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熱議的話題之一,就是公布的CPI漲幅超過6.5。這事兒其實也不用說這麼多,物價在那裡擺著,哪怕是不知道CPI的具體數字,自己的錢包厚度總是知道的。而這段時間漲價幅度最高的就是豬肉,以至於人們又想起來那個根據《西遊記》人物關係所編出來的笑話:大師兄,二師兄的肉比師父的都值錢了。當然,說這話的是沙和尚。
看著物價這麼上漲,發改委出來說話了。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先生出面說明,物價這麼漲是最後的瘋狂,具體是這麼說的:「下半年的整體態勢是食品類價格要穩中趨降。7月份上漲6.5%可能是今年年內物價上漲的一個高點,8月份翹尾因素會快速下降0.6個百分點;從8月份開始整體的物價走勢是穩中略降的態勢,下半年的物價走勢要比上半年樂觀。」
對於領漲的豬肉價格,周先生認為不可打壓,這是因為「我們不能夠通過大量拋售國家的儲備或者進口豬肉來打壓國內的生豬價格,因為生豬價格上漲,養殖戶得到了實際的收益。而從扶植生產這個角度,既要維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又要維持市場的穩定。」
至於說是不是物價拐點,專家的看法經常與常人不同,咱們可以先分析一下豬肉價格高了之後,是不是養殖戶受益,以及有沒有可能降價。
一種商品上漲了之後,生產者會不會從中受益?一般來說這是肯定的,至少從賬面上可以受益。養殖戶的生豬出欄價格肯定是上漲了一部分,說是有所收益也是對的。但我們也要知道,這種價格上漲更多的因素在於生產成本的上漲,這段時間裏,所有的基礎物資價格都大幅度提高,運輸的成本也在不斷增加,雖然國際油價早就跌了下來,但中國的油價則一直沒有降低。這些因素都推高了物價上漲的水平。
而且物價上漲的另外因素是通脹一直在繼續,並未見到有減弱的趨勢。雖然周先生認為全球流動性過剩是本輪物價上漲的關鍵因素,但中國的匯率並非是開放的,全球流動性過剩對中國的影響到底有多少實在很難說。國內通脹的因素更多的是因為貨幣超發。我們有著巨大的外匯儲備,這是企業出口換匯之後,與銀行兌換了人民幣,這部分人民幣在國內沒有對應的商品,因為商品都已經賣到國外去了。於是,這部分人民幣就等於是超出市場供應的那部分錢,間接的推高了通脹。
物價居高不下的幾個因素在下半年是否能有所改善?我看這不太可能。油價等基礎物資價格有可能下調,但這個有滯後效應,不會當時就表現在物價上。下調幅度有多大也很難說,因為這是一種壟斷利益,我們無法對其施加壓力,使得其價格真正與國際接軌。與此同時,國內的貨幣超發不會停止,國內沒有可吸收大量超發貨幣的商品,必然會推高物價的上漲。
所以,就豬肉這個單一商品而言,價格是有可能下降,但對於整體的物價水平來說,要說到了什麼拐點,那是打死我都不信。而所謂的「豬肉漲價使養殖戶受益」的說法,並未在其他領域得到表現,我們還記得今年已經有太多領域的生產者被要求限價了。實際上這話的意思更有可能是無法對這種情況進行控制的說辭。
要想抑制這種通脹,可能最好的做法是開放匯率,釋放國內的購買力。但這個可能就已經不是經濟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