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華人漸成繁榮經濟主力

發表:2010-12-08 22:4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李先生是一個移民美國的華人,他時常感慨紐約法拉盛之繁榮真是不可同日而語。紐約如今的繁榮景象華人的功勞是功不可沒的,目前,紐約的「外來客」漸成繁榮經濟主力。

據報導,李先生80年代親屬移民赴美,帶著一雙年幼兒女,由於在國內的專業到美國後百無一用,42歲的他在衣廠找到一份工,就是《北京人在紐約》裡王啟明拉的那種衣車。90年代,他和妻子小有積蓄,在法拉盛北方大道更北邊,花6萬美元買下三室一廳的公寓,當時這裡人煙稀少。如今他的兒女,一個做了律師,一個做了會計師。而他這棟公寓房的價格也已翻了好幾個跟頭。

美國媒體稱,李先生的移民生活軌跡,紐約的華人應該不陌生,它是華人新移民生活的縮影。不過有誰知道,正是他們,這些各族裔的新移民,才是這座世界首都活力的動力和源泉。

「外來客」活力無限 華人成紐約多地經濟發展「主力軍」

今天的紐約,在法拉盛,曼哈頓中國城,甚至是正在慢慢興起的布魯克林第八大道,無庸置疑華人移民已經成為這裡的「主力軍」。有人開玩笑地說,法拉盛如果沒有華裔移民的遷入,至少還要50年,才能逐漸興起。對於華人移民在激發經濟活力中發揮的作用,紐約市長彭博以及紐約市的民選官員都給予了肯定。

一直以來,紐約都是全球各地人士的通往機會之門。一波波接踵而至的移民在這裡相遇、融合,並影響著紐約市的歷史及文化。在紐約,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都少不了移民勞工的身影。他們填補了這裡的許多職位,為這座城市的正常運轉做出巨大貢獻。此外,他們還投資辦實業,一些主要企業也是移民的努力成果。

如今,紐約市勞動人口中約43%由移民構成,他們廣泛分布於各種崗位。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移民推進了紐約市經濟的復興。移民人口的增加超過了本國出生人口的下降,紐約市的總人口數繼而升至創記錄的水平。而那些新移民,更為振興紐約市各大小區做出貢獻,諸如中國城、法拉盛、華盛頓高地、康尼島、艾姆赫斯特、科羅娜等。這些地區都因為移民的不斷湧入而出現繁榮的景象。

因為移民,很多小區增加了大量就業機會。而隨收入增加,許多移民擁有住宅成為屋主,進一步強化了他們與紐約市的關係。可以說,移民已經是紐約市近來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在2000年至2008年間,該市的移民勞工人數增長了68%,他們的薪資更是增加近39%,移民對紐約市生產毛額的貢獻也上漲 61%。這些增幅都超過該市本國出生人口的同類數值。

繁榮經濟作用大 主流商家看好華人市場

華僑朱立創在法拉盛生活了一輩子。據他講,當初建法拉盛這個小村莊時,規劃僅能容納數萬人,而現在卻湧進了幾十萬人。交通、居住環境等各方面都面臨著極大的壓力。上世紀80年代,法拉盛的商業還不夠發達,緬街附近的商鋪更沒有幾家開張營業,但是隨著華裔移民的逐漸遷入,這裡的商業勢頭開始慢慢興盛。

他說,那個年代,法拉盛地區很多華人多是靠打工的薪酬維持生活,而後來很多精明的華裔開始在緬街附近購買樓盤地產,做起了小生意。據瞭解,80年代,法拉盛一套一室一廳的住宅只需要2萬美元左右,90年代升至5萬,到了現在居然要10多萬,甚至20萬。正是法拉盛的經濟繁榮,促進了樓宇價格的不斷上漲。

