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不惜動用巨大的財力與人力,封殺異見,打壓民眾,以保江山,不僅無法維持穩定,反而引發更激烈更大規模的衝突。明智之舉是向國民黨學習,開放報禁黨禁,讓新的政黨脫穎而出,還政於民,多黨競選,真正實現主權在民,使國家政權實現和平交替,建立憲政民主的新秩序。
紀念辛亥革命一百週年徵文
中國共產黨應當向國民黨學習,這對中共領導人來說,是很難接受的。
長期的教化是,國民黨因腐敗又專制而被人民所唾棄的。共產黨是先進的革命黨,他推翻了國民黨反動派,使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轉變為新中國。難道一個先進的政黨,一個勝利了的政黨,值得向一個腐敗的政黨、一個失敗了的政黨學習嗎?
國共兩黨的爭鬥交惡自1927年始長達六十餘年。近百年史可以說是兩黨鬥爭史。它對當代中國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以及國民的思想與心理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記。
兩黨之間你死我活的爭鬥,中共方面的說辭,是一場神聖的革命。無數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為此革命赴湯蹈火,獻出生命。滔滔鮮血流成河。勝利,對於中共,來之不易。
但是,今天,我們來好好體味兩黨之爭,不過是兩大集團,兩大黨派,為爭奪國家權力的生死搏鬥。中共奪得國家權力,憑藉這個權力所享有的種種特權,乃是革命中付出無數頭顱和鮮血的報酬。就在中共慶祝90週年舉辦的大型文藝演出中,重點演唱了《打天下坐天下》一曲,它典型而通俗的告訴人們,中共「革命」的實質是「改朝換代」,而不是使中國獲得新生,使人民主宰這個國家。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一勝一敗的格局由此而定。
但是,海峽兩岸,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2009年,我說過一句話,失敗者成了勝利者。而昔日的勝利者今日卻陷於風雨飄搖之中。
歷史誠告中共:共產黨應當向國民黨學習。
學習什麼呢?
學習「三民主義」。七十多年前,中共自稱自己的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注意:新民主主義與三民主義有本質的區別)毛誓言,本黨願為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而奮鬥。只是政權到手之後,背棄了初衷,急忙搞了社會主義。結果很糟。至上世紀80年代初,另擇新路,中共的政權才得以維持。但中共的黨章,國家的憲法,依然遵馬克思主義為黨國之指導。中共在此止步不前。可是,馬列主義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呢?是暴力,是專制,是消滅自由思想,消滅自由經濟,與資本主義文明對著幹。所以,馬克思主義那個專政學說,那個滅資學說,實在是誤國主義,害國主義,是違背中國人民意願和中國實際的空想主義。上世紀80年代初期,部分地放棄了馬克思主義中的空想,如有限地開放自由經濟,才給中國注入了活力,才使中共今天有充裕的財力大力「維穩」,挽救岌岌可危的一黨統治。
中共應當有一個新的覺悟,放棄馬列主義,舉起三民主義的旗幟。
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就民族獨立的任務而言,於上世紀40年代,特別是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已經完成。但民族主義中的民族統一的大任尚未完成。統一的困難恐怕主要來自中共方面。民族主義還有一項重要內容:各民族一律享有民族自決權,共同組成平等、自由、統一的民族國家,這意味著從此結束中央集權制。
中共如果實行民權主義,就不會長期堅持早已腐朽了的一黨專政。孫中山將民權主義的實施分為三個步驟:軍政,訓政,憲政。軍政、訓政是實現憲政的過渡階段,時間都很短。孫中山將軍政限定為三年,而訓政僅六年為限。訓政不能僅理解為一黨執政,是政府派員到各地協助、訓練人民自治,待各地自治政府成立便是憲政的開始。但只有當召開國民大會,制定憲法,人民依憲法行使自己權力之時,憲政大業才告成功。中共黨內外有識之士,一直呼籲:何時憲政大開張,不就是迫切要求落實民權主義!
民生主義方面,孫中山指出,其基本任務是政府與人民共同協力,滿足國民食衣住行四大需要,使民足食,裕衣,樂居,利行。此外,政府還經營育幼、養老、濟貧、救災、醫藥衛生等公共事業,這實際上是政府承擔社會保障事業。
進入新世紀後,中共才將民生作為一個明確的口號,納入執政實踐。幾十年的執政中,沉湎於階級鬥爭,醉心於特權享受,對於民生少有關注,甚至棄若敝屣,可檢討自省的,對人民欠賬的,實在太多。如果執政伊始就關注民生,不搞共產,不搞折騰,不至於舉國貧窮,人禍橫行。
1924年《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特彆強調:「國民黨之民生主義,其最重要之原則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權;二曰節制資本。」
《宣言》對「平均地權」的解釋是:蓋釀成經濟之不平均者,莫大於土地權之為少數人所操縱。為此國家規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徵收法及地價稅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價呈報政府,國家就價徵稅,並於必要時依報價收買之。自此次報價之後,若土地因政治之改良、社會之進步而增價者,則其利益當為人民所共享,而原主不得而私之。此則平均地權之要旨也。
《宣言》對「節制資本」的解釋是:凡本國人及外國人之企業,或有獨佔的性質,或規模過大為私人之力所不能辦者,如銀行、鐵道、航路之屬,由國家經營管理之,使私有資本制度不能操縱國民之生計。此則節制資本之要旨也。
中共如果實行孫中山所倡導的「平均地權」、 「節制資本」的方針,就可避免犯下消滅地主、消滅資本家的歷史大錯。地主、資本家這些鄉紳和城市工商精英也可免遭滅頂之災!
