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的孩子在加拿大:到底該上公校還是私校

發表:2011-02-19 15:1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Gap Student,是加拿大教育界人士對16歲左右抵加移民學生的稱謂。中文可以譯作「斷層學生」。這些學生來加後便要進入開始選科的10年級,由於加拿大與原居地的教育體系,在授課語言、學科選擇、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及考核制度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的差異。所以,移民學生在兩地教育系統接軌時都會出現斷層現象,從而令他們成為移民家庭中最為負累的一群。而加拿大的公立學校往往不能完全照顧這些移民學生,於是,針對這一群體的私立學校便應運而生了。到底是上公校好?還是選私校好呢?許多移民家長仍是十分彷徨。

難為天下父母心

Daisy和David,同樣是兩年前隨父母從北京來加的移民學生,而且他們在北京時也是中學同班同學。移民加拿大時,他們同是17歲,按加拿大的學制進入11年級。

Daisy的父母本在中國有著薪優糧厚的穩定工作,被稱為「打工皇帝」的「金領一族」。2000年,他們下定決心移民加拿大,主要是為了孩子,希望Daisy能夠進入世界一流的加拿大公立中學完成高中課程。

華裔家長望子成龍心切

「當時想得很簡單,加拿大的教育體系良好,而且移民可以享受免費公立教育,就算我們犧牲一點也值得。」Daisy媽媽對記者說,「不過,人算不如天算。移民手續一辦就是六、七年,到我們正式登陸時,女兒已經17歲了。」

雖然好不容易才得到加拿大的移民身份,但這張遲來的移民紙卻打亂了他們的家庭計畫。「幾年前,我們已不指望加拿大能批准我們的移民申請,所以,女兒一早便以國際學生的身份申請位於維多利亞的私校聖·邁克爾中學(St. Michaels University School)。」Daisy媽媽說,「女兒中學的錄取通知書與移民紙幾乎是同時收到的。」她說,當時一家人仍然希望女兒可以上公立學校,甚至已經在卑詩大學附近找房子,準備讓Daisy上公立名校大學山中學(University Hill Secondary School)。

「不過,有人提醒我們,雖然住在學校所屬地區,但移民學生未必可以馬上進入U Hill,」Daisy媽媽表示,當時不少朋友都說,由於太多人想進名校,所以頭一、兩個學期可能會先被分配到其他學校,尤其是ESL學生。

由於只剩下兩年的中學時間,Daisy媽媽覺得女兒已經浪費不起了,於是,她打消了送女兒入讀公立名校的念頭,下定決心陪Daisy到維多利亞上聖·邁克爾中學。

也許是英語基礎好,也許是自身努力,也許是天資聰穎,Daisy以中上的成績完成了所有高中課程,並已經獲取多倫多大學的入學通知書,今年9月便開始大學生涯了。Daisy媽媽終於鬆了一口氣。

Daisy在北京時的同班同學David,與她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David的父親朱先生是個成功的商人,其家境優於Daisy,完全有能力送 David上任何一間私立名校。

但朱太太認為,加拿大投入在公立教育系統中的財力物力佔政府財政預算很大比例,對比起私立學校,公立學校的優勢更多。她覺得,自己雖是新移民,但也是加拿大的納稅人,應該有權力去享受這裡的公立教育服務。

於是,朱太太堅持讓David上公立學校。不過,David被編入了ESL班,兩年下來,他還未脫離ESL的「苦海」。眼睜睜在看著昔日的同窗即將入讀大學,自己卻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完成中學學業,David一家十分苦惱,後悔當初沒有讓兒子去讀私校。

公立學校資源充足

到底新移民學生是上公校好,還是選私校好?我們帶著此一問題,請教了資深教育工作者朱婉瑤。

朱婉瑤,曾任公立小學、中學教師,代理校長,擁有校監資格;後擔任安省教育廳教育專員,專責函授的中學學分課程並頒發中學文憑;也曾從事3年的私立中學教育。她對加拿大的公立及私立中學的優劣長短瞭如指掌。

「公立中學的資源和綜合素質肯定優於私立中學。不論是從教育經費、師資力量還是從教學硬體上來說,兩者都有很大的差距。」朱婉瑤指出,首先在經費方面,各級政府每年在教育上投放的財政預算十分龐大,這是加拿大擁有高水平公立教育的基本保證。

據瞭解,加拿大政府每年撥給公立高中的教育經費是4.11億加元,強大的經濟後盾,讓公立高中不必為生計和生源擔憂,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教學質量、教學資源和教學環境的改善和提高上。

「其次是公立學校的師資力量是私立中學無法比擬的。」朱婉瑤指,許多人誤以為私校教師的人工普遍高於公校,但事實並非如此。「一個從師範畢業進入公校的教師,薪金絕對比到私校的同行高。即使是老牌私立名校的教師,工資也與普通公校的教師處於同一水平。」

朱婉瑤表示並非說私校就沒有好教員,但一般有志於投身教師行業的,第一選擇都會是公立學校。「除了起薪點高之外,公校教師福利有工會保障,每年自動獲得加薪,而且,公立教育體系龐大,發展空間較大,加上進入省教育廳的官員都需要公校的背景。」她說,高素質的好教師幾乎都被公立學校招攬了,「由於教育資金的充足,公立學校能夠提供優越的待遇聘用最好的教師。這是公校另一明顯的優勢。」

