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其發布的《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10年秋季報告》中建議,政府對價格控制的目標不宜定得太低,CPI可考慮上調至4%左右。社科院稱,這樣一方面為推動資源價格改革創造寬鬆環境,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消化過剩流動性,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改善收入分配關係。
的確,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政府宏觀調控目標和物價實際變動幅度的不匹配情況日益顯著。近期,CPI已連續兩個月超過3%警戒線,而國內外環境都為通脹繼續走高提供了便利,管理通脹預期的難度正在不斷增大。
從國際環境來看,隨著發達國家新一輪量化寬鬆不斷深入,美元貶值已不可避免,石油價格的上漲只是時間早晚、幅度劇烈還是溫和的問題,輸入型通脹的風險在不斷惡化。事實上,量化寬鬆對國內通脹的影響,除了直接的輸入型通脹外,還有一個間接影響即大量國際資本的侵入。8月份,熱錢已由流出轉為流入,預計未來熱錢將繼續流入中國,速度與規模將不斷加快加大。
上半年接連出現的「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以及玉米、小麥等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漲等一系列事件,游資炒作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後期,隨著大量資金的繼續流入,加上國內本已較寬鬆的貨幣環境資金對農產品及各類商品的炒作可能再度興起,以及由此造成的通脹風險及民眾的高通脹預期,不得不令人警惕。
事實上,近期還有一些其他消息,亦指向通脹。比如,發改委提出的階梯電價調整方案,是多年來首次上調居民生活用電價格。考慮到資源、能源類價格改革是年初確定的改革重點之一,未來隨著價格調整措施的不斷明確化,市場通脹預期亦將不斷強化。在國內中性通脹甚至惡性通脹風險正加大的敏感時刻,政府仍堅持推進資源價格改革,這或許說明一個問題——管理層對通脹的容忍度已明顯提高了。
近期管理層的表態也顯示出,通脹問題正在顯性化。十一前溫家寶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就明確指出「中國確實存在通貨膨脹的風險」,並再次強調管理通脹預期是「宏觀經濟調控的核心」之一,還將其上升到「關係政權穩定」的高度。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也明確指出,國內的通脹壓力有所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正處人民幣升值壓力空前高漲的敏感時點。由於從理論上講,在平衡一國經常賬戶收支時,通脹和名義匯率升值有互相替代的效果。而客觀上講,通脹顯性化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對沖人民幣名義匯率升值的巨大壓力。當然,目前並不能肯定,提高對通脹的容忍度,是否與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有關。
儘管目前不少觀點認為,在基數抬高的影響下,四季度CPI有望開始持續回落、甚至預計回落趨勢將延續至2011年年中。但事實上,在新的全球炒作潮持續來襲的背景下,期許CPI因基數高而相對回落難免有些自欺欺人。至於上調通脹目標更無助於緩解已客觀存在的通脹壓力。
作為全球貨幣供給最多的國家,一場漫長而強烈的通脹預期正在形成——歷史經驗表明,價格管制、數量調控等行政性措施無法根治過度投資和資產泡沫,因為太多且過於廉價的貨幣會找尋一切手段扑向市場,一旦調控措施因兩難局面而鬆動,強大反彈力本身就具有難以估量的破壞性,如果不釜底抽薪地收緊貨幣,泡沫會在調控的循環中不斷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