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交所發布了一份關於創業板的全景式報告。該報告稱,創業板公司呈現出「增長持續」、「主業突出」、「毛利率高」等特徵。深交所做出的上述判斷,與市場對創業板成長性不足的認識顯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高成長性曾經是頂在創業板頭上最美麗的光環,深交所的報告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其報告稱,創業板公司2009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3.31%,淨利潤同比增長45.69%。這一勢頭在今年上半年得以保持,上半年創業板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6.11%,淨利潤同比增長22.65%。而且,從2008年上半年至今年上半年,創業板公司半年度淨利潤複合增長率為16.64%,遠遠高於深市主板、中小企業板相應的增長率4.64%、5.52%。
但今年中小板、滬深主板披露的中報數據卻顯示,創業板22.65%的淨利潤增長幅度不僅遠遠落後於中小板的43.1%,也被滬深主板超過40%的平均增長率拋在後面。一方面是創業板的複合增長率遠遠高於深市主板與中小板,一方面卻是滬深主板與中小板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增幅同比遠遠高於創業板,在兩個「遠遠」打架之間,不僅僅是比較標的的差異,更反映出深交所呵護創業板的良苦用心。
其實,創業板所謂的高成長性已遭遇市場的廣泛質疑。今年中期,超過20%的創業板公司業績出現下降,其中寶德股份淨利潤同比下降82.07%、華平股份同比下降76.6%、南都電源同比下降69.48%,這「三大金剛」的業績在某種程度上是創業板所謂高成長性的一個縮影。
火車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創業板的高成長性不是靠吹捧、靠包裝就可以達到的。數據最能反映問題,數據也最能說明問題的實質。退一步講,要比較業績,只有「同比」數據更具可比性。拿2008年的數據以及複合增長率來說事,根本不能說明創業板公司的成長性問題,網宿科技就是一個明證,該公司上市前幾年業績都「高速增長」,結果掛牌當季就出現了虧損。
深交所關於創業板的全景式報告實際上是在以己之長比別人之短,其中的偏頗不言自明。縱然其說的都是事實,難道創業板就真的具有高成長性了?至少也需要得到市場的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