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裁政權(網路擷圖)
獨裁的英文詞是dictatorship,又譯為 「狄克」、「狄克推多」、「專政」,在政治學中它是指一個人或一個集團擁有絕對的政治權力。獨裁政權為了維護其獨裁地位,往往對社會輿論進行操縱,以各種各樣的理由限制公民的自由,比如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結社和集會自由、信仰自由等。溫和一些的獨裁政權會用暫時性的經濟增長為其獨裁地位辯護,暴戾的獨裁政權則會對全體國民實行血腥的暴政,甚至對自己人也不例外。紅色高棉、前蘇聯都是前車之鑒。獨裁政府沒有合法的權力來源,無法處理內部的意見分歧,總免不了陷入相互迫害、內亂、戰爭。這樣的國家很難長久。二戰之後,全球範圍內掀起了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獨裁政權紛紛覆滅,民主國家接連建立。到今天,世界上非民主國家只有40多個,民主國家卻多達約150個。
一、獨裁政權覆滅記
1.葡萄牙:「石竹花革命」
1973 年,葡萄牙舉行一次選舉,未能結束獨裁者卡埃塔諾的法西斯統治。「人民民主運動」對政權和平演變失去了信心。中層軍官開始醞釀革命,稱為「尉官運動」。 1974年4月25日,「尉官運動」發展成政變,並取得成功。軍隊只受到保安部隊的少量抵抗,就佔領了主要的政府部門、廣播電臺、郵局、機構和電話局。在幾小時之內就推翻了卡埃塔諾(獨裁者薩拉查死後繼任)政權,由斯皮諾拉將軍任總統。「葡萄牙的解放事實上未流一滴血」。士兵把石竹花插在他們的步槍筒中,接受人們的歡呼,政變由此得名「石竹花革命」。
2.巴西:和平演變
1974年 巴西軍政府引入「政治對話」,培養「可信任的反對黨」,啟動「受控制的自由化」,8年後才實行議會的自由選舉,1989年實現總統直選。
3.希臘:鎮壓國民者玩火自焚
1965年,希臘國王與總理就君主應該在希臘政治中佔何種地位發生嚴重分歧,總理帕潘德裡歐被免職。帕帕多普洛斯趁機發動政變,成立了名為「上校團」的軍事獨裁政權。國王反對獨裁者失敗,被迫流亡,君主制被遺棄。1973年約安尼澤斯上校以總統帕帕多普洛斯過於軟弱發動了第二次政變,成為新的政府首腦。1974年,約安尼澤斯軍政府在塞普勒斯(該國有希臘、土耳其兩個民族)策動政變,推翻馬卡里奧斯政權,成立桑普森政府。隨後,土耳其軍隊侵入塞普勒斯,桑普森被迫辭職,塞普勒斯從此南北分裂。塞普勒斯事件以及對雅典綜合理工大學學生起義的血腥鎮壓,導致軍政府內部垮臺。前總理卡拉曼利斯從巴黎回國,擔任臨時總理。最後希臘採用全民公決的方式廢除了君主政體,建立共和政體,並頒行新憲法和選舉總統。
4.西班牙:真正的國王
1939年,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的軍隊在內戰中勝利,任國家元首,實行軍國主義的統治。1947年,西班牙國王寶座虛空,弗朗哥自任攝政王。1975年11月20日,弗朗哥去世。在他去世前,他指定了胡安·卡洛斯王子作為他的後繼者。胡安·卡洛斯是西班牙前國王阿方索十三世第三子胡安親王的長子,卡洛斯王子接受了國王和國家元首的頭銜,但他卻領導西班牙向更文明的現代民主國家轉變。1976年7月國王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蘇亞雷斯為首相,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這標誌著西班牙同佛朗哥獨裁政權的徹底告別。1977年舉行了西班牙戰後全國第一次全面普選。 1981年,部分軍方人士發動政變,試圖恢復專制集權統治。胡安·卡洛斯一世國王在政變領導人來訪時藉故溜走,通過電視臺宣布自己不能容忍民主的倒退,政變想成功除非把他殺了。國王在軍隊中的朋友們的支持下,迅速平息了政變,參與政變的軍方人員也大多得到特赦。西班牙內戰以來最有可能導致國家分裂和流血的此次事件,就這樣成功消解。胡安·卡洛斯一世國王贏得了民眾的尊重和愛戴。當時西班牙共產黨的領袖卡利約還喊出了這樣的口號:「上帝拯救了西班牙!」
