水漲水落受自然規律支配,洪澇乾旱皆為天災;城市建於人類,便利於交通,宜居與市民,防火、防震、防寒、防旱、防澇、防風沙、防污染是城市的基本功能。把城市修成了蓄水池,暴雨之下,水漫街面,要道阻塞,一座座城市彷彿浸泡在水中,動則上億的財產損失,誰來買單,誰來擔責?
城市內澇不是一個新問題。這些2005年的文章和資料,可能早已被人遺忘,尤其是城市管理者,可能聞所未聞[2-8]。
颶風「卡特里娜」的中心在2005年8月29日經過密西西比州,造成至少125人死亡,超過90萬戶家庭電力供應中斷。颶風「卡特里娜」的中心沒有經過新奧爾良市,因此這座墨西哥灣港口城市的建築沒有遭到嚴重破壞,但由於地勢低於海平面,80%的城區被洪水淹沒。當地時間8月31日中午,新奧爾良市官員和軍方工程師說,由於市內的洪水水位和龐恰特雷恩湖的水位已基本持平,當前洪水已經停止上漲。但是,紅褐色的洪水中充滿了下水道的污水、汽油和垃圾,其危險性依然很大。遭洪水重創的新奧爾良市可能得好幾個月才能恢復正常[2]。
美國歷史上破壞最嚴重的颶風「卡特里娜」把南部墨西哥灣沿岸4州變成了人間地獄,布希總統已經親臨現場視察災情。受災最重的密西西比州州長黑利•巴伯8月31日說,沿海遭颶風襲擊最嚴重地區90%的建築已「完全消失」。在路易斯安那州首府新奧爾良市,市長雷•納金預計,颶風可能造成數千人死亡。在墨西哥灣,20個海上石油鑽井平臺失蹤,8家煉油廠關閉,美國政府決定動用戰略石油儲備緩解危機。忽視海洋災害將付出沈重的代價[3]。
對於美國遭遇颶風災難,羅馬尼亞哈爾吉塔縣官員德努茨•阿法塞說:「大自然證明,不管你多麼富有,經濟多麼發達,你都無法對抗它。」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8月31日指責說,布希這個「牛仔」沒有處理好颶風危機,疏散民眾不力。他在現場直播的內閣會議上說:「美國政府沒有疏散計畫,令人難以置信。這個世界第一大國插手伊拉克如此之深,卻讓自己的人民在水上漂來漂去。」新奧爾良市防洪堤決口,美軍空投沙袋堵口失敗……面對這些狀況,荷蘭專家特德•斯勒伊特深表驚訝,他說:「我不想顯得過於挑剔,但很難想像這發生在西方(發達)國家,看起來(美國)防範和疏散方案沒有真正到位[4]。」
最近幾年,關於海洋災害的警告不絕於耳。據2005年8月4日英國經濟學家網站報導,英國的科學家們近期研究發現近年來發生的颶風存在越來越強烈的趨勢,颶風給沿海地區帶來的人員財產損失也越來越大,因此未來人們有必要遠離沿海地區居住。英國曼徹斯特科技學院的氣候學家凱利•伊曼紐爾的研究顯示,自1970年以來發生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主要風暴持續的時間和強度與之前相比大約都增加了50%。這種趨勢和海水表面平均溫度的升高有密切聯繫,而且也和這段時間全球大氣平均溫度的上升息息相關[5,6]。
2004年12月26日死亡近30萬人的印度洋海嘯讓人們驚魂未定,聯合國大學的報告又給沿海城市居民敲響警鐘。置身中國經濟中心城市上海,看看當地的地下空間利用狀況,用「淋漓盡致」來形容絕不為過。地鐵和購物中心等設施讓人們在地下同樣能感受到都市繁華。但聯合國大學2005年1月14日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地下空間更容易因海嘯和暴雨而淹沒,如上海這樣的沿海城市應採取更多相應保護措施[7,8]。
報告稱,中國上海、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美國洛杉磯和奈及利亞拉各斯等有數百萬人口的大城市,近年來地下發展近乎「瘋狂」,建設了大量地鐵、地下購物中心、地下停車場和地下公共設施,卻忽視了地下是洪水襲擊潛在目標的事實。由於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可能上升,自然災害也會更加頻繁。緊急情況發生時,疏散位於地下的人群困難更大。聯合國大學高級學術項目官員斯里莰薩•黑拉特說:「我們對地下建築物過剩的後果瞭解不足。很多時候,建築物會完全坍塌。」
根據全球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准60年週期,我們預測海洋災害加劇,中國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要做戰略上的轉移[9],至今卻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中國科學界是唯《自然》雜誌和《科學》雜誌馬首是瞻的,《自然》雜誌發表的伊曼紐爾觀點,應該引起中國科學界、新聞界、工商界和政府管理部門的關注。人口和經濟中心應該逐漸向內陸轉移[10]。
美國歷史上破壞最嚴重的颶風「卡特里娜」災難和國際組織關於地下空間更容易因海嘯和暴雨而淹沒的警告並沒有引起中國城市管理官員的重視,官照樣日復一日地升,日子照樣一天一天地過。平靜似水,似水平靜。可誰能想到,兩年後由於地下排水不暢,頃刻匯聚的雨水一改往日的平靜,變成殺人的利器,重慶濟南被暴雨重創,天災人禍共釀死亡和傷痛[11]。2007年7月17日,重慶受暴雨襲擊,這場115年一遇的暴雨造成42人死亡,12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27億元。一天後,山東省會濟南又遭厄運,34人在暴雨中遇難[10]。人們不禁要問:城市管理者的責任何在?
