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滿足戰爭的需要,美軍正大力發展無人駕駛飛機。目前五角大樓擁有大約7,000架無人機,而十年前還不到50架。美國空軍計畫在下個十年減少載人飛機的數量,但大量增加多用途無人機。譬如兼具間諜和攻擊功能的「收割者」(the Reaper)將增加四倍,達到536架。同時空軍正在培養大量的無人機飛行員。僅今年一年就要培養350名,比同年培訓的戰鬥機和轟炸機飛行員的總和還多。
《紐約時報》報導,從「飛艇」(blimps)到「小飛蟲」(bugs),無人駕駛飛機的迅速增加正在改變美國軍隊打仗的方式,以及對戰爭的思考。人們比較熟悉的「捕食者」(Predator)無人機,它的大小跟塞斯納(Cessna)輕型飛機接近。它在911恐怖襲擊後,一直佔據著無人駕駛戰機的主導地位。「捕食者」已經成為無人機中令人生畏的知名品牌。但遠沒有廣為人知的是一個正在快速發展的無人機世界:它的規模、品種的多樣化、霸氣,以及隨之而來的困惑。
據報導,五角大樓向國會要求50億美元的撥款,用於明年的無人機項目。到2030年時將出現更多科幻小說裡的東西:裝備感測器和微型照相機的「間諜蒼蠅」(spy flies),在瓦礫堆中搜尋敵人、核武器,或受害者。著有一本關於軍事機器人的書《遙控的戰爭》(Wired for War)的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學者彼得辛格(Peter W Singer)稱,無人機是「裝有竊聽器的蟲子」。
無人機最近幾個月的表現尤其出色。在戰場上和打擊恐怖份子的戰爭中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中央情報局通過一種新型蝙蝠翼(bat-winged)隱形無人機,RQ-170哨兵,傳送的視頻窺探本拉登(Osama bin Laden)的住地。被巴基斯坦政府通緝的武裝分子頭目之一的利亞斯克什米爾(llyas Kashmiri),這個月死於中情局的無人機攻擊。根據網站消息,自2006年以來,有1,900多名巴基斯坦部落地區的武裝叛亂分子被美國的無人機打死。
不過,無人機也引發了一些問題。它或多或少切斷了美國公眾與美國正在進行的戰爭的聯繫,而且這種脫節還在加深。軍事倫理學家承認,無人機可以把戰爭變成視頻遊戲,造成平民傷亡,在美國人沒有受到直接威脅的情況下,更容易讓美國捲入衝突。另外,無人機還造成了情報工作的危機。分析人員每天面對大量湧入的視頻情報,疲於應付。
當前無人機發展的熱潮是「扑翼」(flapping wing)技術,一種再現自然飛行物理學的技術。今年二月,研究人員發布了「蜂鳥」(hummingbird)無人機,這是由空氣環境公司(Aero Vironment)為神秘的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署建造的。「蜂鳥」每小時能飛11英里,也能夠停在窗台上。目前在戰場上應用的無人機中,體形最小的是三英尺長的「烏鴉」(Raven)。它部署在阿富汗,可以像航模飛機一樣用手投擲發射,飛向山谷進行偵查。目前在軍中服役的「烏鴉」大約有4,800架,但也丟失不少。
911之後,美國空軍執行收集情報,監視和偵查飛行任務的時間上漲了3,100%,其中無人機的飛行時間增加佔了大部分。美國空軍每天必須處理1,500小時的全動態視頻再加1,500張靜態圖片,大部分來自「捕食者」和「收割者」日夜不停的武裝空中巡邏。
這種情況也增加了對人的壓力。新技術可以採集整個城市的實時視頻,現在每一架無人機收集的數據由19名分析員來處理。而實際上,分析、處理一次飛行任務的數據需要2,000個分析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