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啟匯改的第二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大漲295點,被市場熱烈解讀為央行認同升值行為,但第三天和昨天人民幣匯率對美元的輕微波動乃至溫和貶值,則被很多聲音認為是「中國央行為升值預期降溫」、「中國通過國有大型銀行買入美元」等,是中國央行主動控制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幅。
但在筆者看來,央行重啟匯改第二天的中間價升值設置是市場化的(和前一天收盤價相近),後面兩天的變化同樣是市場化行為。這個結論有數據支持,即市場對美元的需求。
筆者訪問到中國一家佔市場主要份額的大型銀行,這家銀行的數據顯示,進入2010年5月、6月即期淨結匯、遠期結售匯規模均出現了大幅下降,遠期甚至還出現了淨售匯。
這家銀行的數據顯示,2010年1~4月其結匯額分別為267億美元、230億美元、285億美元、344億美元,與2009年相比同比增幅分別為23%、29%、32%、65%。但進入5月份,結匯總額為267億美元,同比增幅回落到18%。6月份截至21日,結匯總額則只有188億美元,同比負增長2%。
售匯額的變化則更為明顯,2010年1~3月分別為126億美元、125億美元、145億美元,進入4月份開始出現明顯增長,4月、5月以及6月截至21日分別達到138億美元、183億美元、138億美元,同比增幅分別高達20%、86%、50%。所謂售匯,是指銀行向客戶賣出外匯。
結匯、售匯額累計出現的淨結匯規模,今年前四月均出現了同比正增長,但5月只有83億美元,同比負增長35%,6月截至21日只有50億美元,同比負增長49%。筆者以為這是一個深刻的變化。
同樣出現深刻變化的還有遠期結售匯。該行數據顯示,遠期淨結匯在今年前4月均為正值,即意味著市場賣出外匯,但進入5月份逆轉為負值,意味著市場淨買入外匯,6月份負值繼續擴大,市場對美元的需求繼續大幅提升。
如此清晰的數據,顯示出市場通過銀行體系對美元的真實需求,在2009年底以來美元大幅升值的背景下,人民幣和美元的供求關係正瀕臨逆轉。這也顯示出,和眾多新興市場貨幣一樣,人民幣同樣有對美元的貶值壓力。
市場化的匯率由市場一線的供求決定,供求信息最直接的一線數據是銀行體系的即期和遠期結售匯數據,以及跨境資本流動情況。如果不掌握這類基礎信息,匯率判斷就會成為妄斷。但讓人遺憾的是,因為一線數據尤其是及時的一線數據缺乏,市場只能停留在猜測、預言的層面。
目前此類數據只有央行公布的每月外匯佔款數據。5月份外匯佔款增長1300億元人民幣,大幅下降,甚至意味著資本外流,這對市場分析匯率前景產生了極佳的引導作用。
另外,中國外匯局自2010年開始按季分月公布銀行代客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該數據對分析資本流動具有極高的價值。但6月8日才公布第一季度數據,數據明顯滯後。前文筆者開列的單家銀行數據,已經顯示出4月份以來完全不同的方向性信息。
在這裡,筆者呼籲貨幣當局應更透明、更及時地公布相關數據,以利於市場更及時、更準確地判斷外匯市場供求、判斷匯率走勢。
其一,將目前按季分月公布的銀行代客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改為及時性按月公布。
其二,將目前按季公布的外匯儲備數據改為按月公布,乃至借鑒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按每星期公布外匯儲備數據變化的公布週期。
其三,在每月公布外商直接投資(FDI)流入信息時,公布FDI流出情況。
其四,國際收支平衡表數據信息公布及修訂時間應繼續提前。
来源:第一財經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