暴雨中的濟南洪水要麼積在市區低窪處,要麼流入北部小清河,「逢雨必淹」成了濟南市民的常識。7月18日從下午5時開始,3小時內最大降水量180毫米,這個數據是濟南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最大值。銀座購物廣場北出口緊靠護城河,河水也倒灌了進去,銀座購物廣場成了泄洪的大坑。暴雨後銀座地下購物廣場全被淹沒,水深達1.7米,積水直到20日才全部排完。事實上,今年除重慶和濟南外,四川、湖北、江蘇、陝西、遼寧、河南、安徽、雲南、新疆等多個省市自治區也遭遇大暴雨,淮河、嘉陵江和長江的水位頻繁衝擊警戒線[10]。
暴雨的突發性和不確定性,使城市的地下水管道和排澇系統成為必需設防的安全保障。濟南和重慶暴雨致災,關鍵是城市排水系統沒有達到安全標準。「逢雨必淹」的潛規則恰恰反映了城市管理者的無所作為和僥倖心態。國內外的歷史教訓,城市管理者是否熟記在心?
中國商界的科學素質是值得懷疑的:面對印尼地震海嘯和美國新奧爾良市颶風災難,中國商人的投資依然積聚在中國沿海;面對國際氣象組織關於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警告,中國沿海城市的房價卻一路飆升。科學對他們而言不值一文,這種狀況要持續多久?暴雨後「銀座地下購物廣場」全被淹沒,這不過是大自然的一個小小的警告[10]!
中國城市管理者被大批商人所包圍,以至於金錢成為衡量價值的唯一標準,科學工作者的理智呼聲被商業的喧囂所掩蓋[2-10]。重慶濟南暴雨為城市管理者亮出黃牌警告:科學的呼聲不僅可以避免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可以挽救鮮活的無辜生命。
2007年重慶濟南暴雨為城市管理者亮出的黃牌警告也沒有引起城市管理者的重視。2010年5-6月的罕見暴雨對城市管理者再次亮出黃牌警告[12]。
2010年5月7日凌晨,廣州城的上空驚雷不斷,大雨滂沱。一場50年一遇的大雨,把這個即將舉辦亞運的「國際大都市」澆了一個透心涼。城市主幹道水浸一度深達3米。「認真吸取‘57’災害教訓,反思排澇系統,嚴查薄弱環節。」履新不足一月的廣州市市長萬慶良措辭嚴厲,幾乎下達了軍令狀。然而5月9日,廣州又一場大雨。雖然廣州水務部門的工作人員已經24小時待命,但暴雨再度成災,一個又一個的地下停車場遭受滅頂之災。一場大雨就把廣州20年的城建打得原形畢露,再有100多天,廣州將召開亞運會,這場暴雨背後,外界看到外表光鮮的廣州城,地下排水系統更像一個繡花枕頭[13]。
廣州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東表示:「這場雨歷史罕見,這在國內任何城市都會引起積澇。」他告訴記者,廣州多個監測站都錄得歷史最高值的降雨量。而且,這場暴雨降水時間非常集中,普遍在不到6個小時內出現了超過100毫米的降水。而且這場暴雨幾乎覆蓋了廣州全市,這讓水務應急單位的排水車應接不暇。據統計,當天廣州全市102個鎮(街)受水浸之災,109間房屋倒塌,24個停車場被淹,造成經濟損失約5.438億元[13]。
中新廣東網5月15日電 近日廣州連降暴雨,暴雨導致廣州多處地方被水浸,廣州的交通嚴重受阻,幾近癱瘓。