因為,「平均地權」只是對地主的土地所有權實施限制政策。實施這個政策,第一,國家根據地主所報的地價徵收土地稅,用以改善民生事業之用;第二,國家根據地主所報地價可以收買其土地,用以分給少地農民耕種之用;第三,地價上漲後,其高漲部分歸國家所有,供國民共享。平均地權的三項內容中,我們不難知道:國家不是無代價地一次性地粗暴地沒收地主的土地,即不是像農民起義「打土豪、分田地」所做的那樣。地主有地,農民缺地,國家承擔兩者利益調節者的職責,有償地收買地主的土地分給需地的農民。此法解決了農民缺地的問題,同時,地主為滿足農民土地之需要與向國家納稅亦作出了貢獻。這個平均地權的改良方案使農民、地主與國家三方均得利益;地主的利益似乎有所損失,但比無條件加以沒收卻是大幸,比暴力剝奪大為文明瞭。
「節制資本」是同樣的精神。國家承認資本家的正當權益,即承認資本的所有權及允許其合法經營。同時,國家徵收其所得稅使其利潤中的一部分通過國家再分配為社會共享,達到利潤不能為資本家獨佔的目的。國家還通過實行某些國民生計之產業私人資本不進入的政策,達到節制本國及外國資本的目的。這同樣是國家、資本家和工人三者利益的調和。不是剝奪資本,消滅資本家,消滅這個階級對於發展經濟的積極作用。在這樣的社會中,其經濟生態是多元的,既有私人資本,又有國家資本,經濟發展自然會充滿活力與動力。
孫中山的民生主義,他自己聲明,「也即中國式社會主義」。這種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進行「節制」,但不是剝奪資本、消滅資本家;不但不消滅資本家,還要「發展十萬大資本家」。他說:「民生主義並非均富主義」,社會主義若是「謂奪富者之財以濟貧,如是謂之均,乃誤會也。」這是孫中山十分重要的思想,可毛澤東反其道而行之。毛是滅資,要資本主義斷子絕孫。毛是「奪富者之財以濟貧」,結果均貧,普遍的貧窮。孫中山早就指出,這是對社會主義的誤會。孫中山在百年之前就有如此卓識,可惜為中國人不知不理。面對毛氏社會主義三十年的大彎路,付出了大代價,在讀到孫中山先生的這些卓見遠識,令人倍感親切,倍感珍貴。
可以設想,國民黨如果不敗退臺灣,在大陸繼續執政,會推行暴力土改,打土豪,分田地,消滅地主、富農嗎?會對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剝奪資本,消滅資本精英嗎?會發動反右鬥爭,對知識份子進行一場全殲性的迫害,以暴力馴服知識份子嗎?會推行合作化、公社化,會掀起大躍進、共產風、瞎指揮的歪風嗎?會發生慘絕人寰的大飢荒嗎?會發生持續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嗎?如果國民黨不結束一黨專政,肯定也會發生種種問題,出現種種矛盾,但如果它不拋棄三民主義,那麼它絕不可能像毛極權統治那樣,以黨國為敵,內鬥不息,弄得民不聊生,冤獄遍於國中。
近二十年來中共推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某些方面還不是走上了孫中山在百年前就指明的道路。如果說,中共過去是不自覺遵循孫中山三民主義之路,那麼,從今天開始,就應當全面、自覺地走「三民主義」之路。
在當前,中共特別要學習國民黨結束一黨專政的勇氣,引導國家走上民主憲政的普世大道。
推行市場經濟20年來,由於權力體制不變:一黨專政,中央集權,以官為本,民權旁落,誘使權貴資本主義滋生,近十年更是膨脹凝聚成強大的政治和經濟勢力,壓迫、凌奪中國的弱勢群體。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嚴重失衡,社會貧富兩極凸顯與對立,使各種社會問題成堆。官民矛盾、勞資矛盾日趨尖銳,社會騷亂此起彼伏,民變風潮四處湧動,中共當局猶如坐在火山口上,惶惶而不可終日。面對「太平盛世」,中共不惜動用巨大的財力與人力,封殺異見,打壓民眾,以保江山,但終究不是安國治邦之良策,反會引發更激烈更大規模的衝突。明智之舉是向國民黨學習,開放報禁黨禁,讓新的政黨脫穎而出,還政於民,多黨競選,真正實現主權在民,使國家政權實現和平交替,建立憲政民主的新秩序。在這歷史的轉折關頭,中共當局應順民意,合潮流,向當年蔣經國那樣,當機立斷,結束中共六十餘年的一黨專政,使中國匯合到全球化的民主大潮中去,使中共與國民黨在全新的政治舞台上亮相,實現中華民族的和平統一。
歷史給中共的選擇時機,恐怕不會太久了。
2011年7月1日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来源:《民主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