5.厄瓜多:明智的獨裁者
1977年,厄瓜多的軍事領導人宣布他們願意退出政治。於是,1978年起草了一部新憲法,1979年的選舉產生了一個文官政府。
6.巴拿馬:美國派兵解放
1983年,曼努埃爾·安東尼奧·諾列加任巴拿馬國民警衛隊司令。任職後,他變國防警衛隊為國防軍,同時控制議會,操縱政府,實行獨裁統治。美國輿論揭發他參加走私販毒、謀殺政敵和大選舞弊。1989年12月20日凌晨1時,一架F一117A隱形戰鬥轟炸機從美國內華達州起飛,轟炸了巴拿馬首都附近的兵營。美軍「海豹」突擊隊兵分兩路炸毀了諾列加的私人飛機和專用船,切斷了他的逃路。「紅色特遣隊」則實施低空傘降,對巴軍第6、第7連發起攻擊。其它各作戰部隊,也都按作戰部署發起全面攻擊。24日,萬念俱灰的諾列加躲進梵蒂岡使館請求政治避難。1990年1月3日,諾列加向美軍投降,他最終被送到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法院接受法庭審判,獲刑40年。隨後,巴拿馬重新施行自由選舉,媒介獲得言論自由,國家管理權漸漸和平過渡到公民政府手中。
7.阿根廷:自斷生路
1975年,阿根廷最著名的總統貝隆去世。1976年3月,阿根廷軍隊推翻了貝隆第三任妻子為總統的政府,阿根廷陷入軍事獨裁統治時期。阿根廷軍隊與60年代就活躍在阿根廷城市裡的左翼游擊隊爆發了多年的戰爭。軍政府對游擊隊員以及同情他們的市民實行「零度容忍」的參保政策。在這場 「骯髒戰爭」中,很多人從餐桌上被帶走,很多人在光天化日下從大街上消失。成批的屍體被從飛機上拋到大海裡,三萬多人毫無聲息地死去。有14位母親到首都的五月廣場上遊行,呼喊:我的孩子不見了!誰能告訴我,我的孩子在哪裡?遊行後不久,三位母親消失了。恐怖在整個國家蔓延。1980年,游擊隊終於被阿根廷軍統政府全部殲滅。但軍統政府已經無力維護將要崩潰的經濟,就去打民族牌,對英國殖民地馬爾維納斯群島進行突襲,宣稱要收復領土。「蚍蜉撼大樹」,阿軍很快戰敗,宣布投降。1983年2月,軍政府在內外交困的壓力之下,不得不和國內各黨派協商,決定結束軍統,舉行全國總統選舉。
8.菲律賓:失去人心
1972年,菲律賓由馬科斯實行獨裁統治。他在全國實行軍事戒嚴,鎮壓反對派。反對派領袖之一阿基諾被抓起來,並判處死刑。在獄中,阿基諾仍然進行頑強的鬥爭,獲得全國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成為國際知名的人物。1980年,美國總統卡特為阿基諾提供擔保,並逼迫馬科斯同意阿基諾出獄,到美國過流浪生活。1983年8月,阿基諾攜全家闖關回國,不幸在飛機場被暗殺身亡。舉世皆驚。阿基諾夫人繼承丈夫遺志,帶領反對派參加1986年 2月舉行的全國性總統選舉。馬科斯自以為勝券在握,操縱選舉委員會宣布自己在選舉中獲勝。阿基諾夫人也不示弱,直接宣布自己在選舉中獲勝。結果,兩位「總統」同時宣布就職。全國民眾支持阿基諾夫人出任總統,馬科斯見大勢不妙,當夜就逃亡國外。「人民力量運動」終於把阿基諾夫人從一個家庭主婦送進了總統府。在執政期間,阿基諾夫人改寫了菲律賓的憲法,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和基本人權,大規模地進行農業土地改革,讓菲律賓走上了自由民主的現代文明之路。
9.臺灣:蔣經國——中華民族真正的偉人
國民黨創建人孫中山曾留下中國政治三步走的遺言:「軍政、訓政、憲政」。國民黨及其後繼者走的正是這條道路。在大陸,蔣介石推行了軍政和訓政;在臺灣蔣家父子由訓政而憲政。