過去經常參與法拉盛都市計畫工作、現任華埠共同發展機構行政總監的陳作舟也表示,皇后區經濟發展局曾經公布過一份由聖約翰大學經濟學教授所做的調查報告。

該報告指出,近年來皇后區經濟大幅成長,要歸功於包括華裔在內的亞裔群體,他們在該區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特別是華裔的中小企業主貢獻更是顯著。

陳作舟認為,有錢的地方就會有銀行,銀行密度高也就意味著這個區域的經濟實力雄厚。雖然銀行增多會加劇競爭,但也會間接讓消費者受惠。紐約市議員顧雅明也表示,由於華裔在內的亞裔群體存款率高,近年來銀行紛紛進駐法拉盛地區,包括匯豐銀行、美國銀行、摩根大通等主流銀行均不敢在此皇后區金融重鎮缺席。

據統計,在法拉盛,方圓半英里之內就有約40家銀行,逐漸形成地區性的金融中心。在全紐約,2008年移民的經濟活動總產值為2150億美元,約為紐約市全市生產毛額(GCP)的32%。而且,移民對生產毛額的貢獻還一直呈現增長趨勢,從2000年至2008年增加了61%。移民家庭收入的中間值從 1990年的2萬3,900美元幾乎倍增至2007年的4萬5,000美元,以近15%的幅度超過通貨膨脹率。這項增長讓為數愈來愈多的移民擁有自己的住宅。在1991年至2008年間,擁有住宅的移民人數成倍增長,而且在1999至2008年這十年間每年的增幅超過了5%。

在華裔移民聚集的法拉盛地區,多元化的移民企業甚至帶動了整個皇后區的經濟,十年來其經濟地位不斷提高。2004年法拉盛就業人口增長4.4%,而全紐約市只有0.5%。近年來,法拉盛經濟更是突飛猛進,先後在小區內建造大型的房地產綜合開發項目,如:飛越皇后大廈、法拉盛第一停車場開發案、威力點開發案等。同時包括BJ’s倉儲批發大賣場、百思買家電產品商店(BestBuy)等大型商家也都看好華人移民市場,在經濟低迷時,進入法拉盛大賺一番。

華人移民勞工職業狀況和影響力不斷優化

紐約市議員顧雅明17歲懷揣著2,000美元到美國打拼,從一窮二白到坐擁5家大藥房的老闆,直至成功當選紐約市議員,成為職業政治家,直接影響經濟政策。在談到紐約華人的職業軌跡時,顧雅明說,紐約華人移民一路走來,一開始只能單純在經濟上從低端向中高端艱難謀生,繼而逐步聯合政界影響主流社會,再到直接參政在主流社會發聲,影響甚至領導經濟政策,華人移民勞工的職業狀況和影響力在不斷優化。

他接著說道,華人移民的工作層次變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早期的華人來美想著淘金,但多是做苦工,頂多開餐館、洗衣店辛苦養家,而指望孩子受到良好教育,長大後成為高收入的律師和醫生。他舉例說,唐人街有不少老伯開雜貨鋪,但現在很多都面臨生意後繼無人的問題,因為他們的子女由於教育背景和經濟條件等方面的原因,有不少已經不願接手這些營生,而去另找更體面更高薪的工作去了。

他認為,第二代移民的職業觀念發生了改變,從比較單純的打工維生變成追求職業認可,向行政與管理層方向發展。

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超過190萬移民在紐約市工作,佔全市總勞動人口的43%,並成為許多產業的主要勞工來源,包括:個人服務業、建築業、休閑餐飲業、製造業,並且為保健及社會服務業提供了半數勞工。

在皇后區,移民構成了超過半數的勞動力,此佔有率比市內其它任何行政區都要大。在皇后區的大部分產業,移民都是最主要的勞工,而移民所佔比例最低的地方多為政府和公用事業。在布魯克林區,移民構成近半數(48%)的勞動力。而且,個人服務業、製造業、休閑餐飲業、保健及社會服務業的大部分勞工都來自於移民。在布朗士(Bronx)區,移民在個人服務業的佔有率高達80%,這是各行政區裡集中度最高的行業。

