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走在路上,聽到一小姑娘「教訓」一男孩:「客家人不是客家族,是漢族!」那男孩一臉無辜,答不上話來。我聽了感覺這兩人還真有意思,有必要為這事生氣嗎?不過仔細問問自己,發現自己也答不上來,為什麼客家人沒有成為一個「族」呢?
後來瞭解了一下,原來客家人才是真正的漢族中原人。歷史上經過兩千多年的戰亂、飢荒,中原人不斷往南遷徙,因在異地為客,絕少和外界來往,保留了較多的古代漢族風俗和語言,自成一家,形成了一個新的人群:客家人。目前客家人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西、廣東、廣西、香港等地。
他們的建築非常獨特,符合自然之道,總體稱為圍屋,這裡介紹比較常見的圍屋:圍龍屋。
相傳,一直以「皇帝身邊人」自居的客家先民,初到南粵這山嶺蠻夷之地,遠離皇土,難朝龍顏。為讓後代子孫永遠記住自己是皇帝的子孫,就依地勢將屋子建於山的斜坡上,正面望去,恰像一把龍椅,周圍的圍屋形成龍椅的圓形椅背,中間正屋就是椅座,而中間的花階(圍屋和正屋之間的半圓形空地)就是那龍椅上的小靠墊了。龍椅是將皇帝這真龍天子圍在中間的,所以這種房屋也就被形象地稱為「圍龍屋」。
圍龍屋一般建在依山傍水的山坡或山丘下,之間相距數百米,有的則坐落於山丘與耕地交接的坡地上,背山面田,前低後高,有利於排水和通風透光。客家人繼承皇帝崇尚的「面南背北」,所以也就喜歡座北向南的建築方位,民間還有「坐北向南,矛吃都過贏」(坐北向南,餓肚子都願意)的俗語。
圍龍屋的結構主要有:兩堂兩橫一圍龍、兩堂四橫一圍龍、三堂兩橫一圍龍、三堂四橫。
一圍龍及二圍龍、三圍龍甚至六圍龍等。一般以中間的正堂正屋形式的方形屋或二字屋為基礎,周圍的圍屋層層擴建自由組合。從一個屋的規模也可看出某姓家族的人丁興衰。儘管規模大小不同,但圍龍屋的基本設施卻都「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主要包括:池塘、禾坪、大門、排水溝、遊廊、天井、巷道、正堂、正屋、花廳、花階、圍屋、雜屋、廁所、畜棚等。關閉了通向外界的大門,這裡就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社會,最多時100多戶人家同住在一個大圍龍屋內。
由於客居他鄉,圍龍屋的構造具有獨特的防禦和實用功能,整體像一太極,圍屋是太極的陽極,池塘是太極的陰極。
池塘:屋前的池塘多為半月形,可用來蓄水防旱、養魚灌溉、調節氣溫等,同時又是一道天然防線。池塘隨圍屋的擴建而擴大,寬度須得超過兩個側門邊上的狗洞,才能保證風水不外流。
禾坪:禾坪是全屋人公用的活動場所,平時晾晒稻穀,節日則用來舞龍、舞獅等。禾坪的寬度十分講究,一般與正屋的高度相等,尺寸由特有的一種「魯班尺」測量吉凶後來定。
花階:花階是處於上堂和圍屋間的一塊半圓形龜背狀空地,這種造型有利於排水和灌溉。其坡面的斜度、形狀和朝向也要由風水師依據建屋者的生辰八字合過來決定。較為講究的花階把兩角做成三級台階,頗似龍爪,傳說是皇帝放手的地方。
圍屋:圍屋是圍住正屋的一圈半圓形屋群,一般分為上下兩層,下層住人,上層堆放雜物,遇到洪水時也可搬到上層居住。圍屋的外牆直接面向外界,所以十分堅厚,為抵禦外來侵襲,屋牆上段都開有觀察孔。為保護全屋的風水,不得在屋後加建房屋,破壞整個太極圈的完整。
屋衣樹:每個圍龍屋後都種植一圈樹木,將圍屋整個包住,遂稱屋衣樹,也叫風圍林。屋衣可以美化環境,保持水土,並代表著將風水團團圍住。古時屋衣樹多為大樹,有專人上樹瞭望,防禦外族侵擾,現在這種功能喪失了,屋衣樹也改為種竹為主。
有著奇特結構和合理布局的圍龍屋既有古代宮廷的神韻,又有江南園林的風格,同時還蘊含著濃厚的文化色彩。
點擊與作者交流
来源:看中國論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