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了4個多月後,國內成品油價格再次上調。但在這樣高通脹風險背景下的莫名漲價,且並未體現與國際油價的掛鉤,也引來了無數非議。
「此次油價上調核算起來與國際油價幾乎不相干,而主要是兩大油企近期一直限量柴油出貨,導致國內柴油全面緊缺,從而間接影響了政府決策,最終實現了推價目的。」廣東一民營油企負責人告訴記者。
兩巨頭限產推價
「這次成品油價格上調並不是與國際油價接軌,國際油價近來相對較為穩定。」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說。
10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通知稱,自當日零時起,我國汽油價格每噸提高230元,柴油價格每噸提高220元,與之相對應,汽油每升上漲0.17元,柴油每升上漲0.19元。發改委稱,此次調整後,成品油價格對應的原油價格仍低於目前國際市場的原油價格水平。
而這次油價上調讓一直不透明的成品油定價機制進一步遭到了質疑。
「國際油價並未突破85美元/桶,前面降幅曾達到4%,發改委並沒有降油價,而剛剛才小幅上調,發改委就迫不及待地上調國內成品油價格顯得有些莫名其妙,這也並不是按照成品油定價機制所稱的與國際油價間接接軌。」一位民營油企人士說。
該人士還告訴記者,也許發改委此次調價是因為最近持續了一段時間的柴油緊張。
近日,國內柴油市場呈現較為嚴重的供不應求,各地紛紛出現排隊加油的境況。
「實際上,那是兩大石油公司對柴油實施的控量銷售,從而使成品油市場供不應求,價格近期也得以穩居高位。」上述民企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社會上柴油真實的資源量並不緊張,汽油資源供應更是充裕。
而中石油一地方下屬煉油企業人士也對記者稱,隨著國家上調油價,石油企業和前期囤貨待漲的貿易商肯定馬上要加大市場成品油的投放量,柴油供應緊張的趨勢將很快得到緩解。
定價機制受益者浮出
而目前政府讓民眾感到莫名其妙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最大的受益者則是中石油和中石化。
據記者瞭解,目前國內主要加油站均已將成品油零售價格上調至最高限價,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主營單位推價目的達成。
中石油和中石化上半年財報顯示,兩大石油公司在全球石油行業並不景氣的大背景下依然業績全線飄紅,利潤繼續暴漲。截至6月30日,中石油實現淨利潤653.3億元,同比增長29.4%。中石化中期業績公告也顯示,該公司上半年淨利潤為人民幣354億元,同比增長6.7%。
「兩大石油公司從國家成品油定價機制中獲益頗豐,在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下,不管是國際油價上漲還是下跌,兩大石油公司都有利可圖,而且往往是國際油價漲得越高,兩大石油公司利潤越高。」上述民營油企負責人認為。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成品油價格上調,各地民營加油站和外資加油站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多數並未跟隨兩大油企漲價。在北京市場,個別民營加油站的93#汽油價格最低達6.20元/升,便宜0.72元/升。
上述廣州民營油企負責人也告訴記者,廣州一直有不少民營加油站在進行優惠促銷,只有柴油緊缺基本沒有多少優惠幅度,汽油優惠幅度達0.05元~0.4元/升。「與此同時,近段時間低價走私柴油及非標柴油增多,可見國內成品油市場在未調價前還是有利可圖的。」該人士說。
發改委面對「尷尬」爭議
發改委此次調價引起廣泛爭議的還在於我國目前正處於通貨膨脹壓力的背景下,成品油價格的上漲無疑較大程度上增大了這一壓力。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CPI增幅3.6%,超過年初設定的3%的警戒線,我國通貨膨脹壓力巨大,而成品油作為最終的基礎性生產資料之一,其價格上漲將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涉及多個行業。
對於質疑,發改委此次也稱,擬在充分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定價機制,更透明的新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力爭年內出臺。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則建議,減少成品油調價的週期和每次調整的幅度,將定價機制由現行的22天和4%調整至14天和3%。
「這樣可以減少油價傳導過程中的遲滯效應,使國內油價更加及時地反映國內市場供求關係、消費結構等方面的變化。而且從可能產生的影響來看,調整後的結果對各方均是有利的:對於政府來說,可以減少投機和避免公眾的不滿,也有利於向市場定價過渡;對於企業來說,可以使國內油價跟國際油價更加貼近,得到更真實的價格信息;而對於消費者來說,使得價格機制更為真實,而調價頻率的增加會讓大家對於調價更加習慣,不再過於關注和期待。」林伯強認為。
来源:華夏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