整體而言,移民在休閑餐飲、零售及批發、製造、建築、運輸、保健及社會服務等行業中都佔多數。在曼哈頓,移民在個人服務業、休閑餐飲業和建築業的勞工中佔多數。在斯坦頓島(Staten Island),移民在總勞動人口中佔有四分之一,但並未成為任何產業中的多數勞工。

在整個紐約市範圍內,移民從事的職業非常廣泛。擁有最多外國出生勞工的五種職業是護理、精神病治療和家居保健助理,清潔工和大樓清潔人員,女佣和管家,建築工人,以及註冊護士。移民勞工在多個不同的職業也佔有很高的比例。

儘管許多移民從事的是低薪酬的職業,但在較高薪酬和較高技術性的職業中,移民群體也有不錯的表現。分析報告指出,紐約市的化學工程師100%都是外國出生的移民,而外國出生的勞工也在生物醫學和農業工程師之中佔有71%,在會計師和稽核師中佔有40%,在行政主管和立法人員中佔有27%,在中小學教師中也佔有21%。

紐約華人職業布局與就業層次的發展過程印證了上面的特點,也見證了華人小區對紐約經濟的影響。顧雅明指出,華人移民經過多年的奮鬥和歷練,體驗到政治力量的重要性,於是職業政治家應運而生,而這恰恰又是對城市與小區的經濟政策產生影響、做出貢獻的一個重要途徑。

顧雅明一直強調移民改革的重要性。他指出,如果能夠給符合一定條件的人以合法身份的話,可以免去他們內心的擔憂,從而可以更放心地投資,更勤懇地工作。他認為移民改革會給移民勞工以希望,而希望是極為重要的,因為這不但可以讓他們放開手腳做好事情,對城市和小區經濟更有承擔,更重要的是,這同時是紐約社會的核心價值之一,它使得整個城市充滿生機與活力。

19歲赴美打拼至今已38個年頭的華僑朱立創指認為,華人移民職業從餐館、洗衣店走向各行各業,直至在職業政治領域亦嶄露頭角,有所作為,的確有了很大優化,但與母國的國際強大地位仍難匹配,與猶太裔、歐裔等在高端職業領域的佔比仍有差距。朱立創說,傳統華人一般做事低調,往往只埋頭苦幹,進而忽視了自己的經濟話語權。他接著說,紐約社會的華人圈經濟比其它很多族裔的移民圈活躍度更高,與母國的經貿來往非常頻繁,直接帶動小區乃至城市經濟的發展。

紐約移民分布概況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劃分,紐約共有55個小區,其中9個小區的移民人口超過總人口的50%。另外還有10個小區,移民的總人口中佔有率為40%到50%。

整體而言,皇后區和布魯克林區這兩個行政區域的移民集中度最高,分別是47%和37%。據瞭解,紐約市十大移民密度最高的小區分別是艾姆赫斯特/科羅娜地區(68%)、傑克森高地(64%)、陽邊/木邊(59%)、東福特寶地區(East Flatbush)(57%)、法拉盛/白石鎮(52%)、森林小丘/雷哥公園(51%)、本森赫斯特(51%)、華盛頓高地(51%)、丘苑 (50%)、康尼島地區(47%)。

以上十大小區之中只有一個小區不屬於這皇后和布魯克林兩個行政區。這十大小區的移民主要來自中國、韓國、印度、中南美洲、加勒比海等國家和地區。

十大小區的經濟增長比紐約市的其它地區強勁,從2000年到2007年,在這些小區中,企業數量增長了14.8%,速度遠超過紐約市的其它地區 (3.3%)。大部分的增長集中於員工人數少於20人的小型公司。在同一時期,這十大小區的有酬勞工總數增長了8.2%,而該市其它地區的有酬勞動人口僅增加0.9%。另外,這十個小區的全年薪資總額增加了36.3%,速度快於本市其它地區(32.8%),儘管相比移民多是從事薪酬較低的工作。



来源:多維新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