1960年9月4日,《自由中國》的主編雷震被捕。1979年夏,黃信介等人創辦《美麗島》雜誌,批評時政,主張「讓民主永遠成為我們的政治制度」。12月10日,《美麗島》雜誌社以紀念「世界人權日」為由,在高雄組織2萬多人集會,要求國民黨當局「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國民黨當局則出動大批軍警進行鎮壓,導致流血衝突,有200人受傷。「美麗島事件」發生後,152名黨外人士以「涉嫌叛亂罪」被抓扣,《美麗島》雜誌被查封。國民黨強硬派要求進行鎮壓,對施明德等一兩個人處以死刑。為此,蔣經國問計臺灣清華大學教授瀋君山,瀋勸告,「最好不要判死刑,我們終究要在這片土地上長期地生活下去的,血流下去了,就收不回來了」。最終國民黨沒有把任何人送上刑場。正如蔣經國所說,「權柄,很容易去用它。難的是,什麼時候不去用它。三十八年的‘戒嚴令’是國民黨的惡名與黑包袱,一定要想法解除與開放,否則永不安寧。」
1981年,蔣經國意識到一黨專政不是最好的境界,只是過渡到憲政的暫時訓政階段,最後的理想還是還政於民,實現憲政。他對英文秘書馬英九說「解禁應該越來越寬,不能換湯不換藥。我知道自己是獨裁者,但我會以專制手段來結束專制制度」。
1986年9月28日,135個反對派領導人在臺北市園山大飯店成立反政府的民主進步黨。抓捕名單送到了蔣經國的眼前。坐在輪椅上的蔣經國卻說,「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國民黨過去太驕傲、太自負,抓人解決不了問題——政府應該避免衝突,保持鎮定。」在中常會上,蔣經國壓制和安置了許多年邁的死硬派,被激進派指責為:「叛國!叛國!」。軍統藍衣社的「鐵血愛國會」還舉行集會,以血書要求蔣經國逮捕叛亂分子,蔣經國再次壓制了激進派。已經下不了床離不開輪椅的蔣經國,指派中常委研製「政治革新」方案,他向國民黨秘書長李煥表達三點意見:第一,國民黨需要徹底改造才能在完全公開的政治制度裡競爭。他說:「如果我們不重振國民黨活力,人民會拋棄黨——甚至黨員都會流失。」第二,推動「全面政治民主」,取消「戒嚴」、允許民眾自由組黨、「國會」全面改選、解除「報禁」。第三,兩岸統一。他說:「我們必須採取主動,踏上統一之路。兩岸若不統一,臺灣恐怕將越來越難獨立存在。」 1987年7月14日,蔣經國看到條件成熟宣布解除持續了38年的「戒嚴令」,臺灣才真正告別訓政期。蔣經國終於幫父親完成了國父孫中山的遺願進入憲政期。
在蔣經國的領導和部署下,臺灣不僅順利實現了三民主義和憲政,經濟成就同樣卓越,早在1988,臺灣轎車擁有量已經達到平均每四人一部。蔣經國是一位樸實和親民的領袖。從1950年起直到1978年出任總統,他的足跡踏遍全臺灣320個鄉鎮,臺灣幾乎沒有他不曾到過的地方。他經常不經預告就到普通人家訪問,甚至到當地的普通小館子隨便吃點午飯,也因此在民間交了不少朋友。有時他還帶著家人到電影院趕場,和一般人一樣排隊買票。他每天六點半起床,一直工作到半夜。但蔣經國一生最大的功績,是他超越個人、家族和黨派的私利,解除了言論自由,開放了結社自由和言論自由,帶領臺灣結束了專制政治,推開了自由民主的大門。臺灣人民懷念蔣經國先生,全中國人民也將真心實意地紀念他。(本節主要採自劉文忠先生《新海國圖志》)
10.韓國:獨裁者被迫從良
