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慶市政府最近啟動戶籍改革,力爭在2020年將1000萬農村人口轉為市民。有分析人士說,千萬農民進城當市民是中國城鎮化發展的大趨勢。但在地價日漲的今天,讓農民以土地換取城市戶口的做法,恐怕是對農民的再一次剝奪。
重慶市政府7月12日決定開始啟動涉及千萬農村人口的戶籍改革,以農民自願轉戶為原則,建立農民以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換取城市戶口的彈性退出機制。
據重慶方面統計,2007年全市富裕農村勞動力在900萬左右,但受制於現行戶籍制度,大部分勞動力難以實現真正的轉移。2009年重慶總人口的51%是城市常住人口,但戶籍城市化率從1997年的 25%增加到28%。現在,重慶市政府力爭到2020年戶籍城市化率增加到60%到70%
重慶市政府出臺的1000萬轉戶計畫的首批為 310萬農村人口,主要由農民工、農村籍的中專學生和農轉非人員組成。
*戶籍改革茲事體大*
長期關注農民工權益的「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主任劉開明說,戶籍制度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確的,應當賦予農民更多的選擇權,讓農民在社會福利,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方面獲得平等國民待遇。
來自重慶的網路作家冉雲飛認為,改革戶籍制度勢在必行。他說,據一份調查,只有1%的農民工願意回農村,99%的農民工不願意回去。
冉雲飛說,無根漂在城市的農民工給社會造成極大的不確定性:「如果戶籍制度不改革的話,那麼他就漂著,又不想回老家,但是城市又不接納他,他就沒有歸屬感。這樣的一些人對社會的穩定、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是相當的大。你要知道,一個無根的,漂萍的人,他的思維、理性、對未來的預期是很難讓人琢磨的。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個大問題。」
*重慶市長:城鄉八件衣服可同穿3年*
然而,另外一份調查顯示,90%以上的農民不願意放棄農村的土地進城,他們擔心,在城裡生活不下去該怎麼辦?
據報,重慶市政府為此設計了一個彈性退出制度。重慶市長黃奇帆被中國媒體引述說,城市戶口捆綁著就業、住房、養老、醫療、教育「五件衣服」,農村戶口捆綁著承包地、林地、宅基地「三件衣服」。重慶決定,在給農民穿上城裡的「五件衣服」時,暫時不硬性脫掉農村的「三件衣服」,暫時保留農民對土地、林地和宅基地的收益,緩衝期為三年。
*劉開明:對農民的另一次剝奪*
長期關注農民工權益的劉開明說,土地與宅基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是他們的最後社會保障。另一方面,當土地增值時,土地更成為農民的財富。劉開明說,現在中國有些地方土地極具價值,比如浙江、廣東等地,地價昂貴,很多公務員為了分到土地和宅基地,把自己轉為農村戶口,成為農民公務員。
劉開明說,在這種局勢下,讓農民用日益增值的土地來換取相對而言並不算很值錢的城市戶口,恐怕會形成對農民的另一次剝奪。
他說:「很長的時間,農民是一無所有,國家的公共資源、社會保障都不能覆蓋農民,如果現在讓他們變成城市戶口,而其他的保障並沒有相應跟上,因為哪怕城裡的社會保障也是非常低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是另一次對農民的剝奪。」
劉開明希望,重慶讓農民進城當市民的同時,應當賦予農民轉租獲出售土地的權力,讓他們獲得更多的財富。
來自重慶的冉雲飛也認為,必須有配套制度支持農民轉城市戶口,比如土地流轉,讓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轉讓使用權。他說,中國農民正是亞當斯密所稱的「理性經濟人」,絕不會愚蠢地去出賣土地,讓自己失去保障,失去生存緩衝地帶。
*冉雲飛:開放戶籍是戶籍改革的根本*
冉雲飛說,重慶的戶籍改革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全國不少地方都在進行戶籍改革的嘗試。但他認為,所有的戶籍改革都是「換湯不換藥」,沒有觸及根本的戶籍改革。
他說,自1958年中國建立城鄉二元制度後的52年來,中國的戶籍制度已經形成天然的歧視,國民待遇的不平等。冉雲飛認為應當放開戶籍,讓全國民眾,包括農民享有遷徙自由。
劉開明持同樣觀點:「公民有權在任何地方生活,戶口只是在居住地、工作地的一個登記。應該取消戶口背後的社會福利的差異化,歧視性的社會排斥制度。」
一些觀察人士敦促中國政府全面改革戶籍制度。他們說,這種制度剝奪了數以百萬計的農民工在城市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權利,形成歧視。
然而,戶籍改革一直被視為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改革。在人們形成城鎮化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必然趨勢的共識的同時,不少人擔心,億萬農民轉戶籍當城裡人,中國城市是否有足夠的承載能力?以及失地農民進城後謀生不易導致城市失業率居高不下問題,城市人口貧富差距急劇擴大問題,以及城市貧民窟大量出現、環境、社會穩定等一系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