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搭朋友的車,聽見朋友跟她的朋友打電話。其中問道:你媽媽又沒有到你這裡來看看?又聽見她跟著笑了。我不由覺得奇怪,哪有爸爸媽媽到了美國還不來女兒家看看的呢?
朋友放下電話,給我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可以作為中國媽媽和美國媽媽的截然不同的一個有趣註解。
貝蒂二十年前剛剛大學畢業來到美國,讀書期間與美國老公相識並結婚。貝蒂的爸爸媽媽是中國知名大學的教授,學富五車並有標準的知識份子的清高。女兒結婚雖找了異國的洋伴侶,也並不嫌棄並鼎力相助,傾囊寄來了五位數美金。貝蒂的公公是跨國公司的經理,婆婆雖不工作但錦衣玉食。貝蒂與婆婆見過幾面,雖無太多好感但彼此並無惡意。結婚時婆婆的禮物姍姍來遲,打開包裹一看是一塊手繡的包裝精美的桌布。雖然看起來滿漂亮但確無收藏價值。貝蒂想這是美國的媽媽,大概大抵如此,於是欣然收下禮物。此後,每次與老公回家看望公婆,貝蒂都準備各種禮物,但婆婆從來心安理得接受,並無回饋。每每吃飯也是五五分成。甚至聖誕節婆婆寄來禮物,都是要貝蒂付郵費。往往十幾塊錢的禮物,郵費也要十幾塊錢,貝蒂實在沒有接受禮物的幸福感。
所幸貝蒂的老公,雖然只是個小公司的職員,回家卻也非常勤勉,對家庭非常有責任感和耐心。園子裡種樹種草,對孩子要求嚴格,對老婆非常體貼週到。對自己父母從無怨言,反而覺得理當如此。
貝蒂的公公去世後,婆婆自己每月仍有上萬塊的進帳。她自己住在4000$多塊的有醫護的高級公寓,除了去教會沒有太多交往。婆婆早已立下遺囑,死後所有財物一應捐給教會,不作任何分割。貝蒂聞此,自是十分生氣又無可奈何。
貝蒂遠在中國的父母,經常思念女兒外孫,貝蒂因為考慮金錢的關係,很少回國。無奈老人家只好買好飛機票給女兒,讓女兒能回家看看。有女兒的就當然有兩個外孫外孫女的,但對美國的洋女婿,花錢卻不那麼甘願,就讓他自己買單。女婿也就乾脆不同行了。兩老也經常到美國來,考慮和洋女婿不好溝通,就只到兒子家,讓女兒一家飛過去看他們。仍然是如此:買好飛機票給女兒外孫外孫女,只有女婿留在自己家看家。這便形成了有趣的慣例。
貝蒂的老公還有個妹妹,與妹夫住著比華利山的豪宅。但兩家鮮少走動。貝蒂的一雙兒女,也都說,只要舅舅,不要姑姑。這不能不說是美國人民與中國人民相比更缺乏親情的一個標準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