5月14日暴雨再度侵襲廣州,廣州市區21條主幹道癱瘓,車輛需繞道行駛。廣州市已以當天17時20分啟動防禦暴雨三級應急響應,水務局下雨之前已派出有關人員到易發生水浸的地區佈防,同時採取一系列應對措施[14]。
中廣網柳州5月15日消息 受切變線和弱冷空氣影響,5月13號到14號,柳州自北向南出現一次強降雨天氣過程。 昨天早上6點40分,柳州市氣象臺發布了暴雨橙色預警信號。據氣象部門統計,5月13號晚上到14號下午的5點,融水苗族自治縣的安陲、滾貝、香粉3個鄉鎮的降雨量都超過了110毫米,其中安陲鄉降雨量最高,超過了120毫米,柳州市區和柳江、融安、三江等縣都出現暴雨天氣[15]。
中新廣東網5月15日電 14日傍晚前後暴雨襲擊廣州市,羊城再度成為澤國。廣州氣象臺更於23時55分啟動紅色暴雨預警信號,這是廣州今年入汛以來第二次發布紅色預警信號。受大暴雨影響,白雲機場40航班因此延誤。而廣州部分市區再次出現「水浸街」現象,天河區五山路華南師大路段積水蓋過人的膝蓋。由於此前特大暴雨帶來巨大財產損失的經驗教訓,廣州市民對此次暴雨的到來做了防禦措施。在楊箕地鐵站,工作人員已事先準備好沙包等工作用以抗擊積水。據悉,此次暴雨受低壓槽影響,廣東省粵西北、粵中、珠江三角洲先後出現了強降水。14日廣東全省共有32個市縣發布暴雨預警信號;有11個市縣發布雷雨大風藍色預警信號[16]。
人民網訊 2010年5月13日,湖南省漣源市遭遇五十年一遇特大暴雨。繼5月6日至8日暴雨過程後,5月13日凌晨3時至晚上20時,漣源市再次遭受暴雨、大暴雨襲擊,全市21個雨量站點均超過100mm,降雨量最大的漣源城區站24小時內達到172.1毫米。漣水、孫水、白馬水庫水位均急劇上升,超過警戒水位,20個鄉鎮告急。該市迅速啟動Ⅲ級預警響應。據初步統計,此次暴雨洪災中,全市47.8萬人、20.1萬畝農作物受災,緊急轉移人員人1.26萬餘人,房屋倒塌1710間,死亡大牲畜1160多頭,直接經濟損失達2.54億元[17]。
我在2009年7月9日指出,進入7月後,赤道中東太平洋異常偏暖狀態繼續保持,中國東北出現低溫冷夏年趨勢,流感大流行進一步發展,厄爾尼諾事件的形成將導致低溫、夏澇、秋旱、流感蔓延的新發展。發生厄爾尼諾事件的當年,我國發生乾旱的可能性大(如2006年四川特大乾旱)。2009年9-11月為弱潮汐時期,將加劇旱情,必須做好預防的準備。關注低溫冷夏的發展趨勢,做好預防和農田管理,促進農作物生長和盡快早熟。低溫也會導致流感的更快發展[18]。
2009年9月的秋旱最終在2010年4月形成西南地區的特大乾旱,我在2010年4月1日指出乾旱原因的同時,再次提出「暴雨為城市管理者亮出黃牌警告」的教訓[19]。
2010年5-7事件和5-13事件再次暴露了城市管理的漏洞,忙於建設,疏於管理,這種情況不能再繼續下去了,嚴重的損失將造成資源和能源的巨大浪費。
有人曾在香港大公報撰文說,中國人特別擅長乾大事:城市的大街建得豪華、整潔、漂亮,小街就破爛、雜亂、簡陋;長江上建起了大壩,南水可以北調,城市的下水道卻修不好;從東北盆地到西北沙漠,都建起了大油田,而小煤礦的頻頻礦難卻無法遏制。乾大事,有高度,有亮度,可以作為業績顯身揚名。其後果是全國的水利工程與污水橫流同在,城市的金碧輝煌與能源短缺並存。城市的地下水道改造工程是小事嗎?合理的設計就是一座大型有機肥料工廠,不僅解決了城市水污染,而且解決了農村的土地退化。誰重視這些基礎科學的研究[20]?
