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感受儒家文化

作者:鄭永福 發表:2011-08-17 15: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自古以來,朝鮮半島深受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朝鮮王朝時代,以儒教立國,影響深遠。

2003 至2005年,筆者先後在韓國釜山市的慶星大學任客座教授兩年,其間,從方方面面,注意體察中韓兩國文化的異同。印象深刻之一是,在韓國,只要留心,處處可以感受到中國儒家文化的影子。這使我長期在外產生的孤獨感和思鄉情緒多少得到些排遣,也往往在心中產生出許多難以名狀的感嘆。

筆者在慶星大學文科大學的中語中文系任教。文科大學,也稱文學院。該院有13個系,分別為國文系(即韓語系)、中語中文系、漢文系、歷史系、哲學系、日語系、英語系、德語系、法語系、教育學系、倫理教育系、幼稚教育系及文獻情報學系。漢文系與中語中文系的區別是,前者學生學習漢字的韓語讀法和解釋,多不學習說漢語;後者則學習漢語語言和文學。法學、經貿等另有學院。文學院單獨一個院子,有一座6 層的教學樓。

筆者住在校外的一座海濱公寓,校內有一間約30平方米的研究室。每天早出晚歸,上課之外,主要在研究室活動。來到這裡後,我常在樓道或院子裡看到手中拿著《論語》、《孟子》(漢韓雙語)的學生,或去上課,或才下課。詢問後得知,中語中文系、漢文系、韓文系、哲學系、歷史系的學生,不少人選修《論語》、《孟子》兩門課。其中,漢文系學生幾乎是必修,韓語系、中語中文系的學生雖非必修,選修者常在百分之五六十。

如果晚上我沒課,下午五六點鐘即回到公寓。這時打開電視,很可能有的臺正在由資深教授進行儒家思想文化的講座。電視臺早晚時段講朱熹和莊子作品的節目,我也多次見過。至於各電視臺及其平面媒體廣告節目中,推銷《三國演義》(從全本大書到連環畫)的畫面,更是時不時地會映入眼帘。

令我觸動極大的是參觀韓國傳統的成人儀式。

冠禮和笄禮,​​乃我國古代男女的成年禮儀。冠禮亦稱男禮或丁禮,為「禮之始」。男孩子加冠後,自己的言行舉止就要符合社會的規範,他人也要以成人之禮相待了。據《禮記•士冠禮》載,冠禮儀式莊重繁複,要經過十幾道程式。正式的加冠分為初加(加緇布冠,表示成年)、二加(加皮弁,表示從此要服兵役)、三加(加爵弁,表明​​有權參加祭祀了)。男青年加冠後,還要由賓客為其取「字」。

傳統的成人禮儀式,我在國內沒有見過,倒是到了韓國,開了眼界。韓國虛歲二十為成年,這與中國古代弱冠之年相合。每年的成人節,慶星大學漢文系都要舉行莊重的成人儀式,男女青年分別舉行冠禮和笄禮,​​筆者於2003年和2005年趕上兩次。據說,儀式是按照中國古代儒家的儀禮進行—當然是經過改良,韓國本土化了的。

在文學院廣場上舉行的成人儀式上,漢文系的教授邀請我坐在主賓席上。冠禮的主持人(韓文稱「賓者」) 系漢文系的資深教授鄭教授,其對中國古代和韓國古代的傳統文化研究頗精。 「賓者」之外,又有「讚者」、「主人」、「唱笏者」、「儐者」等名目,充當主持人的助手。

笄禮的主持人及助手皆為女性,賓者系漢文系一講師,讚者則是從釜山外國語大學請來的教師。參加成人禮的教師和學生,均身著傳統服飾。典禮前先由系主任致開會詞,由校部負責人致祝詞。冠禮進行的順序為:序立;迎賓;初加(周衣、儒巾);再加(緇布冠);三加(道袍);醮;字。中國古代女子15歲及笄,表示成年可以出嫁了,嫁不出去的姑娘,最遲20歲也要行笄禮。

與冠禮相比,笄禮有挽發盤頭以笄簪之,而少了三加。如今韓國的女生和男生一樣,也是20歲行笄禮。冠禮、笄禮完畢後,是見尊長(向家長行跪禮)和禮賓(向主持者和重要來賓行跪禮)。最後一項是茶果宴會。

