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9.0級大地震將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增加通貨膨脹壓力:一,日本央行實行貨幣擴張政策;二,汽車和電子產業的供應鏈中斷;三,對石化燃料的需求上升。日元今年可能會出現大幅貶值,這也將會給其他亞洲貨幣帶來巨大壓力。
從長遠來看,地震破壞了核電工業的聲譽。無論核電站設計的多麼完美,突發事件和人為錯誤總是會帶來巨大影響。當核電站發生問題,後果就將會是長期的,災難性的。
儘管很多政府官員聲稱民眾不必擔心,中國還是應該無限期停止核電發展計畫,並關閉靠近人口中心的現有核電站。
全球經濟將無限期地依賴化石燃料。其高價將在未來幾年使通脹持續居高不下。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和發展模式削減消費,是未來發展的惟一途徑。
精英主義失敗
災後,日本人的冷靜和秩序給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東京,外國人的大批撤離與當地居民的平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儘管對於供應短缺的擔憂是那麼的顯而易見,日本人無論做任何事情都還是有秩序地排隊。
與日本人出色的行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領導層再次顯示出了自己的無能。日本是一個領導力很差的國家。該國經濟的長期下滑就要歸咎於這一點。當這種無能應用於核問題,後果可能就會讓這個國家終結。
誰是日本的統治階級?世界不斷見證日本政府的頻繁更迭。這給世界留下了不穩定的印象。在現實中,是日本的官僚階層在統治這個國家。日本官僚是一個非常穩定的階層。到了一定年紀,他們就會在東京電力這樣導致了核危機的公司的高級職位上退休,這種制度被稱為「高官空降」。
從理論上說,日本的官僚階層應該是這個國家最優秀、最聰明的一群人。官僚階層的高級人員幾乎全部是從東京大學畢業的。他們較之民眾的優越性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他們的記錄卻不足以支持他們的這種威信。就產業規劃而言,通產省主導的官僚階層可能沒有任何貢獻。
在過去20年裡,這個統治階層的無能是有目共睹的。他們將日本帶入了20世紀80年代的巨大泡沫,直到現在還無法走出泡沫之後的萎靡狀態。
日元面臨重估
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日元在地震發生後不斷飆升。理由就是,日本企業將會為了國家重建拋售外國資產而購買日元。因此,日元首先會飆升。如果金融市場是完全壟斷的,這種戰略是有用的。但是日元市場如此巨大,怎麼會是完全壟斷的呢?原因就是利率太低,長期持有日元基本上不需要任何成本。因此,投機者都有機會等到最後一分鐘,迫使日本企業到了迫切需要的時候再購買日元。
七國集團干預市場來降低日元價值。很多人認為這是反市場的,在長遠看來是不利的。這種瘋狂的觀點在世界有著大批追隨者。金融市場已經演變成了一個賭博獲利的體系,原因就是流動性過剩。那麼多有錢而又無事可做的人聚集起來創造了這樣一個遊戲,從無知或行動緩慢的人身上獲利。該系統的起源就是央行傾向於用印發貨幣的方式刺激經濟。這種做法導致了國際金融體系裡流動性的大量聚集。當體繫在2008年崩潰時,世界各國政府又以挽救經濟的名義將其保釋出來。
當一個國家像日本這樣失去如此大量的財富,如果其他條件不變,貨幣就會貶值以反映減少的財富。就短期動態而言,這樣的市場情況在一個合理,有競爭力的市場上是不會出現的。日本銀行現在拿出了大量資金來支持經濟。當資金進入實體經濟,供應增加將導致日元貶值。如果人們意識到這一點,那麼即使在幾週內因為日本企業資金回流導致日元價值激增,現在囤積日元也是毫無意義的。日本銀行可以暫時借錢給日本企業,讓它們可以逐步將國外資產兌換成日元。
美元兌日元匯率如果今年達到100,我將毫不驚訝。經濟損失額可能基本上相當於日本的外匯儲備總量。生產的中斷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削弱日本出口。由於核電站關閉,日本需要進口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氣才能保證經濟的運行。日元的基本面已經大大削弱。日元價值應該反映新的現實。
