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時期以毛澤東著作為基本教材的政治課,人手一本「紅寶書」。(網路圖片/看中國配圖)
大學中專停止招生
從形式上看,毛統區的教育革命運動在文革中登峰造極了:①取消了大學生招生、研究生招生。②縮短了學制,小學、初中、高中各縮短了一年。與我年齡相近成千上萬上億的人,讀5年書算小學畢業,讀7年書算初中畢業,讀9年書算高中畢業。③中、小學生在校期間大量安排體力勞動。④城市初中畢業生、高中畢業生不可能讀中專、大學,只能作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有後門的則可以去當兵、當工人、當幹部,農村畢業生回生產隊參加農業勞動更是順理成章,我14週歲不到就是正式的農民了。③④兩項是體現參加毛澤東所說的三大革命運動(階級鬥爭、生產鬥爭、科學實驗)中的「生產鬥爭」了。
招收工農兵學員荒唐透頂
有大學而不招收大學生,這在人類歷史上肯定是獨一份,毛澤東真是獨領風騷啊,感覺好極了。但是,時間長了,感覺似乎有點怪怪的,畢竟太獨出了,就好像所有的人都穿衣服而自己不穿衣服一樣,難免有了過於現眼的感覺。為了擺脫這種丟人現眼的窘況,那麼還是招一點學生吧。
請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大辭典》第682頁的部分內容: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關於招生(試點)的請示報告
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轉。《報告》的主要內容有:兩校已具備了招生條件,計畫於本年下半年招生。①學制:根據各專業具體要求,分別為2至3年。另辦一年左右的進修班。②學習內容:設置以毛澤東著作為基本教材的政治課;實行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業務課;以備戰為內容的軍事體育課。各科學生都要參加生產勞動。③學生條件:政治思想好、身體健康、具有3年以上實踐經驗、年齡在20歲左右、有相當於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貧下中農、解放軍戰士和青年幹部。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人、貧下中農,不受年齡和文化程度的限制。還要注意招收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④招生辦法:實行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和學校複審相結合的辦法。……1970年全國部分高等學校試點招收了工農兵學員41870人。}
沒有經過考試、僅僅是表面上相當於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農兵學員,經過2至3年的學習,頂天也就是高中畢業生的水平,何況還有一些不受年齡和文化程度限制的工人、貧下中農,更重要的是還有以毛澤東著作為基本教材的政治課在那裡把關呢。毛澤東不用擔心在大學出現明白人了,將來大學出來的全部還是緊跟毛澤東的糊塗蛋,所以也就批准了,可以試一試嘛。試驗合乎毛澤東的思想了就從1972年起全面執行,一直執行到毛澤東1976年死了,1977年8月被重新工作的鄧小平阻止下來。
教育革命的產物之一工農兵學員,群體性水平實在太低,使實際的管理者感到傷腦筋。
1972年5月8日,國務院科教組轉發了一份《北京市革命委員會科教組關於高等學校試辦補習班的報告》。報告中說,北京11所高校招收的工農兵學員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佔20%,初中程度的佔60%,相當小學程度的佔20%。某大學數學系的工農兵學員,竟鬧出「1/2+1/2=1/4」(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於四分之一)的笑話。如果這樣的人也能上大學,那還叫什麼大學?[1]
雖然招收工農兵學員的新制度從培養國家有用人才的角度講非常荒唐,但是對於掌握大權的毛澤東而言,又多了一扇可以隨時開啟的後門,為實現「有了權,就有一切;沒有權,就沒有一切」權力主義理想社會提供名正言順的操作場所。
註:
[1]王增如、李向東:《中國1968:上山下鄉》,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版,第99頁。
(原文以毛主席稱呼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