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政治權力下移,多數邦國內出現了政在大夫的局面。魯國「三桓」——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三家瓜分了魯國的公室。他們專權行事,僭越禮制,如季孫氏祭祖竟用了天子禮儀——八佾之舞。孔子對此批評道:「八佾之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
春秋末期、戰國時期形勢圖
當時,祭廟樂舞的編隊是八人為一行,稱「佾」,周禮規定:天子用八佾,諸侯用六佾,大夫只能用四佾。季孫氏為大夫,用八佾舞祭廟,這是禮制絕不允許的。然而他用了,而魯昭公卻奈何不得他,此不僅表現了魯國公室權力的下移,還可看出其國君與大夫、大夫與大夫之間,矛盾已經潛在。
魯昭公二十五年(西元前517年)九月,因季平子與郈昭伯的斗雞事件,魯國爆發了內亂。《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三十五歲,而季平子與郈昭伯以鬥雞故,得罪魯昭公。昭公率師擊平子,平子與孟孫氏、叔孫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師敗奔於齊……魯亂。」
事情是這樣的:鬥雞,是當時貴族們之間的一種遊戲或賭博活動。兩主人以雞相鬥,得勝之雞的主人是贏家。有規定,各方均不得作弊。而季平子卻在他的雞翅膀上塗了芥茉,以便在鬥雞時造成對方雞視力模糊;而郈昭伯竟在他的雞爪上裝了鐵爪。
鬥雞結果,季平子雞敗。平子發現了對方雞爪上有弊,大怒,嚴斥郈昭伯違規,而郈昭伯也不示弱,兩方爭鬥起來,季平子出兵武力佔據了郈氏的封地。
郈昭伯向昭公申訴季平子無禮,要求昭公為他作主,昭公也正有意壓一壓季氏的氣焰,遂出兵攻伐季平子。季平子假裝不支,表面求解,昭公不准,形成僵局。拖延時間中,季平子暗請叔孫氏出兵救援。叔孫氏司馬問他的家臣:「有季氏沒季氏哪一種情況對我們有好處?」家臣回答說:「如果沒有了季氏,叔孫氏也就不復存在了。」於是,叔孫氏司馬下令援救季平子攻昭公。
這時,正在持觀望態度的孟孫氏見有機可乘,也帶兵去援救季平子,三家聯手攻昭公, 昭公大敗,被迫逃亡入齊國。
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鬥雞之變」。
背景資料
歷史上的「三桓」及當時社會環境
魯國三桓犯上,是春秋時代各國貴族中以下犯上的普通例證。魯莊公有弟三人:長慶父,次叔牙,次季友。因為都是桓公的兒子,故其後代稱為「三桓」。三桓就是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三家。
三桓既強,其為亂之時便多了。最大的一次叛亂,在昭公之時。據《史記》稱,當時季孫氏因與郈氏鬥雞生隙,引起衝突,昭公大概對季孫氏的跋扈不滿,故站在郈氏一邊,助之攻季孫氏。這時叔孫氏、孟孫氏恐季孫氏敗後自己的勢力發生動搖,乃相與救季孫氏,結果把昭公之軍打敗,並殺郈昭伯,逼昭公奔齊。三桓的勢力,至此已登峰造極。(周谷城《中國通史》)
魯宣公十五年(前594)的魯國「初稅畝」,表示公私鬥爭的導火線已經點燃了。魯襄公十一年(前562),季孫、叔孫、孟孫三家對公室進行反擊,「作三軍,三分公室各有其一」,把公室瓜分了。到了魯昭公五年(前531),三家調整了互相的分地,「四分公室」,季氏獨得二份,其他二家各得一份。
昭公企圖翦除三家的勢力,結果失敗,被三家趕跑了。 (郭沫若《中國史稿》)
《論語》:季氏將伐顓臾(故事)
季孫氏將要討伐顓臾。冉有、季路拜見孔子說:「季孫氏準備對顓臾採取軍事行動。」孔子說:「求!恐怕該責備你了。那顓臾,從前先王讓它做東蒙山的主祭,而且它地處魯國境內。這是魯國的臣屬,為什麼要討伐它呢?」