有評論指出,暴雨成了城市防洪能力的一張試紙,折射出某些城市決策者急功近利的發展觀與政績觀。如何防止積澇給社會運轉、企業生產造成重大損失;給市民帶來生活上的不便,不僅僅是準確預報、啟動預案以及緊急應對,而要看平時的資金投入有沒有到位;水利設施有沒有科學配置,各種相配套的排澇設施是否發揮應有的作用,總的來說,就是城市防洪能力與城市人口、社會經濟的發展總體水平是否相適應。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相當一部分城市管理者更看好的是馬路廣場,樓堂館所,商業大街,標誌性建築,乃至亮化工程等等,將更多的時間、資金與精力用在招商引資等可望出GDP的項目上。這些固然都與民生息息相關,但不能顧此失彼,將絕大部分的公共財政投入看得見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而忽視城市水利這一「埋在地下的政績 」。正是由於城市在水利投入上欠賬較多,財力支撐不足,基礎設施匱乏,才導致了城市面對罕見暴雨的襲擊,顯得弱不禁「雨」。有鑒於此,只有改革現行考核制度與機制,將民生訴求和應對災害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第一考量,才能引導各級領導注重科學發展,樹立以人為本理念,立足長遠考慮城市防洪硬體投入與管理課題,將更多的政績埋到地下,才能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1]。
筆者認為,城市內澇災害頻發,是人禍而不是天災,是城市排澇設計失誤造成的,必須追究設計者和審批者的失職之責,必須賠償市民和企業的相關財產損失。城市排澇工程必須科學論證、合理設計、嚴格審批,相關部門必須承擔起相關的義務和責任。
參考文獻
1.人民網:暴雨當澆醒急功近利發展觀。2010-06-18 10:03:04 來源: 人民網(北京)。http://news.163.com/10/0618/10/69F13E3000014IMI.****
2.王輝,康炘冬。美開始歷史上最大搜救 受災地區九成建築消失(圖)。2005年09月02日。來源:北京娛樂信報http://news.tom.com/1003/3295/200592-2437983.****
3.楊學祥。忽視海洋災害的代價:颶風把美國南部沿岸4州變成了人間地獄。 2005-9-2上海環境熱線.綠色論壇. http://www.envir.online.sh.cn/forum/20056504.****
4.布希乘「空軍一號」空中視察災區 直言「太可怕」。http://news.tom.com 2005年09月02日03時06分來源:新聞晨報http://news.tom.com/1003/3295/200592-2437959.****
5.祁仁。英國科學家預言颶風越來越強 人們應遠離沿海居住。 20050805。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加工整理。http://www.chinainfo.gov.cn/data/200508/1_20050805_115994.****
6.楊學祥,楊冬紅。英國科學家:人們應遠離沿海居住。 2005-8-12光明網論文發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03pindao/lunwen/show.asp?id=5078
7.楊學祥,楊冬紅。印尼海嘯敲響了沿海大城市地下空間安全的警鐘。2005-1-16光明網博客。http://blog.gmw.**/u/466/archives/2005/6726.html
8.城市地下建築太多暗藏危機。2005年01月15日 21:06:00 中財網,來源:廣州日報。 http://cfi.net.**/(m5les545sbn4ki454p0ywr55)/newspage.aspx?id=20050115000587
9.楊學祥。沿海城市的沉沒與沿海經濟。 2006-3-25光明網論文發表交流中心。http://bsg.gmw.cn/u/466/archives/2006/10997.****
10.楊學祥. 一份不合格的答卷:暴雨為城市管理者亮出黃牌警告. 2007-7-30光明網博客。 http://bsg.gmw.cn/u/466/archives/2007/14757.****
11.重慶濟南被暴雨重創 天災人禍共釀死亡和傷痛。2007年07月25日 10時42分 南方報業網-南方都市報。http://news.tom.com/2007-07-25/07AI/09739936.****
12.楊學祥。暴雨再次為城市管理者亮出黃牌警告。發表於 2010-5-16 7:34:10科學網。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4936
13.龍飛。暴雨之後:廣州城建漏洞百出。2010年05月15日09:58中國經營報。http://finance.qq.com/a/20100515/001746.****
14. 廖宴思。暴雨頻繁侵襲廣州 阻斷夜人回家路。2010年05月15日 10:05 來源:廣東新聞網。http://www.gd.chinanews.com.**/2010/2010-05-15/2/44818.shtml
15.張江元,柳州臺,趙鑫婷。廣西柳州昨天遭暴雨狂襲。2010年05月15日 12:29中廣網。http://finance.ifeng.***/roll/20100515/2191985.shtml
16.程景偉。廣州再成澤國 夜裡啟動暴雨紅色預警。2010年05月15日 18:23 來源:廣東新聞網。http://www.gd.chinanews.com.**/2010/2010-05-15/2/44777.shtml
17.郭國權,易海和,劉廳。湖南漣源遭遇五十年一遇特大暴雨 損失達2.54億元。2010年05月15日09:49 人民視線。http://pic.people.com.**/GB/165652/165654/11603761.html
18.楊學祥。做好迎接厄爾尼諾事件的準備:嚴重秋旱可能發生。發表於 2009-7-9 9:11:14科學網。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2586
19.楊學祥。 又一份不合格的答卷:西南大旱和美國氣候「秘密報告」 。發表於 2010-4-1 8:13:26 科學網。http://www.sciencenet.**/blog/user_content.aspx?id=307846
20. 楊學祥。我國基礎科學的尷尬。科技潮。2005,(9):23-26
来源:全球變化- 楊學祥工作室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