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近日就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發表講話。中國文化部門及官方媒體隨即展開一系列反「三俗」行動,以「引導社會和教育人民」。
中國官方媒體近來加強了對娛樂節目的審查,近來在網路走紅的鳳姐等人、一些婚戀交友類電視節目,還有相聲演員郭德綱等都被不同的官方媒體作 為「三俗」典型,而受到批判。官方新華網星期三刊登評論文章說,辨美醜、揚正氣,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文化部門及文化從業者責無旁貸,應自覺堅持社 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文化體制改革,應最大限度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
現在北京的「山寨」春晚發起人老孟認為,引導人們關注「金錢、美女」的節目屬於「三俗」,應該反對,不過,像中央電視臺這樣的主流媒體也不乏「三俗」之風:
「中央電視臺它有沒有三俗?這怎麼說呢,就算小品在中央電視臺裡面演得挺火的。我認為小品演得太三俗了。不過有時候不想看到但是還是能看到,看到那個樣子,我 都覺得特俗了,三俗、四俗、五俗都可以說得上。我不是說中央電視臺三俗。因為它畢竟是主流媒體,可能在個別的時候,在個別欄目或者個別場景裡面無意之中就 俗了一把。對民間山寨春晚,相反我認為還是(雖)談不上高雅, 但至少是通俗的,通俗就沒關係。讓你覺得挺有意思、挺好玩,實際上沒有深刻的意義在裡面,但是沒有讓人感覺到萎靡不振、去嚮往金錢、去嚮往美女的因素在裡 面。「
對於在中國「三俗」節目受觀眾喜愛的現象,老孟分析說:
「確實你要說小品它俗,但是很多人喜歡看吶。那麼就反映出 什麼問題呢?在我看來,這是現在很大一撥人有一種信仰的空虛,然後還有貧富的分化,這樣就造成了低俗的市場。特別是有一些媒體在一種環境中要追求收視率、 迎合這些三俗的一些表演和這些觀眾, 因為觀眾很多都是(有)精神上的空虛、信仰上的空虛。他不知道現在活著的價值是什麼?就比方說像出現了砍幼兒園的事件,這個事如果這個人有信仰的話他不會 去砍,就像如果一個人有信仰他也不會去看這些三俗的東西。如果說我這輩子想寫點東西,我想做一個什麼好的事情,也許可能在某些環境中開幾句比較低俗的玩 笑,但是絕對不會把這個當成藝術品一樣去欣賞、去注意、去看,不停地看那個小瀋陽演那個片,小瀋陽的票還賣得那麼貴。我覺得的這個人他如果是精神上不空 虛、精神上有信仰的話他不會去看這個東西的。」
老孟認為,反「三俗」不該矯枉過正:
「對反三俗,我覺得國家、社會逐步是 走向越來越民主、越來越法治的(方向)。如果沒有違法的情況下我們更多地是應該用引導的方式,比方說媒體報導的時候,把這些特三俗的事兒盡量少報導一些, 那麼大家在無意識的環境中就慢慢地被引導去走向積極健康的一面。不應該就說比方這個人他的光碟被下架了,不讓他演出了,我認為這是不妥的。為什麼呢?就是 因為光碟裡面如果確實是有些內容不合適,下架查封這個可以,但是如果就是因為這個事情然後把他所有的東西去查封是不妥的。這個有點像矯枉過正。」
對於中國近來的反「三俗」運動,在美國的「公民力量」組織創辦人楊建利博士評論說:
「我覺得中國政府所實行的所謂反‘三俗’,我們可以叫它‘新文化運動‘,它也是文化專制主義的產物。因為共產黨從頭到尾就相信文化是可以引導甚至是控制,這個 方向是完全由他們來可以引導的。這個是錯誤的。現在所說的‘三俗’得看具體情況是什麼?比如說一般老百姓的能量、興趣如果不能夠在正常的,比如說做為一個 公民他要參與一些公共事務方面進行發揮,它現在近20年來有一個發揮的方向就是在搞笑,在通俗文化上發揮潛力,而且在這個方面發揮得淋漓盡致。而這方面的 發揮越來越對現政權不利,比如說我們可以在網上很多的順口溜、很多的說法,編出了很多的詞兒,包括一些像芙蓉姐姐等。這種現像它本身就是對文化大一統、文化專制的反抗。一種文化它是怎麼產生?它的來源是非常多的,它應該是自然、自由的過程,它是不能用文化專制的手段進行的。」
楊建利認為,中國政府企圖借反「三俗」來轉移人們對官員腐敗和突發災難事件的注意力,而中國各地近來開展的「唱紅歌」等弘揚「主旋律」的活動並不能讓民眾產生興趣,喜歡唱「紅歌」的人只是在懷念自己的青春歲月,而不是那個紅色的年代或紅色革命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