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0-10-27 06:33:28作者:周偉亮
這座日據時期的「總督府」,在民國政府牽臺後變成「總統府」,成為臺澎金馬地區的權力中樞。然而,在這座權力中樞的門口,我們肉眼可見的戒備卻十分簡單——沒有圍牆,只有幾位憲兵和便衣。更不可思議的是,還可以進去自由參觀。什麼樣的政治生態讓臺灣的最高領導自信到開放「總統府」?
1994年,最高領導人李登輝決定有條件地對民眾開放,在其任內共開放21次,超過44萬人湧入這個神秘的中樞;2000年陳水扁入主之後又決定將其全面開放,民眾自此不用再排長隊參觀;2008年,馬政府將開放範圍擴大到大陸和港澳民眾。如今,即便是大陸的上訪戶,也可以在府內通行。
因為公權力受到嚴格的限制,侵犯民眾利益的事情少有發生,即便發生了,民眾也不會直接找政府或者找「上級」(其實,臺灣的政府沒有上級這一說,因為都是直選產生而不是上級任命,負責對象就只有選民和同級議會,縣長是管不了鄉長的,「總統」也管不了縣長),而是找立委、議員。
每個立法委員、議員都有服務處,民眾有問題找的就是他們。所以,臺灣不存在「信訪局」這樣的機構,更不可能存在「越級上訪」的情形,「總統府」無需面對「釘子戶」,圍牆大約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代議制的優勢在此凸顯。
職業議員的努力,讓許多想貪的人不敢貪,也讓每個政府機構設置都很簡單。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市政府就在一座老建築內,市長一名,副市長一名,沒有市委也沒有區一級的政府。人均GDP是上海三倍的臺中市,市長的辦公室也就如此簡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