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下契丹族之謎(圖)

發表:2010-11-06 21: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距西安城不足40公里的長安區白鹿原腳下,有一個名叫耶柿村的普通村莊。從外觀看,這裡和關中地區其他村莊幾無差別,不一樣的是,400多戶村民中有一半多姓耶,按上年紀村民的話說,「耶」只是他們「耶律」複姓中的一個字……有人說,耶律姓氏,來源於遼宋時期的一位耶律天慶王;有人說,很久以前,一位契丹族婦人帶著一雙兒女來這裡逃荒,後來一代代繁衍生息有了這個村莊;還有人說,他們是目前陝西甚至國內已經絕跡的少數民族——契丹族後裔。

有關耶律以及耶柿村的民間傳說版本還有許多,為探究其因,2005年1月9日,記者前往這個位於河北岸的小山村,力圖破解被外界盛傳的契丹族後裔之謎。

一個村莊保存契丹血脈

從南門乘車,過長安區韋曲鎮,前後轉三次車,行經四個鄉鎮,車程近三小時,距西安城40公里,位於河北岸、白鹿原腳下的耶柿村呈現眼前,灰濛濛的光影下,村落掩隱在皚皚白雪間。

這是一個典型的關中農村,該村建於明建文年間,原分兩村,名耶家坡、柿園坡,耶家坡以耶姓居多且處坡上得名,柿園坡以有柿園得名,後統名耶柿坡,現名為耶柿村。

據68歲的耶群智介紹,早在民國30年,耶柿村有500口人。現如今該村共有427戶人家,村民由耶姓、張姓和王姓組成,其中耶姓村民就有270戶1000餘人,雖然飲食習慣、身體特徵等很多元素都漸漸被漢化,甚至連戶口簿上填的姓也變成單字「耶」,但是多年來一直延續著的同姓不通婚的規矩還是具有一定約束力,今後也不會改變。

在耶群智印象裡,本族人一直以來都是齊心協力、一致對外,也極其看重村上德高望重的長者。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大家都會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產生分歧和矛盾的事情少之又少。耶群智說,在村人眼裡,耶律的尊嚴榮譽不容外人侵犯,不過,他們從不滋事生非。

一座老墳契丹傳說由來

耶柿村133號主人耶登魁,今年81歲,是村裡為數不多的八旬老人之一。老人耳不聾,眼不花,腰板也沒有彎曲。

耶登魁老人說:「村裡的耶姓人家最早時都姓耶律,後來因為報戶口很麻煩,慢慢就簡稱為單姓耶,我的名字應該是耶律登魁。耶柿村裡的耶姓人家共有一個老祖先,大家視如一家人。如今老祖先就埋在村西的那片老墳裡……」。

一幅神容神秘的記憶匣子

古老的民族,必然會有古老的傳統和習俗。耶群智說,由來已久的民族風俗,現在更多停留在人的記憶中。「記得小時候,每年大年初一早上就被家中長者領著去村裡的寺廟裡去祭拜,參加祭拜的清一色全是男性耶姓人。有些村民至今還保留著老祖宗留下來的幾幅古畫,逢年過節,就會把畫掛在屋中間供奉,本族人會按輩分前來祭拜,節後再小心地把神容收起來。」

在記者堅持下,耶群智終於答應將保存在家裡閣樓上的神容拿出來展示。掃掉塑料紙上厚厚一層灰塵之後,他小心翼翼地拆開了神容的帶子,寬幅的神容被一點點展開,逐漸顯露出原貌:一位身著清朝官服、頭戴紅纓官帽的老者呈現於發黃破損的古畫上。仔細端倪,畫像雖然年代久遠,形象卻逼真,惟妙惟肖,神容右上方書寫著「皇清邑痒生顯考譯光顯府君主神」字樣。耶群智說,內中字意他曾請教多人,但無人知曉。

展開另外一幅神容,則是一位身著鳳冠霞帔的女像。女神容右上方同樣有一行字,但無法辨清。

「沒有人能告訴我,老祖宗生前具體身份,和契丹族又有著怎樣聯繫,可是從這兩幅神容上應該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耶律複姓有著一個不同尋常的歷史背景,作為複姓的擁有者,我們希望能夠盡早揭開這個謎。」耶群智的說法在耶姓村民中有著一定代表性,耶登魁老人的小兒子在此間表示,希望能夠藉助更多外力,來還原他們的身世,因為「我們有權知道我們該屬於哪個民族」。(楊溯胡小寧)

資料:契丹族的起源與消逝

關於契丹族的起源,有一個古老傳說:有男子乘白馬自湟河(今西拉木倫河)而來,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老哈河)而來,二者相遇,結為配偶,生八子。他們的子孫繁衍成為八個部落,逐漸發展成為以後的契丹族。

契丹原來是東部鮮卑的一支。344年,由鮮卑慕容部建立的前燕攻破宇文部,契丹遂從鮮卑族中分裂出來。後遊牧湟河與土河一帶。契丹在北朝時,分八部。隋唐時期分十部(一說唐時為八部)。在唐朝初年,契丹人中形成了統一的大賀氏聯盟。當時北方草原突厥稱雄,契丹酋長就輾轉臣服於唐朝和突厥之間。唐太宗貞觀以後,酋長窟哥率部內屬,唐置松漠都督府,其各部分置十州,授窟哥為使持節十州諸軍事松漠都督,賜姓李。大賀氏聯盟瓦解後,契丹人又建立了遙輦氏部落聯盟,首領稱可汗,依附於後突厥汗國。745年,後突厥汗國為回紇所滅,此後百年間,契丹人一直為回紇汗國所統治。

唐末,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日漸強大,於907年即可汗位,公元916年稱皇帝,年號神冊,國號契丹,民間或稱大蕃。太宗大同元年(947)改國號為遼,983年又改稱契丹;道宗咸雍二年(1066)復號大遼。人們習慣上把契丹人建立的王朝統稱為遼。

1115年,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稱帝,建立金朝。在金軍的進攻下,遼朝於1125年滅亡。在遼朝即將滅亡之際,契丹貴族耶律大石率領一部分人向北進入漠北地區,後向西發展,征服了今天中亞的廣大地區。1132年,耶律大石稱帝,史稱「西遼」,又稱「哈喇契丹」,成為當時中亞地區的強國。西遼1218年為蒙古所滅。後契丹人多同化於漢人、蒙古人中。契丹民族從此消逝。

契丹族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有深遠影響的民族。「契丹」本意為鑌鐵,表示堅固。然而,自元末明初以來,曾經創建了持續219年之久的遼王朝的契丹民族,卻從史籍中突然消失。此前,中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部分專家利用DNA技術解開了契丹族消失之謎:達斡爾族與契丹有最近的遺傳關係,為契丹人後裔。雲南的阿、莽、蔣氏「本人」與達斡爾族有相似的父繫起源,也是契丹族後裔。

專家們做出這樣的結論和比喻:元代蒙古人建立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大帝國時,連年征戰,頻繁用兵,契丹人被征服,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較大的族群,如達斡爾族作為民族續存保留下來,有的則被當地人同化了。後者是最難尋找的,因為,契丹族1000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外婚制」,所以純粹意義上的契丹人已不復存在了。經過不斷地遷徙、隔離和融合,多數契丹人如扔在大海中的冰一樣融化了,用一個專業術語命名即「分子意義上的後裔」。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