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規大學枯槁待死、業餘大學雜草叢生
毛統區正常的大學全面枯槁,近乎死絕了,不正常的業餘大學卻如同雜草般叢生。在我的家鄉廣東省,1969年在校大學生僅有5272人;1970年,全省普通高校僅有10所;1976年10月前,全省掛牌的工科性「七·二一」大學(名字源自於毛澤東在1968年7月21日的指示)達1853所,農科性的「五·七」大學(名字源自於毛澤東在1966年5月7日的指示)達586所,醫科性「六·二六」大學(名字源自於毛澤東在1965年6月26日的指示)有9所。這些學校絕大多數徒有其名。[1]其他地方應該也是大同小異。中共安徽省鳳陽縣委,1975年12月決定在原「五七」中學校址興辦鳳陽縣「五七」大學[2]。這些業餘大學都是毛澤東的奴才們貫徹主子毛澤東的糊塗思想的產物。這些徒有其名的大學能出人才嗎?根本不可能,這跟草叢裡不可能出產木材一樣的道理。
1975年11月8日,張春橋找周榮鑫面談教育形勢。周榮鑫指出,當前學生不讀書等問題急待解決。張春橋卻說:「社會上有否定文化大革命、否定教育革命的風」。「一個是培養有資產階級覺悟的有文化的剝削者、精神貴族,一個是培養有覺悟的沒有文化的勞動者,你說要什麼人?我寧要一個沒文化的勞動者,而不要一個有文化的剝削者、精神貴族。遲群1968年帶領軍、工宣隊到清華、北大,路線是正確的。」張春橋責令周榮鑫作檢查。張春橋不愧是毛澤東思想的忠實執行者。張春橋與周榮鑫談話的背景,是不久前毛澤東的一次講話:「清華大學劉冰等人來信告遲群和小謝。我看信的動機不純,想打倒遲群和小謝。他們信中的矛頭是對著我的。」[3]
神州大地的人才資源全面枯竭,在日新月異、迅速發展的地球村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恰似盲人騎著瞎了眼的馬進入了深水池。毛澤東知道這種嚴重情況嗎?當然知道。1975年底,毛澤東召見了教育家蔣南翔,當蔣進屋時,江青守護在毛澤東身邊,警告他向毛澤東匯報教育形勢「不得超過三分鐘」。蔣過去曾任清華大學的校長,此時已從政治幻想中醒悟過來,他倔強而不滿地說:「我的報告三十秒就足夠了。」他毫不掩飾地對毛澤東說:「大學生學中學的課本,他們的水平只能與小學生比。」毛澤東,這位教育水平下降的幕後製造者嘆了口氣,喃喃地說:「如果這種情形持續下去,不僅要亡黨,而且要亡國。」[4]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死了。10月6日,毛澤東的妻子江青、張春橋、王洪文、姚文元「四人幫」被抓了起來,教育革命運動接近了終點。1977年冬,被登峰造極的教育革命運動停止考試招生11年之久的高等學校和中專學校恢復考試招生。
註:
[1]匡吉:《當代中國的廣東》,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1年版,(下)第332頁。
[2]安徽省鳳陽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鳳陽縣誌》,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第37頁。
[3]張晉藩、海威、初尊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大辭典》,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776∼777頁。
[4][美]特里爾:《毛澤東傳》,劉路新、高慶國等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90頁。
(原文以毛主席稱呼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