自1961年朴正熙發動政變後的30餘年中,韓國幾乎一直處在軍事威權統治之下。金斗煥掌權後,民眾抗議活動不斷,最終釀成了1980年5月的光州流血事件。鎮壓了民眾抗議活動的金斗煥根據維新憲法被選舉為總統。他還頒布新憲法,把總統任期改為7年。不過,他解除了軍事管制,逐步恢復政治活動,在他任期屆滿時,不留戀權柄,韓國政府第一次實現和平移交權力。盧泰愚在反對黨「改憲運動」和百萬民眾遊行中出任總統,上臺後,他接受了反對派的全部要求,平息了政治危機,開始修改憲法,為十六年來第一次總統直接選舉積極創造條件。1987憲法是韓國民主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這部憲法標著這執政黨與反對黨走向和解,總統實行直接選舉,同時限制了總統的權力,為韓國走向民主鋪平了道路。
11.南非:各國干涉內政
由於歷史的原因,南非原本是一個種族隔離國家。國際上,反種族隔離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1962年,聯合國針對南非成立「反對種族隔離特別委員會」。隨後聯合國對南非實行了長期的一系列的制裁措施,包括武器禁運、石油禁運、取消在聯合國活動的一切資格。1981年,聯合國124個國家在巴黎召開制裁南非的會議,通過《巴黎宣言》,1982年成為「動員制裁南非種族主義政權國際年」。1983年,聯合國制定並開始實行第二個「反對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的10年行動計畫」。隨後美國「全面反對種族隔離法案」、南非昔日盟友以色列不再出售武器給南非。美國還有一家銀行帶頭終止了向南非的全部貸款,引發世界多個國家對南非實行制裁。全世界140多個國家與南非斷絕了外交關係。南非經濟陷於崩潰。
1989年1月,南非總統博塔因病住院並辭去了總統一職。同年9月,時任國民黨主席德克勒克(FWdeKlerk)繼任總統。在南非歷史轉折的重要時刻,德克勒克決心改革。1990年2月作為南非總統的德克勒克宣布解禁非國大、泛非大和南非共等進步組織,解除對聯合民主陣線和南非工會等33個群眾組織的限制,並釋放已被關押了27年的曼德拉。最後,經過民主程序,德克勒克以和平的方式與非國大組成臨時政府,從此掀開了南非民主歷史的新紀元。199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曼德拉成為南非第一任黑人總統。
12.智利:用專制推行民主
1973年,皮諾切特推翻阿聯德,成為軍政府的首腦。皮諾切特卻是一個堅定的民主制度的擁護者。為了推行民主制,他甚至用了完全不民主的方式。比如暗殺左翼政治人物,用鐵腕扑滅反民主的人。1980年,皮諾切特以「不規範、不民主」的方式制定和通過了一部新憲法。新憲法規定智利要在1988年進行等額總統大選,又明確規定:總統及議員由全民直接選舉產生,皮諾切特要在1990年還政於民。新憲法制定後,皮諾切特於 1983年開放黨禁,與反對派開展對話,取消了15年之久的全國緊急狀態,恢復新聞和集會自由,允許政治流亡者回國,並說服軍人委員會推舉他為唯一的總統候選人。但是,皮諾切特在1988年的大選中失敗,智利進入1989年總統大選和1990年3月權力讓渡的框架。1989年總統大選如期舉行,艾爾文獲勝,1990年接任總統。皮諾切特遵守了自己在1980年憲法的諾言。
13.匈牙利:「1956年事件」的報應
1956 年10月,數十萬群眾在首都布達佩斯舉行遊行,支持黨的領導人納吉的新經濟政策和政治民主化改革、反對蘇聯干涉內政,並要求納吉出任總理,蘇聯撤出匈牙利等要求。蘇聯以12個師的兵力幫助匈牙利血腥鎮壓遊行群眾,釀成「十月事件」。事件之後,納吉以反革命和叛國罪被判處死刑。1989年 社會主義工人黨對「1956年事件」的評價出現分歧,導致黨的上層發生分裂,黨內民主派和保守派的鬥爭公開化,最終,國家和軍隊中的政黨活動被終止,社工黨宣布放棄執政黨地位,1989年10月,匈牙利社工黨改名為社會黨,並決定取消作為集體國家元首的共和國主席團,實行總統制;確立多黨制和議會民主的法治國家;取消馬列主義政黨在國家機構中的領導作用的規定。由社會黨和自民盟聯合執政。匈牙利走上民主國家的軌道。