整個儀式肅穆莊重。其中取字這一環節,尤其具有文化意味,因而也特別引起我的注意。中國古代,「童子無字」,字是成人的一個標誌。 《禮記•冠義》云:「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所謂「字」,中國古代由參加冠禮的賓客取之;而在韓國,我見到的則是由漢文系的教授賜予。該教授向每個參加成人儀式的男女學生,分別賜字。在一張長約二尺、寬約尺半的宣紙上,毛筆正楷書寫某生籍貫、姓名、生年、賜字,並用小字註明該字意義,即用中國古代《詩經》、《尚書》 、《周禮》、《論語》、《孟子》等典籍上的話解釋該字的由來。儀式完畢後,我立即找了兩個同學,用相機拍下了教授賜給他的字。男學生的宣紙上用毛筆書曰:

鄭斗赫 東萊人 乙醜生 字慎之

詩曰節彼南山維石岩岩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有國者不可不慎


女學生的宣紙上書曰:

金海金氏善惠字曰迪吉大禹謨曰惠迪吉從逆凶

乙酉五月十六日

男女書寫格式略有不同,想因不同教授所為,而非男女有別吧。整體意思一樣,有學生籍貫,如該男生是東萊人,釜山最初為東萊府,現東萊為釜山市一個區。女生 金海金氏,系金海市姓金者。金海市緊鄰釜山,但金海國際機場並不屬金海市,屬釜山市江西區,概因為了方便管理,從金海市劃給了釜山市。

 中國古代,一個人的名和字之間有密切聯繫,字往往根據名的意蘊來確定。名和字聯繫,或同義關係,或反義關係,或同類關係,或聯想關係,或取之於經文。取之於經文者,如:冉求,字子有。 《詩•邶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陸羽,字鴻漸。 《周易》:「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我在慶星大學成人儀式上見到的學生的字,全部取之於中國古代的經文。上面提到的男生的字「慎之」出自《詩經》,女生的字「迪吉」來源於《尚書》,看來還真夠講究的。

整個成人儀式結束後,筆者請中語中文系主任吳教授居間翻譯,採訪成人禮的一位學生家長。這位樸姓家長表示,能給孩子舉行這樣​​一個成人儀式,她非常高興。她還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這個儀式增加社會責任感。

2003 年我參加成人儀式時,韓國幾家大電視臺,如KBS、MBC、SBS等,競相採訪。據雲,其大背景是韓國當局有意進一步弘揚韓國傳統文化。當儀式即將結束時,主持會議者突然說,請中國教授講話。不由分說,電視臺記者的話筒已經伸到我的面前。我即席演說,對韓國這麼好地保存傳統文化表示欽佩。當晚,電視臺播放了成人儀式的消息,我沒有看到,是學生告訴我的,他們說看到了我講話的鏡頭。

筆者兩次參加漢文系成人儀式,每次都曾遭遇過尷尬,原因是,忝列教授的我,對有些解釋學生「字」的經典話語,只能說一知半解。

談到韓國的儒家文化,不能不說到韓國的鄉校。可以說,鄉校是儒家文化的歷史見證。

2005 年的陰曆八月初一,韓國的祭孔活動除在首爾舉行外,全國的234所鄉校也同時舉行。韓國的鄉校相當於中國的孔廟,在韓國被譽為「儒生大學」,分布於全國各地,據說至今保存有300 余所。

從高麗王朝時代起,鄉校成為地方官府運營的中等水準的教育機關。朝鮮王朝時代,以儒教立國,各個地方行政​​單位,府、牧、郡、縣均設置鄉校,地方官府委派教授或訓導。學生定額為府、大都護府、牧90名,都護府70名,郡50名,縣30名。國家支付經費。鄉校建築格局多同漢城(今首爾)成均館,有大成殿和東廡、西廡,有明倫堂、東齋和西齋。但是,到朝鮮王朝末期,鄉校的教育功能衰退了,只留著祭禮方面的功能。可以說,鄉校是為了祭祀孔子與諸聖賢、教育並感化地方百姓而由國家設立的教育機構。

2005年6月20日,筆者隨文學院的教授參觀了廣尚南道密陽市的密陽鄉校。參觀密陽鄉校時,承蒙主人贈送手寫《鄉校要覽》複印本一冊。密陽鄉校被列為廣尚南道有形文化財產第214號。 《鄉校要覽》小冊子分為幾部分,簡單介紹該鄉校的地理位置、鄉校的主旨、本鄉校的沿革及鄉校制度等。

