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特約記者李元翰綜合報導】美國聯邦儲備局11月2號啟動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注資6000億美元增購政府債券,刺激經濟復甦。這個消息導致美元兌主要貨幣繼續貶值。亞太各國政府擔憂美國發行的大量新增貨幣湧進亞洲等新興市場,引發資產泡沫的危險。世界銀行呼籲亞洲各國採取防範措施。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風暴後,作為央行的美聯儲已經把利率幾乎降到零,在2008年12月到2010年3月的第一輪定量寬鬆中,美聯儲已購買了1.7萬億美元的國債。
美聯儲表示,將在明年6月底前購買9000億美元左右的國債。因為除了新增購買6000億美元國債外,美聯儲還根據8月份作出的決定,每月購買大約350億美元國債。
所謂量化寬鬆,指的是擴大發行一定數量的貨幣,通過購買債券等途徑,向經濟注入更多的資金,以鼓勵開支和借貸。這是在零利率情況下採取的極端做法。
不過,歷史上缺乏量化寬鬆政策刺激經濟復甦的例子。美國政府在大蕭條時期曾注資兩萬億美元,但是收效甚微。日本央行也曾採用過類似政策,結果長期無效並導致通脹。
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師、諾貝爾獎得主斯蒂格利茨11月3號指出,美聯儲多年前的寬鬆貨幣政策,就導致大量美元流入樓市,埋下了次貸危機的種子。
美聯儲前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2號說,美聯儲繼續推動量化寬鬆措施,再加上空前的低利率,最終可能導致通貨膨脹;如果財政長期過於寬鬆,會出現更多的資產泡沫。
美聯儲現任主席伯南克3號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辯護,他表示,金融環境更加寬鬆能夠促進經濟增長,擔心量化寬鬆會促發通貨膨脹是誇大其詞。
美聯儲內部認為,這項措施通過降低長期利率、提振股票,鼓勵企業投資,提升消費者信心,而美元貶值則可降低美國出口產品價格。
不過,《華盛頓郵報》3號說,如果消費者和企業繼續手握現金不動,那麼美聯儲此舉的積極影響就微乎其微了。《紐約時報》3號說,美國的問題主要出在財政政策方面。
《華爾街日報》4號說,弱勢美元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如果美元匯率快速下跌,將推升美國利率。美聯儲自身及外部的經濟學家們警告,這項國債購買計畫可能無法奏效。
英國BBC援引分析人士認為,這一量化寬鬆政策是風險極高的背水一戰,大量印發鈔票將使美元信譽受損。美國財長蓋特納在20國財長會議前再三重申:美國不打算通過美元貶值來實現繁榮。
「歐元之父」、諾貝爾獎得主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Mundell)3號說,第二輪量化寬鬆措施可能導致歐元對美元匯率上升,甚至引起歐洲通貨緊縮,進一步加劇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美國持續舉債支撐經濟發展,會影響到世界經濟的復甦。
美國的經濟政策與世界諸國反向。最近,中國、印度、澳大利亞等國提高利率,亞太多國和歐洲國家採取緊縮政策對抗通脹,干預匯市。一些亞太和拉美國家正在考慮施行資本管制。
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出警告,近期大量熱錢湧入亞洲等新興市場,令股市、樓市等資產價格上揚,催生通脹與泡沫風險。各國須採取防範措施,包括調整貨幣政策、撤去救市措施和加強金融監管等,避免亞洲金融風暴重演。
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表示,因為美元發行不受控制,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正在給中國帶來輸入性通脹衝擊。
英國杜倫大學經濟學教授張志超認為,中國通貨膨脹只能說部分同美國輸入有關。中國的通脹歸根結底是國內因素造成,主要是由於投機盛行和經濟過熱,比如房地產泡沫。
根據央行數據,截止今年9月底,中國超發貨幣近43萬億元人民幣。專家普遍認為,中國的寬鬆貨幣政策,是導致國內通脹和泡沫的主要原因。
世界銀行11月3號發布報告表示,中國在調整經濟平衡、把側重點轉向國內消費方面,僅取得了「有限進展」。要想抑制通脹預期,需要進一步上調利率。
針對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總裁趙良博士對美國之音說:【錄音】「間接地會使人民幣的升值加速,間接地引發中國的通貨膨脹會更快一些,應該說中國目前能做的東西不多,加息可能難度會稍微大一點,因為如果加息的力度過大,可能會引發人民幣升值速度過快。」
自9月份以來,人民幣已對美元升值2%。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最近說,如果今年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幅度超過3%,中國的出口企業將承受壓力。
專家指出,世界各國越來越走向政府干預經濟,以及發達國家高福利、高稅收制度,是經濟復甦的根本障礙。國際新的金融秩序建立尚需時日,美中等各國應堅守避免貨幣戰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