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可能的情況是錯踩了踏板。」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一位官員做出了這樣的結論。該機構剛剛發布了針對一連串豐田(Toyota)汽車事故的調查報告。
去年這個時候,豐田召回了800萬輛汽車。美國政府官員對此窮追猛打。事故受害者家屬在國會聽證會作證時情緒激動,豐田首席執行官也親自飛抵美國致歉。
媒體迅速將豐田的衰落與日本的衰落劃上了大大的等號。現在事實證明,豐田根本沒有衰落。按照NHTSA的說法,問題出在「司機不是在該踩剎車時錯踩了油門,就是同時踩上了油門與剎車踏板」。
那麼,關於日本的衰落,全球投資界是否犯了同樣的錯誤?
近幾年來,減持日本資產,將資金用來增持新興市場頭寸,已成為一種流行策略。投資者上一次因不持有日本資產而受重創是在2005年。在變化無常的「市場先生」心中,這好像已經是上輩子的事。就更長遠來看,日本20年的熊市已耗盡了投資者的信心,並製造了大量具有破壞性效果、可用於為悲觀立場辯護的錯誤觀點。但經仔細研究之後人們會發現,日本並不像謠傳的那樣毫無希望可言。
第一個錯誤觀點是日本企業毫無增長潛力。實際上,自1999年至2000年信息技術繁榮達到頂峰以來,東證指數(Topix)實現了200%的每股盈利增長,表現遠遠好於其它大多數發達國家的股市,只有上證綜指表現略好於此。
日本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確一直停滯不前,但上市日企的利潤越來越多地受到全球大環境的推動。
第二個錯誤觀念:日本的人口問題十分嚴重,最終會摧毀其債券市場。事實上,過去20年日本已經在快速老齡化,但日本債券收益率在此期間非但沒有上升,反而降至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
沒錯,日本家庭儲蓄率急劇下降,但隨著企業減少投資,日本公司部門的儲蓄率卻大幅提升了。因此,作為一個整體,日本仍實現了儲蓄的增長。這一點不可能改變。相比之下,歐洲和中國處在人口結構危機相當早期的階段,而且應對該問題的能力似乎還比不上日本。日本65歲以上的人口中,20%的人仍在工作。而在大多數歐洲國家,這一比例不到4%。
第三個錯誤觀點:日本的公司治理狀況駭人聽聞。日本的確有改進的空間,但最近管理層收購及其它企業活動(例如新日鐵(Nippon Steel)與住友金屬工業(Sumitomo Metal)的合併案)的激增,意味著改變已經出現——儘管是日本傳統的漸進式改革。相比之下,相信新興市場潛力的投資者不得不容忍經濟中一些見不得光的交易——例如,中國頂尖白酒生產商茅台 (Moutai)將收入的40%「特供」給中共官員。
最後一個錯誤觀點:全球信貸危機加速了日本的邊緣化。沒錯,就以本幣衡量的GDP而言——人們通常用這一指標來衡量一國的經濟表現——日本的表現的確很糟糕。該國產出一度下降8%,跌幅居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之首,不過如今已收回了大約一半的跌幅。
然而,如果換算成通用貨幣,結論就會截然不同。自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日元兌美元匯率上漲了33%,兌英鎊和歐元的升幅分別達到48%和35%。
與其它發達國家相比——而不是與新興世界相比,日本的全球影響力並未下降,反而有所上升。日元成了安全港,企業和投資者以日元賺取的利潤比以往任何時候價值都高。
既然如此,為何這麼久以來日本股市的表現一直如此糟糕?答案很簡單。在上世紀80年代泡沫達到頂峰之時,日本股票的價值被嚴重高估——高估程度甚至超過了2000年時的美國股市或2007年的上海股市。
去泡沫過程對日本企業界造成了嚴重傷害,而企業界剛剛開始復甦,又遭遇了次貸危機。
如今,日本股市已不再昂貴;根據你所使用的衡量標準,其定價或是適中,或是非常便宜。投資者應停止觀看後視鏡,並確保自己不會踩錯踏板。
来源:和訊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