小冊子系韓語為之,間有漢字,在我教的博士生咸先生(該博士生2005年考入,年79歲)說明下,我才基本上讀明白。主旨中雲,朝鮮王朝時期,以儒教立國,以儒家思想為政治上的根本理念,成立鄉校,以為尊賢養士之地,也是地方教育機關。密陽鄉校原建築已於壬辰倭亂時毀於兵火,韓國檀君紀年3935年,由時任府使的崔沂重新復修,距今480餘年,後又經多次重修。 1945年韓國光復後,鄉校管理機構變更,設典校1名,另有掌議12名(每面1名,面是郡下面一級行政單位),負責春秋仲月丁日祭祀孔子。

 據小冊子上雲,韓國鄉校的規模分為大設位、中設位、小設位三個等級。大設位除孔子自處正位外,四聖(顏子、曾子、子思、孟子)配享。孔門賢哲子騫、伯牛、仲弓、子我、子路、子游、子夏、子張等,和宋朝六賢即周敦頤、程顥、程頤、邵雍、張載、朱熹等從享在東、西廡,韓國十八賢亦奉安。二設三設位,人數大為減少。密陽鄉校大成殿牌位依次如下:正位,大成至聖文宣王孔子。東配位,兗國復聖公顏子,沂國逑聖公子思;西配位,國宗聖公曾子,鄒國亞聖公孟子。東從位,弘儒侯薛聰,豫國公程顥,文成公安裕,文敬公金宏弼,文正公趙光祖,文純公李,文成公李珥,文元公金長生,文敬公金集,文敬公宋浚吉;西從位,文昌侯崔致遠,徽國公朱熹,文忠公鄭夢周,文獻公鄭汝昌,文元公李彥迪,文正公金麟厚,文簡公成渾,文烈公趙憲,文正公宋時烈,文純公樸世彩。其中從位中供奉的除程顥、朱熹外,均為韓國先賢。

韓國先賢中,中國學者對崔致遠並不陌生。崔致遠,字孤雲、海雲,韓國慶州(古新羅首都,今慶州市)人。釜山市乃至全韓國最有名的海濱,即以其字命名為「海雲臺」。西元869年(景文王九年) 到唐留學,拜禮部侍郎裴瓚為師。 874年科舉及第,為宣州漂水縣尉,任承務郎侍御史內供奉。 879年(憲康王五年),黃巢起義,由崔寫的檄文聞名於中國。西元885年,崔回韓國,曾任侍讀兼翰林學士、守兵部侍郎、瑞書鑒等職。 2004年10月15日,韓國崔氏宗親會訪華團一行99人,來到中國揚州,在崔致遠史料館隆重舉行祭祀儀式,紀念他們的先祖、被稱為「韓國文化之父」的中韓文化友好使者崔致遠先生離揚歸國1120週年。

後來,筆者又參觀了著名的東萊鄉校。東萊鄉校,是釜山市僅存的朝鮮時期流傳下來的鄉校,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東萊鄉校是朝鮮時代由地方官衙設立運營的「國立中學」兼教育機關,具有對聖賢的祭祀功能、教授儒學的教學功能以及地方社會教化功能。該鄉校於1392年(韓太祖元年)根據振興國家教育的方針,與其他地方鄉校一同相繼創辦。

東萊鄉校在壬辰倭亂時隨著東萊城的失陷而被燒燬,在壬辰倭亂結束後的1605年(韓宣祖三十八年)由東萊府使洪遵重建。鄉校原來是在邑城東門外2里左右處,經過數次移建和重建之後,終於在1813年(韓純祖十三年)由東萊府使移建於如今這個地方。東萊鄉校共有12棟建築,分為以明倫堂為中心,由攀化樓、東齋、西齋組成的教學空間,和以大成殿為中心,由東廡、西廡、內三門、外三門、四柱門構成的祭享空間。在古代,該鄉校的教授和導師被任命為正規官員。依據韓經國大典,東萊鄉校裡有一位官居六品的教授和70名學生,且為了鄉校的維持和管理,被賜予學田7頃。在東萊鄉校的大成殿,如今每年都舉行春秋兩次祭饗活動,分別在陰曆二月和八月舉行。

大成殿正位自然是大成至聖文宣王孔夫子,東西配位與密陽鄉校同,為顏子、曾子、子思、孟子。東西從位人數與人物與密陽鄉校同,但排位順序有別,將程顥放到了東從位的最後一位,朱熹則放到西從位的最後一位,不知何故。按理講,密陽排隊較為適當,完全按人物所處的時代先後,也許是東萊鄉校在從位排序上是韓外有別吧!