14.捷克斯洛伐克: 「天鵝絨革命」
1989年11月17日起,布拉格大學生集會,隨後有10萬餘人上街遊行,要求共產黨總書記雅克什下臺、結束共產黨一黨專政。11月24日,捷共中央主席團和書記處全體辭職。新領導人在人民要求下批准修憲,取消捷共的領導地位,進行多黨選舉。大選中,「公民論壇」獲得勝利,在布拉格之春中失勢的杜布切克當選為聯邦國會議長,哈維爾當選為總統。
15.羅馬尼亞:獨裁者被人民推翻
1989年12 月16日,蒂米什瓦拉發生警察與當地居民的激烈衝突,結果警察對居民開槍,造成數人傷亡該衝突事件引發了羅馬尼亞境內大規模反政府的遊行和示威活動,傳聞說,「蒂米什瓦拉事件死傷人數近萬」。12月21日,在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共產黨總部廣場舉行10萬人集會。齊奧塞斯庫發表講話,把「蒂米什瓦拉事件」定義為「鬧事」。人民憤怒了,集會變成針對齊奧塞斯庫的示威,革命爆發了。警察向手無寸鐵的群眾開火,此場景又被電視直播,被全國的觀眾看到,更加激起了人們的不滿。齊奧塞斯庫要求國防部長米利亞派兵鎮壓,米利亞加以拒絕。第二天,米利亞被「自殺」。軍隊與齊奧塞斯庫決裂,與群眾一起進行反對齊奧塞斯庫的革命。12月23日,齊奧塞斯庫夫婦被救國陣線逮捕。12月25日軍事法庭判決齊奧塞斯庫夫婦犯有屠殺罪和非法擁有大量來源不明財產罪,被執行槍決。羅馬尼亞共產黨政權正式倒臺。
16.保加利亞:獨裁者從良
1989年,在「東歐巨變」影響下,保加利亞共產黨中央總書記日夫科夫辭職。保共主動取消憲法中有關保共的絕對領導條款,舉行「自由選舉」。
17.波蘭:獨裁者從良
1989年1月,波蘭統一工人黨中央全會通過了政治多元化和工會多元化的決議;2-4月,波蘭統一工人黨、統一農民黨、民主黨、教會、各社會團體、群眾組織和團結工會在華沙舉行政治協商的圓桌會議,決定實施三權分立的原則,建立議會民主制、總統制、兩院制。處於非法地位的「波蘭獨立團結工會」重新登記合法化。1989年12月正式改國名為波蘭共和國。
18.東德:獨裁者從良
1989年秋,從東德一些教堂開始的和平守夜活動很快在幾個大城市發展成和平抗議遊行。10月9日,萊比錫大約7萬名市民和平上街遊行,高舉「我們是人民」的標語牌,要求進行民主改革,進行自由選舉。他們很清楚共產黨政權仍然掌握著鎮壓手段,僅僅幾個月前的北京就是前車之鑒。然而,人民嚮往自由,人們不可以在受壓制!東德人顯然置危險於度外。10月18日,執政18年之久的昂奈克辭職,克倫茨接替了他的職務。然而民主德國各地的示威規模仍然不斷擴大。
11月9日晚,德國通過了新的旅行法,新聞發言人君特•沙博夫斯基說,「今天通過了一項規定,使每一個民主德國公民都能夠穿過邊境出境旅行」。一名義大利記者問道,該項規定何時能夠生效?沙博夫斯基給出了一個錯誤的答案:這項法案立即生效。幾分鐘內,這個爆炸性的消息就傳遍了全世界:樹立起28年的柏林牆在這一天晚上被打開。從此,民主德國公民不需要任何手續就可以直接前往聯邦德國。當時,立刻就有第一批人走向勃蘭登堡門和柏林的另一個邊境關卡。邊境的官員被弄糊塗了,因為他們並沒有接到打開關卡的指令。但是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關卡,牆的另一邊人群也聚集了起來,於是邊境的官員們放棄了阻攔。在過了半夜不久,第一批東德公民踏上西德的土地,他們受到了熱情的歡迎。陌生人都相互擁抱,喜極而泣。11月9日柏林牆打開後,僅11月11日一天,到西柏林的東德公民就超過50萬,以致於西柏林的交通秩序陷於癱瘓。
聯邦德國總理科爾不失時機地在11月28日提出統一的「十點計畫」,提出根據聯邦德國的《基本法》,使民主德國並入聯邦德國。12月1日,民主德國人民議院修改了憲法,隨後16個黨派召開圓桌會議,決定舉行大選。東西德實現統一。