據悉,一個擁有10年教學經驗的教師年薪可達到7.5萬加元。

「在課程上有優秀的教師,而在實踐中,公立中學給學生們提供了最好的硬體設施。」朱婉瑤補充說。

據悉,安省漢密爾頓市的一所公立中學,專門為學生們建造了一個車房並提供真實的汽車給學生學習拆卸;另外,還提供建造真實建築的材料和地方,讓學生親身實踐建築學的原理,而這些在私立學校,都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公校成績不佳之因

上月,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公布2007/2008年度卑詩省中學成績單。結果顯示,排在前10名的中學均為私校。而打進頭20名內的公校卻只有一間。

對於公立學校成績普遍差強人意,列治文學務委員區澤光認為主要是學生來源所造成的。加拿大實行的是平等的普及教育,公校有責任接收學區內的所有學生,這就令同一班學生中存在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為教學帶來了不少的難度。而私校,由於有入學考試,同一班的學生在同一水平上,老師可以有針對地進行施教,學生成績提高也會較快。公立學校也可以培養出優於私校的尖子學生,但由於公校學生的差距較大,所以,平均下來,在排名榜上往往遜於部分私校。

「學生的家庭環境也是公校排名不佳的原因之一,」朱婉瑤指出,有些公校學生父母收入低,經常是為生計而奔波,子女與父母見面的機會都不多,有些父母甚至連自己都照顧不了自己,而需要政府照顧。「公校在照顧這些學生方面花了不少精力。」

公校未滿足學生要求

不論是從教育經費、師資力量還是從教學硬體上來說,公校都優勝於私校,那為什麼近年來出現公校學生減少,私校學生反而增加的現象呢?

朱婉瑤認為,家長選擇私立學校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對公校系統不滿意;有的是希望孩子在一種父母欣賞和認同的特殊教育方法中成長;有的是因為孩子有特別的天分和需要,是普通公校無法提供的。

菲莎研究所訪問了安省919個子女入讀私校的家庭,結果顯示,高達94%的受訪者承認,選擇私校是因為對公校教育感到失望,而其中的75%更稱那是他們放棄公校的重要原因;選讀私校的其餘因素為教師投入度、學業質素。

「對於移民學生來說,情況更為嚴重。」朱婉瑤表示,目前的公校系統並不能滿足移民學生的特殊要求。提到David的案例,朱婉瑤透露,這樣的情況她碰到不少。過去在一間中學擔任ESL老師時,她曾遇到一位香港來的移民學生,他在香港中學匯考中英語已經合格了,但來加後卻被編在從ABC學起的 ESL(一)班,這位學生十分沮喪。朱婉瑤瞭解情況後向校長據理力爭,將他調至ESL(四)班。結果,兩年後,他順利進入約克大學,還拿到獎學金。

「教育就是要幫學生,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東西。」朱婉瑤指出,如果這位香港移民學生一直呆在ESL(一)班,可能會失去信心,甚至放棄進大學的努力。「顯然,全加的公校都未能完全幫助移民學生,尤其是‘斷層學生’。」

「原因是我們的教育系統對移民學生的背景不明白,也不願意去瞭解,即使瞭解後也不願意去幫他們。」朱婉瑤認為,這是某些人怕移民學生的成績上來後,會搶了一些人的風頭和資源。

私校補公校之不足

資深教育工作者、教育心理學博士盧群毅對記者說,其實不少人對本地的私立學校瞭解並不多,甚至存有誤解。「加拿大的私立學校並不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 她介紹說,本地私校大概分為三類,一是傳統的貴族學校,這些學校一般歷史悠久,要求較高,不愁生源;二是教會或宗教組織學校,由於公校不允許宣揚宗教,所以不少宗教舉辦學校,弘揚教義,這類學校並不以盈利為目的;三是新興的商業學校,這些學校大多以幫助學生升學為目的。

根據卑詩省獨立學校聯會(B. C. Federation of Independent School Association)的資料,卑詩省內總共有360所私立中小學校,其中專以升學為主的學校,大約只有20所,其餘逾八成都屬教會或其它宗教興辦學校,過去幾年當中,私校人數成長,也都集中這些教會類學校,而且多半是來自於「內部增長」,也就是家裡只要有一名子女念私校,基於學費優惠等因素,等他的弟妹也屆入學年齡時,家長多會送往同校就讀,反而公校學生中途轉入私校的情況並不少見。

盧群毅認為私立學校具有其獨特性,是公立學校的補充。「私校彌補了公校彈性不足的弱點,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個別輔導,有利於移民學生盡快完成 ESL課程。

私校發展問題多多

不過,由於過去曾屢次發生事情,私立學校的管理一向是人們關心的問題。

盧群毅認為,本地的私立學校大部分都是好的,教育質量也有保證,但也有一些私校以盈利為目的,學生成績單的水分較多。以致有在這些學校高分畢業的學生,進入大學後才發覺自己的成績原來並不是想像那樣好,功課也十分吃力,有學生更因多門功課不合格而被勒令退學。

「當教育成為一種商品的時候,就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了。」盧群毅認為,在私立學校補充不足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公校的改革,讓公立教育體系適應學生的需要。

朱婉瑤也認為,為移民學生提供所需教育服務是政府、教育廳、教育局和學校責無旁貸的職責。當局應該採取更有效和開放的措施幫助新移民學生,尤其是 「斷層學生」。

對於是上公校還是私校好,盧群毅認為要視乎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有些小孩適合公校,有些小孩則適合私校。比如有些紀律很差的孩子,從公校轉到私校,在私校裡得到老師嚴格的管教,之後孩子有很大的轉變。當然在這過程中,家長一直很配合,所以說,無論孩子上公校還是私校,都離不開家長的關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