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父母迷思 有錢能使子讀書?(圖)

作者:陳之華 發表:2011-02-23 19:2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去年9月,我參加國三女兒的親師會。班導師提出兩種鼓舞學生的獎勵方式:一種是由既有班費支出「段考成績進步獎」;另一種則是顧及到成績好的同學不 容易拿到進步獎,而設的「成績優異獎」,也就是獎勵模擬考PR值成績在91以上的同學。後者的獎勵方式,資金來源則由家長另外捐款,老師因此特別詢問家長意見,進行投票表決。

普遍來說,女兒班上的同學都相當「績優」,所以家長們投票結果,並不意外的是多數家長欣然贊成設置績優獎金。而我,大概是少數幾個沒舉手贊成的。

幾天之後,女兒拿了是否願意捐款的單子給我,這問題困擾了我好幾天,要是勾了「否」,好像對班上毫無貢獻;勾「是」的話,卻有違我個人的教育理念。

被女兒催促趕緊填妥單子的週末夜晚,我正好經過她的房間,孩子要我看她寫的聯絡簿,說我一定會以她為榮。我很快讀了她寫在綠色便利貼上的文字。

想不到,她對「捐款」一事的看法,竟與我幾乎一致。她寫道:「老師您詢問我們有關獎勵金,我認為,都可以吧。但是,請一定、一定要先給有進步的人!但對於要以校排,還是以班排的方式,我都沒有意見,只要班上的人開心就好。」

優秀,需要再以金錢激勵嗎?

於是,我們一起坐下來談論我遲遲繳不出單子的原因。我一直覺得,能保持在PR值91以上的孩子們,真的已經夠「優秀」、夠棒了,全國前段班耶!以基本學習能力來說,只要他們願意持續下去,而且也真懂得學習方法,那讀書、考試之於他們,根本不是問題。反而更該思索,我們是否仍需要再以外在的獎勵形式,去誘發讀書動力?還是使他們更加明瞭,讀書,是為了自己,而不需要再添增任何「鼓舞」的資源?真有額外的資源,是否該給較需要的人?

我和孩子說:「這事讓我思索這麼久,不外乎是你們從小到大,我好像從沒拿獎金做為激勵你們學習、讀書,甚至從事任何活動的鼓舞方式。我從未想過威脅與利誘,可以與求知、做學問劃上等號。而捐款給成績已經夠好的孩子,真的不必要。因為臺灣各地實在有太多太多的孩子,需要你們班上家長捐出的那份金錢,而你們班上絕大多數的同學,說真的,什麼都不缺了啊!」

女兒入睡後,我特別拿了她的聯絡簿給先生看,讓他也瞭解孩子的想法與這份頗有正義感的心思。當我為老公翻開聯絡簿時,才赫然發現自己急於看完綠色便利貼後就拉著孩子說話,而她所寫下的卻是滿滿的整個欄位。我只不過看了她額外用的便利貼,就開始侃侃而談了。看來,自己還真急躁了些。

花了不少時間與孩子分享自己的觀點,此時乍然看到她先前寫下的言辭,根本就是我後來跟她絮絮叨叨的想法。她竟然還「耐心」的聽我講完,可真讓我有點赧然。曾在北歐生活了六年的她,這段振筆疾書寫下充滿學習反思與關懷的文字,確實讓我感到驕傲。

她寫著:「老師,班上的進步優良獎活動,我真的不知道是「好」?還是「壞」?「好」是因為會鼓勵大家吧。但這樣有點像是班上很多家長對孩子說:「考上前六名才可以有新手機!」、「前十名才能去剪頭髮!」、「PR90多以上,才可以買鞋!」……

我覺得這樣好怪,你的成績、分數,跟你的頭髮、手機和鞋子等等,到底有什麼關係啊???這樣子好嗎?這樣子對嗎?這樣子是LEARNING (學習)嗎???」

和女兒討論此事後,女兒在簿子裡又加上一段話:「老師,我跟我媽的想法一樣。我媽沒有要捐贈,因為她認為PR值91以上的孩子,已經夠好了……

老師,在這裡,好像都只有注意到「優秀」的人……學校每次上臺領獎,都是同樣的人,難道其它的人就不值得‘鼓勵’嗎?」

我和先生看過後,發現孩子真的保有北歐教育環境裡所形塑出來的人文思維,不論對於學習的真正目的,或是願意關懷其它更需要幫助的人,以及如何看待已經「夠好」的孩子所該具備的自主學習能力等等。

女兒當時也說,能念到PR值91以上,其實就已經懂得讀書考試的竅門,根本不需要再用更多的「激勵」了。這就好像她的英文考90分以上,根本是應該的,不需要再以其它的獎勵來使這個科目更精進。自己擅長的科目,「求好」是最基本的要求了。

誰更需要資源挹注

那個週末夜晚,我從與女兒的談話得到一個靈感。捐款還是有,但絕非錦上添花,而是直接寫明要捐給每天得待在學校上到「第九節」課的所有同學,當做傍晚點心費的一點補助。而我心上的那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最近一年來,有機會造訪臺灣許多地方的學校,不僅到過「明星」高中、「明星」大學,也有機會去了不山、不市的中小學,當然也包括中南部的幾所職校。我愈是面對各地的孩子、老師、家長們之際,就愈加明瞭,與所謂的「優秀」孩子對話,有時真會讓大人自以為是的很有成就感!

然而,對於立足點和受教機會、環境多少有些不同的孩子,從他們較坐不住的身影、較無法專注的神情、較需要費力的講述中,我總不由得百般思索,這社會,到底誰才更需要資源挹注啊?

每回想起那些我在臺灣各地見到的身影,就會一再思索,我們到底能為他們再做些什麼?

撰寫這篇專欄時,再度與孩子聊了些許看法。大女兒靈光乍現的說:臺灣的教育好像一台大卡車,優秀學生很像是拖車頭,拚命的被鼓勵往前衝啊沖,但卡車原本該載運的貨物,就像許多學業成績較差的孩子們,早已被遺棄在不同的公路上。卡車頭根本沒空往後看,只能被催促不停的往前衝刺。

女兒接著又有感而發的想起去年7月的香港行旅,並說:這樣不太好,真像香港這個不太大的地方,卻有極為顯著的貧富差距;好的極好,差的極差,讓人覺得很不均衡,也很不協調。

其實,教育資源的分配,一直是我們教育現場的大問題,好學生的資源,永遠不嫌多,其它孩子的資源,又永遠不夠多。家有優等生的父母們,請一定要讓您「優秀」的孩子,具備同理心與社會關懷,因為那才是在您們百般期許之下的「精英」人才,所最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啊。



来源:親子天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