19.海地:獨裁者被人民推翻
1986年,人民進行反暴政鬥爭,獨裁者杜瓦利埃逃亡法國。隨後進行全國立憲議會選舉,並通過新憲法,選舉出民選總統。
20.蘇聯:獨裁者從良
1989-1990 年,東歐發生巨變,長期執政的共產黨宣布解散或重組,成為在野黨。1989年11月15日,戈爾巴喬夫在全蘇大學生會議上表示,蘇聯也可以實行多黨制。 1990年2月5日至7日,蘇共中央通過了準備提交給蘇共二十八大審議的草案《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草案稱蘇共僅僅是一個自治的社會政治團體,最終理想是實現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草案還說,必須從根本上改變蘇共在社會中的地位,擺脫政治壟斷,草案還表示: 「蘇共將在民主進程的範圍內推行自己的政策,放棄任何法律和政治上的優先權」。1990年3月,蘇聯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戈爾巴喬夫為總統,並對憲法第六條做了修改,取消了原憲法中「蘇聯共產黨是蘇聯社會政治制度以及國家和社會組織的核心」的提法,宣布實行多黨制。1990年7月2日至13日,蘇共召開第二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決定:蘇共放棄國家職能,取消軍隊、國家安全系統、國家機構中的黨組織,不再干預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任免。1991年,蘇共保守勢力「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發動了旨在維繫聯盟存在、維繫蘇共領導地位的「8·19」事件。俄羅斯元首葉利欽解散軍隊裡的黨組織,終止俄羅斯共產黨的活動。戈爾巴喬夫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職務,同時要求蘇共中央自動解散。他還於當天簽署法令,禁止蘇共在武裝部隊、克格勃、保安警察和國家機關的活動。 8月29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決議,決定暫時停止蘇共在全國範圍內的活動。至此,蘇共正式解體,各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蘇聯不復存在。
21.南斯拉夫:民族獨立運動
1980年強人鐵托去世,南斯拉夫國內的民族衝突開始加劇。受東歐劇變和蘇聯獨立的影響,南斯拉夫境內各民族謀求自治與獨立。1990年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等各個地區都舉行了大選。不過,當時除德國外,歐洲大國和美國出於保持巴爾幹穩定的目的都明確反對南聯邦分裂。 1990年底,美國中央情報局向布希總統提交了一份南斯拉夫局勢的預測報告,報告中說,「南斯拉夫將在今後18個月內解體。」各國震驚,輿論嘩然,南斯拉夫也提出強烈抗議和譴責。但預測報告很快成為現實。1991年-1992年,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黑(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相繼宣布獨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92年宣告解體。
22.阿富汗:美國派兵解放