日本地震帶來了2011年的第三場通脹。澳大利亞洪水將會嚴重影響糧食供應。中東變革增加了油價風險溢價,並可能導致接下來幾個月石油產量的減少。日本地震增加了貨幣供應和對石油的需求,降低了製造業產出。
「衝擊」這個措詞似乎暗示其只是短暫現象。我們可以等到其影響顯現嗎?故事沒有那麼簡單。通脹長期來看是一種貨幣現象。資金多快可以轉換成通脹需要視情況而定。衝擊加速了資金轉換成通脹的過程。
在某些情況下,這三次衝擊也延遲了貨幣緊縮政策,增加了貨幣供應。日本央行可能會將重建費用的一大部分貨幣化。日本政府的債務已經達到了GDP的 225%。市場可能沒有能力吸收如此巨大的日本政府債券增量。日本央行不得不吸收很大一部分才能穩定日本政府債券市場。如果日本政府債券利率上升,那麼國債利率成本可能就會讓日本政府破產。因此,日本央行必須通過購買來維持利率處於較低水平。
當日本央行通過購買維持住了日本政府債券利率,無疑將會令日元貶值。日元需要迅速大幅貶值,事後再緩慢升值。日本政府債券投資人在日元貶值時沒有時間做出反應,事後,因為日元升值將補償低利率又沒有動機拋售。
日元將迅速貶值,再緩慢升值,這與過去迅速升值緩慢貶值的模式形成了鮮明對比。如果2011下半年美元兌日元匯率激增至100,我對此將完全不會感到驚訝。通脹衝擊最終會改變市場對美聯儲利率政策的期望。當這一切發生的時候,美元兌日元匯率就會出現這種變化。
核電喪鐘
出於環境和經濟效益的原因,我以前一直都是核能的堅決支持者。發展中國家佔全球人口的80%。如果他們的經濟發展需要消耗掉跟發達國家同樣多的能量,地球將無法承受。後果將嚴重到無法考量。核能是兩害取其輕,因此值得一試。福島事件改變了我的想法。
福島危機提醒我們:人為錯誤可能會比全球變暖更早滅亡世界。在核電站的運行過程中幾乎不可能消除人為錯誤。儘管中國領導人一再向人民表示中國的技術更加安全,我卻不斷想到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世界最高的交通事故率,以及很多商品普遍的質量問題。再想像一下中國的核電站,這讓我驚恐萬分。中國已經暫停核電工業的發展。這是正確的決定。實際上,所有靠近人口中心的現存核電站都應該盡快關停。
福島事件將會改變其他國家的核計畫。全球經濟在接下來的幾年將會更加依賴化石燃料。這將會加快環境的惡化和成本的上升。對世界來說,解決辦法就是減少消耗,而不是尋找替代品。這就意味著要改變生活方式和發展模式。
中國的發展是十分耗能的,因為它是出口和投資拉動型。中國的能耗和美國相當,但產出只有美國的40%。美國在能源使用方面已經是相當浪費了。這表明瞭中國經濟對能源的依賴程度。這是不可持續的。或者政府改變其政策,或者市場迫使中國做出改變。中國的石油進口在未來十年可能會超過美國。在油價達到每桶200 美元時中國就會出現貿易赤字。由此產生的貶值壓力可能會導致整個國家癱瘓。最好是能自願做出改變,而不是被市場迫使改變。
在過去20年的全球化浪潮中,全球分工已經變得相當完善了。通常,一個產品會由許多個國家共同製造。除了更細緻的勞動分工,準時制管理體系已經被普遍採納以節約庫存成本。兩者的結合使得全球經濟很難應對類似日本地震這樣的供應鏈衝擊。日本專門從事許多電子和汽車關鍵零部件的生產。其供應鏈的中斷可能會導致很多大眾產品的短缺。
因為核能已經佔到了日本電力供應的30%,核電站的關閉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裏將會影響日本的製造業。並且,核輻射使得情況更加複雜。這很可能將削弱日本農產品的出口。我們不知道其他國家對這種輻射頗高但又尚未達到危險水平的製造產品會做出何等反應。
供應鏈中斷通常是短暫的。其通脹效應也會很快消失。但是這次日本的情況不同。30%電力供應的中斷使得這種衝擊對很多行業的影響時間會更長。核污染讓情況變得更加糟糕。其通脹影響也將持續下去。
日本核災難將會減緩或嚴重削弱世界各國核能工業的發展。從長遠來看,將會推高化石燃料的價格。惟一出路就是改變生活方式和經濟發展模式,減少能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