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北和東西兩翼的貧困戶高達70多萬戶三百多萬人,超過兩百萬戶人家還居住在泥磚茅草房中。日前在省政協專題協商會上,省政協常委張遠貽就「富縣強鎮」調研報導作情況說明時,動情地說:「感到他們真的很可憐。」
山區農村貧困落後程度:難以置信
調研報告指出,目前珠三角人均GDP相當於山區的4.04倍,全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已經由2000年的2.67︰1擴大到了2009年的3.12︰1。
報告顯示,至2009年底,粵北和東西兩翼地區的貧困村數量仍有3409個,相對貧困和沒有穩定脫貧的貧困戶高達70多萬戶,共計316.5萬人。目前,廣東全省仍有225.6萬戶人家居住在泥磚茅草房中,其中,住在茅草房中的有7萬至8萬戶。
張遠貽說,雖然省政府已明確提出從2008年起用5年時間完成全省200萬戶的泥磚(茅草)房改造,但進度很慢。2004年至2007年也進行過一輪改造,但一共只改造了15萬戶。如果按照這個速度,現有的200多萬戶至少還要50年才能全部改造完。
作為此次調研組的組長,張遠貽頗為動容:「山區農村貧困落後的程度,讓外地來的同志都感到難以置信。」
16個特困縣幫富拉動內需
為此,調研報告建議,在16個特困縣中,選擇百多個具有產業或人文優勢的鄉鎮和千多個自然生態秀美村落,為它們指定對口幫扶的單位,從鎮、村的規劃建設管理、基礎設施、土地經營、產業振興、旅遊開發、培訓就業、環境整治、人文及自然資源保護利用等各個方面,實行全方位幫富行動。
同時,把國家、省裡下撥的「撒胡椒面式」的涉農項目資金捆綁起來,分期、分批、集中用於幫扶鎮、村的重點建設。
對於建設、改造泥磚(茅草)房的問題,報告也提出瞭解決方案:凡是按照規劃設計需要拆遷的農戶,省財政每戶補1萬至2萬元,需要修建的補5000 元,同時配套三萬元貼息貸款指標。張遠貽說:「按戶均80平方米,投入五萬元來計算,每年解決100萬戶,同時能拉動內需500億-1000億元。」
建議放寬市縣中小城市戶籍
報告建議放寬市、縣兩級中小城市的戶籍遷移限制,加速城鎮化。據調研組測算,廣東省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個百分點,將拉動GDP增長0.5個百分點,消費增長1.6個百分點。若廣東農業人口從目前的37%降至20%,至少可拉動GDP增長3000億元,消費增長4000億元;若每年轉移100萬農民進入中小城市,每年至少可以拉動200億元的內需增長。
報告還提出了縣鎮規劃編製覆蓋率低的問題。至2009年底,全省村莊只有37%有詳細規劃;許多村莊沒有任何規劃,建設完全由村委會,甚至個別人說了算,鎮村建築雜亂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