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從誡:從歷史學家到「自然之友」(組圖)

發表:2010-10-30 00:0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梁從誡(資料片,2005年前後)

北京時間10月28日傍晚,中國環境NGO「自然之友」網站的彩色頁面變成黑白頁面,同時發布公告:自然之友創會會長梁從誡先生於2010年10月28日16時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78歲,梁先生家屬感謝各界朋友的關心。

梁從誡於1932年生於北京,祖父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的梁啟超;父親梁思成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學家和建築教育家;母親林徽因同為著名建築師,也是一位詩人。成長在名門之家的梁從誡,承載著家族厚重的歷史使命。

從歷史學家到「自然之友」


同母親林徽因的合影

北大歷史系研究生畢業的梁從誡一直從事和歷史有關的教學、研究等工作,1988年辭去公職,開始致力於中國環境保護。1993年,北京西郊玲瓏園的古塔下,他與王力雄、楊東平、梁曉燕等幾位公共知識份子一起相約成立一家環保組織,並於1994年3月31日將之註冊名為「中國文化書院·綠色書院」,英文名為「FriendOfNature」(自然之友)。這是中國第一家在民政部正式註冊的民間環保組織。它以推動公眾的環境意識教育為主旨,強調民間機構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保留對政府監督和批評的權利。

其後十多年來,從保護「滇金絲猴」和西南原始林、「可可西裡藏羚羊」的保護、「圓明園防滲工程的公眾參與」活動再到對中國水電影響環境的調研與關注,梁從誡總是在路上,在各個環保活動的現場,他的名片上有一句話:「真心實意、身體力行」。1998年,英國首相布萊爾訪華,梁從誡給布萊爾寫信,請求他設法制止英國的藏羚羊羊絨非法貿易,以支持中國反盜獵藏羚羊的鬥爭。布萊爾當天便回信表示,「我一定會把你的要求轉告我國和歐盟環境主管部門,我希望有可能終止這種非法貿易」。


自然之友梁從誡

擔任全國人大環資委員和全國政協委員的梁從誡,多次提交環保議案,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大潮中,這些議案一次次被淹沒、擱淺。但「自然之友」像點燃了一盞燈火,由它開始,中國不斷成立大大小小的環境NGO,關注這個領域的諸多問題,中國環境NGO也成為中國公民社會中迅速成長的力量。

學界泰斗季羨林先生曾評說道:「他毅然拋開那一條‘無災無難到公卿'的道路,由一個歷史學家一變而為‘自然之友'。這就是他憂國憂民憂天下思想的表現,是順乎民心應乎潮流之舉。我對他只能表示欽佩與尊敬。寧願丟一個歷史學家,也要多一個‘自然之友'。」

「每一個人都可以是梁從誡」

「自然之友」會員馮永鋒原為《光明日報》記者,現為環境NGO「達爾問自然求知社」負責人。他認為中國從近代到現代的這段歷史中,梁氏家族應該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為從梁啟超、梁思成到梁從誡分屬不同時代,但總是特別明晰的感受到時代的需求並且擔當,「梁氏家族的數代知識份子於中國的貢獻,有著特殊的意義和價值。他們都是中國的‘公共知識份子'」。

馮永鋒指出,梁從誡拋棄了歷史學家、政協委員等一切主流頭銜,十幾年來,影響無數的知識份子、普通公眾去關注環保問題並踐行,這就打開了一個民間公眾參與的突破口,讓公眾知曉到參與社會問題的多向可能性,不僅對中國環境保護,對公民社會成長和社會變革也是有意義的。

馮永鋒回顧梁從誡一生的感觸是:「如果每個人都敏感於時代,都願意用知識、能量、智慧關注社會,人人都可以成為梁從誡,去化解一些社會問題和苦難。」

「為無告的大自然請命」


2005年時的梁從誡

據悉,晚年的梁從誡患上「腦軟化症」,漸失記憶,對一生憂患中國環境的梁從誡來說,也許是一生中最平靜的日子了。中國網友在獲知梁從誡逝世的消息後,紛紛留言,其中有一條留言是:「梁先生,願您在天堂依然有大孩子一樣的笑臉。」

「自然之友」發起人之一、中國教育專家楊東平教授發表博文悼念梁從誡:「往事歷歷,令人不勝感慨。從90年代初開始,與梁先生和幾位朋友一起發起成立自然之友,想起他當年從東單騎自行車到理工大學找我,一起去環保局跑註冊,在紫竹院公園的草地上辦公,為金絲猴奔走,在可可西裡遭遇車禍,在人們還不知什麼是環境保護、什麼是NGO的年代,開拓了一個全新的事業,成為一個標誌,一面旗幟。他「為無告的大自然請命」的呼喊仍在中華大地迴響。他‘真心實意,身體力行’的心聲,仍在激勵我們繼續前行。令人難以接受的是,這一切已經成為過去,成為永遠…」



来源:德國之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