冉有說:「季孫要這麼幹,我們兩個做臣下的都不願意。」孔子說:「求!周任有句話說:‘能施展才能就擔任那職位,不能這樣做則不擔任那職務。’盲人走路不穩,輔助者不去護持.跌倒了,不去攙扶,那何必要用那個輔助者呢?而且你的話錯了,老虎和犀牛從籠子裡跑出,龜甲和玉器在匣子裡被毀壞,這是誰的過錯呢?」
冉有說:「如今顓臾城牆堅固而且靠近費城,現在不奪取,後世一定會成為子孫們的憂慮。」孔子說:「求!君子厭惡那種不說出自己願意而給它編造託辭的態度。我聽說諸侯大夫一類人,不怕東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勻,不怕貧困而怕不安定。財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沒有貧窮;上下和睦,就不安必擔心人少;社會安定,國家就沒有傾覆的危險。依照這個道理,遠方之人不降服,就施行文教和德政來招徠他們;來了之後,就使他們生活安定。如今由與求兩人輔佐季孫,遠方的人不歸順,卻不能招徠他們;國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穩定統一;反而策動在境內動用武力。我擔心季孫氏的憂患不在顓臾,而在魯國宮廷內部。」
「鬥雞之變」因由
內亂有遠因,也有近因。
遠因是由來已久的魯國公室衰微,世卿專橫,政在季氏的局面,使魯昭公不得不想方設法鏟除季平子,以恢復公室的權力。
近因是這年夏天,季平子和郈昭伯所引起的鬥雞糾紛。開始是季家的雞翅膀上加了芥末,所以郈家無論怎樣雄壯的鬥雞總是被弄瞎了眼睛,連連失敗。後來郈家發現了這一秘密,便在雞爪上裝上鋒利的小銅鉤,於是反過來季家的雞又無一遺漏的被抓瞎了眼睛,總是以失敗而告終。
就在祭祀的當天下午,他們又進行了一次角逐,季家發現了郈家的雞爪上裝有銅鉤,於是矛盾突然激化。季平子決心第二天早朝借昭公之口,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殺死郈昭伯,以泄心頭之恨。可是,他萬沒料到,就在這天深夜,郈昭伯聯合臧昭伯和魯昭公,三家合兵包圍了季宅。
魯昭公想到白天祭祖所受的奇恥大辱,恨不能馬上除掉此賊,食其肉,寢其皮,以慰祖宗之靈。決定這場鬥爭勝負的關鍵是看「三桓」中的另兩家——孟孫氏和叔孫氏的態度。季平子專權霸道,恃強凌弱,與孟、叔兩家素有矛盾,故而兩家按兵不動,坐山觀虎鬥。郈昭伯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將軍隊交給魯昭公指揮,自己去遊說孟、叔「二桓」。郈昭伯想,三家合兵圍攻季氏,只要穩住孟、叔二氏,定然穩操勝券,所以,儘管戰場上激戰廝殺,他卻在與孟懿子飲酒聊天。
事實果然像郈昭伯所料定的那樣,季平子毫無防範,寡不抵眾,眼看成了瓮中之鱉,即刻將束手就擒。而就在此千鈞一髮之際,叔孫氏接受家臣建議,來到孟孫氏家中,對孟懿子說:「我等與季氏同為上卿,三分公室。三足鼎立,三傢俱存;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孟懿子同意這一觀點,揮劍將郈昭伯斬為兩段,發兵救援季平子。援兵一到,拋下郈昭伯首級,圍兵四散逃命。
關於「八佾之舞」
所謂「八佾舞」,就是舞蹈者列成八排,每排八人,共八八六十四人,邊歌邊舞。這是周天子祭祀時用的規格最高的舞蹈。
因為魯國是周公的封地,周公幫助武王平定天下,輔佐成王坐天下,對周王朝的貢獻最大。為了表彰和報答周公的恩德,成王特許魯國祭祀時可享受天子的待遇,使用八佾之舞。
其他諸侯用六佾,六八四十八人;大夫用四佾,四八三十二人;上用兩佾,二八一十六人。超越了這一規定,便是僭禮。
来源:國際線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