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企業家」一詞比較時髦。一些人稍微賺了點小錢,便自稱或被人稱為「企業家」,這些人也樂於自稱或被人稱作「企業家」。但在我看來,我國能夠稱得上企業家的人太少。
當下絕大多數商人,都是生意人。改革開放後,最開始成功的生意人是依靠當時的價格雙軌制,倒賣差價的一批人;接著是抓住地區價差從事貿易活動的一批人;再接著便是趕上時代潮流進行來料加工的一批人。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意人的文化層次不斷地提高,大學生甚至研究生也加入生意人的行列;他們所從事的領域也大大拓展,涉及家電、網際網路甚至文化產業。不少生意人賺了錢,甚至成了巨富,但他們賺錢的手段卻千差萬別,包括利用各種社會關係、利用信息不對稱、利用法律漏洞和政策的不完善性等等。當然,也不乏合法、誠信賺錢的生意人。
一個新加坡商人告訴我,在世界各地的高檔商場中,一擲千金、不計成本的是中國人;在賭場中揮金如土、豪賭成癮的也是中國人。在博客和微博上,經常看到一些商人出口粗言,甚至隔空對罵,可窺其素質之低。
真正的企業家是一群有目的地尋找創新的源泉、始終與時俱進,並能把握機會進行開拓的人;他們以發現價值、實現價值和創造價值為使命。更高境界的企業家則志存高遠,終其一生追求偉大的事業,努力謀求立功、立德、立言。企業家的價值觀和目標層次遠遠超於生意人和經理人。
由上可見,賺錢多少、成功與否並不是判斷企業家的主要標準。時下政界和商界流行著這麼一句話:做官須看《曾國藩》,為商必讀《胡雪岩》。胡雪岩雖然事業破產並客死他鄉,但仍不礙其被世人視為偉大的企業家。賴昌星之輩雖然賺了很多錢,但卻不配稱作企業家,因為,不僅他們賺錢的手段違法,而且,事發後他們畏罪潛逃,不敢承擔應負的責任。
總體而言,我國缺乏企業家。股市、期貨這些商業工具均由西方企業家發明並興盛於西方,而非中國。現代中國商人的智慧甚至還不如自己的祖先。陶朱公范蠡「論其(商品)有餘和不足,則知(價格)貴賤」、「旱則資舟,澇則資車」;商祖白圭「時賤而買,時貴而賣」;商理家計然「薄利多銷,無敢居貴」。然而,今天的中國商人大多複製西方、抄襲古人,但卻並沒有學到位,以至於「毒米」、「三聚氰胺」、「瘦肉精」等投毒於民眾,嚴重違背商業倫理道德的事件屢屢發生。
當今中國社會,急功近利、金錢至上、人心浮躁。這種環境導致了我國企業人創新思想退化、冒險意識淡薄、擔當精神缺失。而且,無論是制度層面,還是政策層面,中國企業家生存和發展的環境都不寬鬆。企業人一旦出名便有各種事端接踵而至;當其身陷困境時,不但沒人出來支持,相反,幸災樂禍者有之、落井下石者也不少。因此,企業家在中國成為一種愈來愈稀缺的資源。
来源:經濟參考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