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華人母親培養了兩個立志學醫的兒子,她非常贊同蔡美兒的十條戒律,因她也曾訂過類似規定。她從不允許兒子們在朋友家過夜,甚至某次已上大學的兒子打算與一群男女同學外出過夜,她打電話硬把已出發的兒子叫回來。孩子剛進小學,她就讓他們每天做數學習題,孩子們也一直保持出色的數學水平。因此,這位華人母親認為,蔡教授對孩子從小嚴要求很有道理。看來「虎媽」在華人社區也確實有一定代表性。
而華裔新一代又是如何看待這個「虎媽」話題呢?大學畢業的女兒對「虎媽」式做法很不以為然,女兒有個從高中到大學的好朋友,父母可算華人中夠「虎」的,也從來不許孩子在外過夜,兩個女兒從小就學業拔尖都上了常春籐名校,可家長還動不動罵她們「蠢笨」。據女兒說,她的好朋友很氣憤虎媽虐待孩子的言行,卻不認為自家父母跟虎媽相同。看來虎毒不食子的教育方式,還真能培育出能體恤父母苦心的孩子。
作為在美國高中教中文的老師,我曾讓11、12年級學生們討論「虎媽」話題,一個白人男生說他媽媽推薦他看該文,他母親是個高知識水平女強人,跟蔡教授有得比,他們兄弟倆上漢語課、參加中文夏令營和中國交流項目,起初都是被母親強迫。而他哥哥從中國交流回來後收穫極大,表示理解並很感謝媽媽的一片苦心。有華裔女生說家長不像蔡教授,不會限制選擇課外活動,不會規定成績非A不可,但這女生是個全A優秀生。另一位被美國家庭收養的華裔女孩,不像其他華裔孩子在學業上有較大壓力感,她和家長也都不讚同用高壓手段的教育方式。
還有一個做過腦瘤摘除手術、一目幾乎失明的美國男孩,家長對他全力關心支持,卻不讓他因病而嬌慣,他很有自信心,拒絕被歸到特殊教育之列,在包括中文的各學科取得中上成績,還是學校橄欖球隊員。
華人家長多對子女有較高期待,但並非都是「虎爹虎媽」。我當年培養孩子的方法很多跟蔡教授正相反,我不要求女兒學習全A,卻鼓勵她參加多種課外活動全面發展,尤其是夏令營社區服務等社交類活動,以鍛練膽量、領導能力和奉獻精神。總體而言,中國式的教育方法懲戒較多,而美國則以誘導鼓勵為主。如果有效給合二者之長,會取得更佳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