東萊鄉校現在的「責任典校」,還兼任設在鄉校旁的平生教育學院院長,人很隨和,也算儒雅。鄉校系韓國祭祀先賢、培養學生的場所,也是進行傳統婚禮的場合。筆者去參觀的當天,即有一結婚典禮在此進行。新娘是韓國人,新郎則一西方人。目睹這位洋新郎任主持人擺佈,經過一道道的程式,也還真有點意思。婚禮嘉賓不少,約百餘。典禮在明倫堂前進行,而婚宴則在大成殿門外穿地進行,據觀察,是請飯店做好用送過來的(外燴)。

新娘漂亮,也很大方。在其與新郎於大成殿外由照相館的攝相師拍照時,筆者也示意拍照,並用英語言明我是中國人,新娘竟然會說少許漢語,於是筆者便用漢語向她賀喜,她也很高興。

據韓國網路媒體,如今的鄉校,還作為向青少年進行「人性教育」的「現場教室」,每年寒暑假時向學生開放。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是我在韓國工作兩年留下的深刻印象。更深的印象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形成一種具有時代精神的新文化。

儒家特別強調「禮」,我國也被稱之為「禮儀之邦」。來到韓國,才知道韓國人現在比我們更講「禮」,「禮」更多。比如,在文學院辦公樓內外,無論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碰面,老師們都要相互鞠躬致敬,相互問好。不管一天中遇到多少次,也不管是否認識,只要判斷對方是或可能是本院甚或本校的教師,這一禮節就是不可少的。所以,上班期間,我一天鞠躬三四十次不是什麼新鮮事。學生對老師更是講禮貌。無論在校內校外,學生見到老師,一定會鞠躬致敬。 2003年,有兩個筆者曾在國內教過的男學生和我住在一起(我住的公寓兩室兩廳),便於學習漢語。他倆每天早起之後和晚睡之前,都會來到我的房間向老師請安。一年當中,我幾乎沒有擦過地,沒有處理過垃圾,也極少刷鍋洗碗,這些活全由兩個學生「搶」去了。他們口頭上常說的話就是:「侍候老師,是弟子應該做的!」

筆者曾有機會到韓國學生的家中訪問,應邀參加過韓國人家庭的中秋祭祀,強烈感受到在我們這裡已經久違了的儒家禮儀——當然是已經韓國化了的。系裡有一位教授,是從臺灣來的,已經加入韓國國籍,他對我說:「韓國社會是階級社會。」這個結論是否周嚴、準確,有待商榷,但確實很有道理,也很形象。其意思是,在韓國,每個人都應該明白自己在社會網路中所處的位置。尊敬長輩,服從上級,講究秩序,是必不可少的。父母節,從小學生到成年人,肯定不會忘記給父母送上節日禮物。在長輩面前,不能吸菸,喝酒要經過允許,且要背過臉去喝。就是對同班同學中比自己年長的師兄師姐,也要敬重有加,自己點煙、喝酒也要背過臉去。當然前輩關心愛護後輩,師兄師姐關心師弟師妹,也理所當然。

這些規矩源於傳統,又超越傳統。比如,學生要尊敬老師,特別講禮貌。教師有教書權,但也要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學習權、隱私權和知情權。僅舉一例:期末考試後,成績要先打到每個學生自己的電子信箱裡,並用幾天的時間接受學生的質詢。如果學生對自己的成績有疑問,教師要誠懇對待,耐心解答,必要時要拿出試卷,告訴學生錯在何處,正確答案應該是什麼,等等。質詢期過後,才能將成績打到教務部門。這些做法,我開始覺得新鮮,也很不習慣。後來明白了,這才算是新型的師生關係。充分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併進行積極的轉換,充實進現代人應有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內涵,這才能構筑導引一個國家和民族不斷創新、不斷前進的新文化。



来源:國學論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