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前 應養成自我意識(圖)

發表:2010-11-13 18:2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孩子在快入小學、剛上小學時,因有較強的自我意識,極欲表達自己,常讓家長很頭痛。若未做良好溝通,易讓孩子誤以為「世界以我為中心」,長大後可能有人際溝通障礙、較自私。4到6歲是自我意識養成的黃金期,最慢都應在7歲或剛入小學時調整過來。

臺灣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講師羅文喬表示,現代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愈來愈少,尤其開始上小學後,反而是學校老師比較瞭解孩子、有觀察到孩子的變化。其實在自我意識的養成過程中,應以父母教養為主,學校教育為輔,再經由老師觀察孩子的表現後與父母溝通協調。

建議您這樣做

1.每天傾聽孩子表達:孩子回家後會有很多事情想跟父母分享,爸媽應放下手邊的事,每天花10到30分鐘聆聽,如睡前、一起吃晚餐、洗澡時,是很好的時機。有些父母回家後仍會處理工作,長期下來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在爸媽心中不重要,而減少表達慾望。

2.家長要一起玩玩具:玩玩具不是孩子的事,父母應「陪玩」,過程中會啟發孩子的創造力、訓練邏輯能力等,比去上才藝班還重要。應該在上小學前或剛上小學時建立認知能力、創造力、想像力、邏輯能力,而建構類型的遊戲如積木、雪花片等較適合。

要注意的問題

1.勿把問題丟給老師:不可以把所有問題都丟給老師處理!有些家長認為老師跟孩子講比較有用,那是因為老師在教導中會將規則訂清楚,父母常會心軟、縱容,所以孩子會以為可跟父母討價還價。

2.打鬧應該適度制止:有些小朋友在家打鬧慣了,如會以搥爸媽或生氣來表達不滿,家長一旦讓孩子將此視為獲得滿足的方法,那麼到學校去加入群體生活時,就會用同樣方式對待別人,易起衝突。

3.勿全以小孩為中心:有家長過度以孩子為生活重心,把傢俱全改成小孩適用的高度,但其實這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習慣,父母應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提醒您先教導日常規矩

1.家中習慣不帶到學校
應讓孩子明白學校是群體生活,不能把在家的習慣直接帶到學校去。

2.提早適應小學作息
剛上學時可能無法適應早起的作息,會有賴床的情形,最好從上小學前半年,就讓孩子養成小學的作息時間。

3.功課應要按時做完
寫功課不是為了不被處罰,家長不能只問考幾分而不問準備過程有沒有發生問題。

專家說:對家人也要有禮貌

小孩不應只被教育「對別人有禮貌」,要告訴他對家人也要有禮貌。分不清楚人我關係以及自我意識察覺不良的孩子,未來可能會較自私,對群體活動與團隊沒有參與感。此外,教孩子正確表達的同時,也要教他們傾聽別人,感受他人的需求。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