1978年4月,阿富汗人民黨發動政變殺死了首相達烏德,阿富汗陷入長期的動亂之中,軍事政變和內戰不斷。911以後,美國發動反恐戰爭,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權。2001年12月5 日,阿富汗各方在德國波恩召開會議,決定成立阿富汗臨時政府,並著手進行政治重建。臨時政府成立後,卡爾扎伊任主席,開始起草新憲法。2004年,臨時政府公布了以美國憲法為模板的三權分立憲法。根據憲法,於當年6月進行了總統大選。卡爾扎伊在大選中獲勝,就任阿富汗總統。
23.伊拉克:美英派兵解放
2003年3月20日,英美聯合部隊開始對獨裁的薩達姆政權實施軍事打擊,4月15日,伊拉克戰爭聯軍的全面勝利而結束。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薩達姆獨裁政權被美英解放軍徹底摧毀。戰後,伊拉克在美國監督下,進行了民主選舉,成立了民選政府。
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有些獨裁國家的領導者能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主動進行改良,值得稱讚;有些國家的獨裁者在人民的壓力下,被迫放棄了獨裁地位,人民也能原諒他;有的獨裁者,不但拒絕放棄獨裁地位,甚至敢於向人民開槍,這樣的獨裁者最終不是受到人民的清算,就是被美國解放軍徹底消滅,絕對沒有好下場。可以說,在自由民主的世界洪流面前,「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按照亨廷頓的研究,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有31個國家實現了民主化。其中有27個國家在民主化之前屬於中等收入國家,即不窮也不富,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間。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亨廷頓認為,經濟發展改變了經濟階層和權力中心,培養了中產階級,推動了社會向民主的方向進展。
二、有待轉變的獨裁國家
一些獨裁政權覆滅了,還有一些獨裁國家維護著其非法的統治。這些國家有哪些呢?胡峻玲在《中東突變分析》一文中,公布了一個非民主國家列表。該表按「自由指數」進行排名,得分越高,其國家越專制。這些國家可以看作是 「有待轉變的獨裁國家」。
自由指數5.5的國家(21個):埃及,葉門,約旦,阿爾及利亞,阿聯酋,阿曼,卡達,巴林,伊拉克,塔吉克,哈薩克斯坦,亞塞拜然;柬埔寨,俄羅斯,文萊,安哥拉,盧安達,毛裡塔尼亞,加彭,剛果(布),吉布地。
自由指數6.0 的國家(9個):突尼西亞,伊朗,喀麥隆,史瓦濟蘭,剛果(金),辛巴威,衣索比亞,越南,阿富汗。
自由指數6.5的國家(8個):敘利亞,沙烏地阿拉伯,象牙海岸,查德,寮國,古巴,白俄羅斯。
自由指數7.0的國家(9個國家):利比亞,蘇丹,緬甸,朝鮮,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厄利垂亞,赤道幾內亞,索馬里。
近年來,世界民主的呼聲日益高漲。就在2010年年底,位於中東的突尼西亞爆發了茉莉花革命,獨裁者本·阿里逃亡國外。埃及獨裁者穆巴拉克也在人民的呼聲下被迫下臺。利比亞獨裁者卡扎菲在做最後的掙扎。與此同時,阿爾及利亞、約旦、蘇丹、阿曼、毛裡塔尼亞、葉門、摩洛哥也爆發了遊行,要求自由選舉和民主。這場起源於中東的「民主風暴」有望發展成為全球新一波民主化浪潮。
看中國編輯補充:無國界記者組織2010年公布中國新聞自由指數在 178個國家中排名171,尚在利比亞(第160名)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